讓壯家酸從家庭走向市場

廣西象州縣的壯家人用糯米甜酒製成的豆角酸、姜酸已有幾千年歷史,壯家人每餐吃粥飯時,都離不開酸,但一直以來,壯家人都是制酸來作家庭食用,從沒有人將它拿到街上出售來賺錢,中平鎮中平街的返鄉農民工冼燕菁,卻將壯家豆角酸、姜酸、紅谷糟製作成商品上市,打造出“石榕”“禕味”兩個商標,這些酸製品每個月可為她創收五十多萬元,更重要的是,冼燕菁還收購農民種植的豆角、生薑,讓農民以此實現脫貧致富。

讓壯家酸從家庭走向市場

2011年以前,洗燕菁也像許多年輕人那樣,外出廣東等地打工,尋找致富之路,她在廣東務工時,看到那裡的人喜歡吃自己製作的壯家酸,她由此嗅到了商機。2011年春,她回到家鄉中平鎮,開辦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古榕農莊,專向各地食客推介象州縣壯家地方小吃。在經營中,冼燕菁發現各地食客特別喜歡吃象州縣壯鄉用甜酒製成的豆角酸、還有用新鮮早稻大米制成的紅谷糟酸,就萌發了開辦一家壯家酸工廠的想法。因為自己從小就跟著母親學做酸,會做豆角酸,姜酸,還有菜根酸,辦一個小型酸廠應是不成問題。說幹就幹,2016年春,洗燕菁就到工商部門註冊成立了“象州古榕綠園食品有限公司”。在製作壯家酸的過程中,冼燕菁沿用祖輩傳下來的製作工藝,用酸壇醃酸,她購買了一百多個酸壇,用近500公斤糯米制作甜酒,購買了當地農民生產的豆角、生薑。她先將豆角、生薑在太陽下曬軟,然後將其捆紮成拳頭大小的小把,放在酸壇裡醃製一段時間,成酸後,就用小玻璃瓶裝上,進行密封,貼上生產許可證、生產合格證等相關證件,並通過互聯網和其它渠道向外銷售。筆者問她為什麼使用玻璃瓶裝酸?冼燕菁說,為了讓消費者更直觀地看到其品質,這樣才能做到明白消費,一般約1000克的豆角、姜酸可賣到25~30元一瓶。由於冼燕菁製作的酸製品具有壯鄉的香、辣、脆等特點,而且可長途運輸,產品一上市,很快得到消費者的喜愛,銷售額從每個月幾千元上升到現在的每個月幾十萬元。

在加工壯家酸製品中,冼燕菁不忘幫扶身邊的群眾,她鼓勵身邊的老年人和建檔立卡的貧困戶一起種植豆角、生薑,她按保價收購,當地農戶也樂於將豆角、生薑銷售給她。每667平方米(畝)可生產出豆角2250多公斤,她以每公斤3.6元收購,就可為當地農民增收8000多元,老人種一分地也可獲得近千元收入。由於有冼燕菁收購,當地農民特別是上年紀的老人紛紛種植豆角、生薑賣給她,從中獲得收入。清洗生薑和捆紮豆角酸時,是一項老人也可做的工作,她就專招十多名六十多歲的老人來幫助捆紮豆角、清洗生薑,這讓不少老年人每個月也有2000~3000元收入。她還注重幫助貧困戶,鼓勵他們種植豆角、生薑,讓他們來廠裡打工,儘早脫貧致富。2017年來,冼燕菁還在中平鎮的六月六豐收節,向各地遊客展示自己生產的酸製品,介紹自己的創業經驗。

2018年,冼燕菁在工商人員的指導下成功註冊了具有壯家酸特色的酸製品商標“古榕”和“禕味”兩個商標,據瞭解,這是廣西首個壯家酸製品商標。

廖本惠 黎 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