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統治了蘇格蘭300多年,為何還是無法同化蘇格蘭?

莫寧_Morning


英格蘭壓根就沒想過同化蘇格蘭

英國全稱“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在國際上英國的稱呼或者簡稱通常是“聯合王國”,英文縮寫為“UK”。至於“英國”這一稱謂,完全是漢語根據“英吉利”這個單詞翻譯而來的。在最早的時候中國將聯合王國翻譯成“英吉利國”,而且英國的主體組成部分英格蘭的第一個漢字也是“英”,於是後來就將聯合王國簡稱為“英國”了。

顧名思義,既然是聯合王國,就肯定是由多個政治實體共同組成的國家,英國就是由英格蘭、蘇格蘭、威爾士和北愛爾蘭四個國家組成的。(英國的四個組成部分,在國際足聯中,英格蘭、蘇格蘭、威爾士和北愛爾蘭是單獨參加比賽的)

在英國的四個政治實體中,英格蘭是絕對的主體國家,不論是語言還是文化,英格蘭都是戰絕對主導地位。然而除了人口較少的威爾士以外,愛爾蘭和蘇格蘭對英蘭格的牴觸都很大。

蘇格蘭位於大不列顛島北部地區,早在公元前1000年,來自歐洲大陸的凱爾特人就來到這裡,成為了蘇格蘭人祖先。後來羅馬帝國入侵大不列顛島,佔領了不列顛島南部的英格蘭地區,並對北部的蘇格蘭發起了征服戰。

在公元83年,羅馬軍隊在格勞皮烏斯山戰役中擊敗當地的凱爾特人。但是由於忌憚主帥阿古利可拉功高蓋主,時任羅馬皇帝圖密善將他調回國內,而阿古利可拉的繼任者則對蘇格蘭地區缺乏興趣,羅馬人漸漸放棄了對蘇格蘭的政府。此後羅馬在英格蘭北部修建了哈德良長城,用以地方凱爾特人入侵。

在羅馬人放棄蘇格蘭後,又有一支來自愛爾蘭島的凱爾特人登陸蘇格蘭,而到公元8世紀,來自北歐的維京人也開始入侵蘇格蘭,在三個族群最後形成了蘇格蘭人。

公元9世紀上半葉,傳說中的國王肯尼思一世征服了周圍的地區的皮克特人,建立了第一個真正的蘇格蘭王國。到1034年,鄧肯一世繼承蘇格蘭國王,其疆域與今天的蘇格蘭基本一致。

而就在蘇格蘭正式形成之前,來自今天德國南部的盎格魯和薩克遜人(日耳曼人的兩個部落)開始襲擊英格蘭,這兩支部落擊敗了位於英格蘭的凱爾特原住民,成為了英格蘭的新主人,並建立了英格蘭王國。

到公元12世紀,英格蘭和蘇格蘭都已經形成了,雖然兩個國家都在一個島上,但兩國在文化和民族上都完全不同的。

蘇格蘭的主體民族是凱爾特人,講蘇格蘭蓋爾語,信奉由羅馬人帶來的天主教(羅馬人雖然沒有政府蘇格蘭,但卻成功地讓蘇格蘭人皈依天主教)。

然而英格蘭人的主體民族是日耳曼人,使用屬於日耳曼語族的英語(英語和德語很像,英國人和德國人之間互相學習對方語言比較簡單)。

從13世紀開始,英格蘭就與蘇格蘭之間不斷地爆發戰爭,英格蘭王國一直想吞併蘇格蘭,但礙於蘇格蘭強烈的民族抵抗情緒,英格蘭一直未能如願。不過雖然英格蘭和蘇格蘭衝突不斷,但是雙方王室一直保持著通婚,這為以後兩國合併打下了基礎。

1603年,一生未婚的伊麗莎白女王一世去世,按照她的遺囑,英國國會迎接她的侄孫,蘇格蘭國王詹姆斯六世為其繼承人。至此詹姆斯六世即位為英格蘭國王,自封為大不列顛王國,稱大不列顛詹姆斯一世。

(詹姆斯一世,蘇格蘭稱詹姆斯六世)

到1707年,在英格蘭答應為蘇格蘭償還外債的承諾下,英格蘭與蘇格蘭正式合併,組成大不列顛王國。

在英蘇合併之後,蘇格蘭地方議會也被取消,此後蘇格蘭一直受到倫敦的直接統治。

不過既然是和平合併,蘇格蘭還是有著一定的自治權利的,在英國議會中蘇格蘭人是固定席位的,蘇格蘭的權力就是通過這些蘇格蘭籍議員表達。而英國政府也設立“蘇格蘭事務大臣”一職專門負責蘇格蘭地區政務。

按照英格蘭人的調性,倫敦方面對於蘇格蘭的民族文化並沒有進行干涉,雖然在語言上英語已經壓倒蘇格蘭語,但是在其他方面,包括宗教在內的許多蘇格蘭傳統被保留了下來,蘇格蘭人的民族意識也得到了傳承。

其實不止是蘇格蘭,愛爾蘭人的民族意識也非常強,並且相比於蘇格蘭,與英格蘭矛盾更深的愛爾蘭早就獨立。

在1927年之前,英國的國號是“大不列顛及愛爾蘭聯合王國”,從國號中可以看出,整個愛爾蘭都曾經都是英國領土。

早在1169年英王亨利二世就帶兵入侵愛爾蘭,並佔領了愛爾蘭東部沿海地區。到1542年,英王亨利八世正式加冕為愛爾蘭國王,雖然此時英國並沒有徹底征服愛爾蘭,但在英國的武力打擊下,愛爾蘭和英國建立了聯邦共主的政體,為英國吞併愛爾蘭打下了基礎。

也正是在亨利八世統治時期,威爾士與英格蘭完成了合併。而他晚年時期,亨利八世還曾向拿下蘇格蘭,只可惜沒能如願。

1800年,愛爾蘭議會通過《聯合法案》,愛爾蘭王國正式和大不列顛王國成立了大不列顛和愛爾蘭聯合王國。

相比於蘇格蘭,英格蘭對愛爾蘭的統治更加專制,愛爾蘭在聯合王國內的地位很低。當被英國控制之後,當地的經濟基本上都被英格蘭人把持了。在1845年—1850年期間,愛爾蘭爆發了史無前例的大饑荒,而完全有能力賑災的英國政府對此卻無動於衷,甚至在饑荒期間愛爾蘭還持續出口糧食,這場饑荒造成了100多萬人死亡已經上百萬人移民海外,對愛爾蘭社會產生了重大的影響。

愛爾蘭大饑荒讓愛爾蘭人對英國政府失望透頂,此後愛爾蘭人掀起了哄哄烈烈的反英運動,到一戰後的1919年,愛爾蘭爆發了獨立戰爭,這場戰爭持續了3年時間,至1921年英國與愛爾蘭簽訂《英愛條約》,愛爾蘭成為英國旗下的一個自由邦。

不過由於被英國統治時間太久,愛爾蘭北部六個郡內已經居住有大量的英格蘭人,這導致北愛爾蘭六郡沒有跟隨愛爾蘭獨立,也成為今天愛爾蘭與英國之間最大的矛盾焦點。在二戰後愛爾蘭徹底獨立,連英聯邦都退出了。

雖然蘇格蘭在英國的待遇比愛爾蘭要強一些,但蘇格蘭人也一直早謀求獨立,尤其是在二戰後,蘇格蘭北海附近發現了大量的海上油田,鉅額的石油收入讓蘇格蘭地方政府與中央政府之間齟齬不斷。

1997年,在蘇格蘭籍首相布萊爾的推動下,關閉長達300多年的蘇格蘭議會重新開啟,這標誌著蘇格蘭人可以組建自己的民族政黨,此後蘇格蘭獨立的呼聲越來越高。

2014年9月18日蘇格蘭舉行獨立公投,在此次公投中被認為是決定英國命運的一個重要拐點,萬一蘇格蘭真的獨立,那麼英國的實力將大大削弱。好在這次公投中有55.8%的蘇格蘭選民對獨立說“不”,蘇格蘭因此得以繼續留在了英國版圖內。

(蘇格蘭隊和英格蘭隊比賽)


千佛山車神


前段時間剛從威爾士旅遊回來,在和當地居民聊天時,談到了一些在威爾士的禁忌,其中之一就是:千萬不要稱呼他們“ English”(英格蘭人)!因為他們是“Welsh”(威爾士人)!他們非常在意自己的“獨立性”,這一點蘇格蘭更加明顯。

從中國大一統的角度看,英國,或者說“聯合王國”在這方面做得太差了。這一點,從他們的國家名稱上就可以看出。我先給大家梳理一下這方面的地理冷知識:

1. 現在我們普遍意義上的“英國”,就是那個聯合國“五常”之一的那個,英文全稱為“The 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即“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 簡稱“UK”。

所以你去世界上任何一個機場,上面顯示去英國的信息上,地名寫的是UK,而不可能是England。

2. “Great Brian”(大不列顛)=“Britain”(不列顛)=“Enland”(英格蘭)+“Wales”(威爾士)+“Scotland”(蘇格蘭)

所以從英國的國名上,就可以看得出來,他們是由四個不同的“王國”捆綁起來的一個“聯合王國”。這些“王國”本身就有很強的獨立性,不管是從民族成分上,語言上,習俗上,宗教上。

在中國唯一和英國類似的情況,只出現在春秋時期。當時天下雖有共主周天子,但各諸侯國都有獨立的政府,有軍隊,自己收稅,甚至可以鑄幣。

之後隨著秦統一天下,大一統的思想深入人心。中國大勢便有“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之說。一旦合,則必然是中央集權,斷無英國這樣鬆散的王國存在的可能。

這種情況的出現,可謂是兩種人類不同發展思路或哲學所致。目前世界上公認的走得通的國家模式,就是西方的民主制和伊斯蘭世界的政教合一制,以及東方的儒家文化制。後兩者都是走的大一統的路子,前者則是分散聯合路子,而英國就是典型的西方民主制的代表。

西方民主制的起源最早可追溯至古希臘城邦制。當時在地中海沿岸分佈著很多不同的小邦國,他們普遍國力較小,無法吞併別國。

又加上各自經濟存在互補性,比如有些地方只適合產橄欖,有些地方則可以產糧食,於是雙方就只能交換。而地中海良好是航行條件又為此提供了條件。

於是商品經濟產生了,大家開始做生意。但做生意要將規矩啊,所以大家互相約定,並只和講規矩的人做生意,於是契約精神產生了。

最終,西方民主政治制度誕生了,其精髓就在大家實力保持均勢,一切商量著來,制度大於一切。

好了,回到蘇格蘭的問題上來。現在大家應該可以理解為什麼英國無法像中國那樣搞大一統那樣,徹底同化蘇格蘭了吧?這是由政治傳統,文化傳統共同決定的。

那英國人肯定也想加強各王國的凝聚力啊,沒有統一的文化,甚至統一的語言,別人靠什麼呢?

答案是:靠和親,哦不對,靠親情。

英國靠的是和其他王國的通婚完成這項工作,實際上蘇格蘭斯圖亞特王朝時代,詹姆斯四世迎娶了英格蘭都鐸王朝亨利七世的女兒之後,英格蘭和蘇格蘭王室的血脈就從此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了。

甚至到了1603年,終身沒有婚配的伊麗莎白一世絕嗣而,蘇格蘭國王詹姆斯六世成為新了的英格蘭國王。

最後總結一下:

別看英國要不要就搞一個公投,從愛爾蘭,蘇格蘭,甚至是威爾士都“鬧過事”。但人家都實際上都是親戚,打碎骨頭連著筋。

而且英國作為國際政治老牌玩家,陰人無數的主,你能相信他們能不放著自己被家裡親戚陰?從英國寧願選擇硬脫歐,也不搞“二次脫歐公投”,就可以看出那幫高層肯定是心理有點B數的。

所以我們最好就是裝好小板凳,安心吃瓜便是。


雄哥探英國


如果你想用“大一統”來理解英國的政治,這完全是霧裡看花式的錯誤。

所以,問出英格蘭為什麼不能同化蘇格蘭,純屬荒謬。

英國,不存在統一的“British認同”或“UK認同”。

換言之,如果你到英國旅遊,詢問對方是哪裡人,人家絕對不會回答你:

  • 我是UK(聯合王國)人,或者我是British(大英)人。


相反,英國人都是以country作為身份認同的基本結構,例如對方會回答你:

  • 我是英格蘭人;

  • 我是蘇格蘭人;

  • 我是威爾士人;

  • 我是愛爾蘭人。

但就是沒有“我是大英人”、“我是聯合王國人”這種選項。

因此,與其問英格蘭為什麼不能同化蘇格蘭,倒不如問問為什麼就連英格蘭也沒有“大英”認同吧。


同化其實就是身份認同的融合。

但是,無論是蘇格蘭、英格蘭、愛爾蘭、威爾士,都保有自身的身份認同,所以談同化完全沒有意義。

歷史上的蘇格蘭與英格蘭是敵對的,直到詹姆斯一世繼承英格蘭王位後,兩個地方才開始結合,並通過法律成為統一的國家。

總而言之,英格蘭、蘇格蘭的關係比大家想象的還要複雜。


HuiNanHistory


原因非常簡單:種族歧視。

1.西方人有一個致命弱點就是種族歧視。

2.西方人一直自命不凡認為自己是上帝,別人是凡人。

3.英國統治蘇格蘭卻一直歧視蘇格蘭,英國政府認為英國人是上帝貴族,蘇格蘭人是凡人,所以英國人比蘇格蘭人高級,這種歧視心態最不得人心,永遠不可能征服蘇格蘭。

4.中國有句古話:得人心者得天下。而西方統治者卻從來沒有幹過一件得人心事,滿腦子的種族歧視思想滿世界的殺人放火,這種一心想通過大規模屠殺來征服世界的國家最終都會滅亡的。

5.為什麼古代四大文明古國只有中國可以一直強大到現在而其他全部滅亡了,原因就是因為西方人滿腦子都是種族歧視總希望通過大規模屠殺來征服世界。

6.美國那麼強大為什麼現在越來越衰落距離解體滅亡幾乎指日可待?就是因為美國喊著民主自由的口號、懷著種族歧視的心態、在中東長年累月的大規模屠殺無辜平民。

7.比如你想和別人交朋友卻對別人經常說:“我是上等人,你是下等人,你應該給我當奴隸,這樣咱們才能成為真正的好朋友。”請問你用這樣的言語什麼時候能夠交到朋友?



yzddq


英國全稱“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由英格蘭、蘇格蘭、威爾士與北愛爾蘭四個主體構成。英國人在外向來不會自稱“英國人”,而是“蘇格蘭人”、“英格蘭人”這樣的描述。在英國的傳統文化之中,從來就沒有“大英”認同,所以自然也不存在所謂的“同化”概念。

蘇格蘭是聯合王國中僅次於英格蘭的第二大構成部分,雖然已經加入聯合王國數百年之久,蘇格蘭仍舊保持著自身強烈的獨特性。無論從血緣還是文化傳統等方面,蘇格蘭與英格蘭都存在著顯著的不同,而且是無法相融的那種。

雖說同處不列顛島,但英格蘭與蘇格蘭人並不是同族,英格蘭人屬於盎格魯撒克遜人後裔,而蘇格蘭主要是早期居住於北方的凱爾特人與入侵而來的日耳曼人混血後裔。從羅馬帝國修建哈德良長城開始,蘇格蘭與英格蘭出現明顯區分,兩者從血統親緣關係上來說,完全就是兩個族群。

更重要的是,蘇格蘭人與英格蘭人的文化也存在巨大差異。英語屬於日耳曼語族的分支語言,而蘇格蘭擁有自己的語言叫做蓋爾語,屬於凱爾特語族分支。相對於英語,蓋爾語與愛爾蘭語更算同支,而發音也更接近德語。除此以外,英格蘭主要信奉新教,而蘇格蘭信奉的卻是在英格蘭處境尷尬的天主教,要知道英王室的規定之一就是王室成員嚴禁與天主教徒通婚,否則削去王族身份。

大約在公元10世紀,完整的英格蘭王國逐漸形成,而蘇格蘭則提前在9世紀就已經成型,八百多年歲月裡,蘇格蘭王國一直區別於南部的英格蘭王國,而且由於雙方一向關係不怎麼樣,蘇格蘭為了抵禦英格蘭長期與法國親近。英格蘭與蘇格蘭之間也經常發生戰爭,雙方關係微妙,雖說為了利益而互相約束,但實際上蘇格蘭與英格蘭相互還是存在敵意的。

蘇格蘭斯圖亞特王朝時代,詹姆斯四世迎娶了英格蘭都鐸王朝亨利七世的女兒之後,斯圖亞特王朝之後的後裔就都擁有了都鐸王朝的血統。1603年,終身沒有婚配的伊麗莎白一世絕嗣而終,指定蘇格蘭國王詹姆斯六世為新的英格蘭國王,兩者結為共主聯邦;1707年安妮女王時代,蘇格蘭與英格蘭的斯圖亞特王朝合二為一,從此雙方徹底融為一體。

秦始皇橫掃六國後,進行書同文車同軌,然而英格蘭蘇格蘭合併後卻並沒這樣。雖說當年通過了《聯合法案》但蘇格蘭還是保持著相對的獨立性,蘇格蘭保有自己的議會、司法系統與內閣,加上蘇格蘭有自己的語言與其他的文化傳統,儼然是兩個國家。名義上蘇格蘭是英國的一部分,但實際上蘇格蘭還是過著自己的日子,保留著一貫的傳統。

從歷史角度來說,蘇格蘭向來跟英格蘭都不是一家人,而不是一家人卻進了一家人,而且還都是各過各的,自然貌合神離。英國在內的歐洲人一向都沒有大一統的概念,英格蘭蘇格蘭合併之後,英格蘭也並沒有強求蘇格蘭跟自己一樣,蘇格蘭的一切幾乎都得到了保留。這種狀況之下,就算再過千百年,蘇格蘭仍舊不可能跟英格蘭成為真正的一家子。


澹奕


為了自由!



看過《勇敢的心》嗎,就是男神梅爾吉布森斷頭臺上高叫這“自由”那部電影,講的就是蘇格蘭和英國的恩怨情仇!



2014年9月18日,蘇格蘭就曾經舉行過獨立公投。這場屬於英國的政治風波,引起了不少人的關注。

其實,蘇格蘭和英國之間的矛盾,是由來已久的,這次只是一個爆發點罷了!

首先,我們必須要知道,英國這個國家,全稱是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它是由英格蘭、蘇格蘭、威爾士、北愛爾蘭四個部分組成的。



單單從這個名字上,就可以看出來,這每一個部分,也可以看做是一個相對獨立的國家! 雖然如今都是英國的組成部分,但是蘇格蘭人民,大部分都是由凱爾特人組成的。而英國,或者說是英格蘭,主要是不列顛人組成的。

這兩個部分,擁有截然不同的歷史背景和文化傳承。甚至可以說,是爆發過血火衝突的! 當然,曾經在某一段時間內,蘇格蘭與英格蘭一直相處的都不錯。但是由於有一些王公貴族,在兩個國家都有自己的私人領土。這就為日後兩國之間的衝突埋下了伏筆!



從經濟、軍事等角度來看,確實蘇格蘭會比英格蘭弱了一些。在幾次的戰爭中,多數都是英格蘭發起的侵略戰爭,並且還取得了勝利。事實上一直到了今天,英國基本上也是以英格蘭作為主導地位的。 當英國升級為日不落帝國,成為了世界霸主的時候,蘇格蘭的經濟實力迎來了高速發展的契機。並且逐漸拉近了與英格蘭之間的差距。

不過到了現代,英國已經失去了世界霸主的地位了,經濟實力也是大大下滑了。這就使得蘇格蘭的很多獨立派人員,又開始吵著要分家了!



這就有點像是合夥開公司做生意。當公司的利潤比較好的時候,能分到更多的肉,幾個股東還能一起坐下來好好談談。當經濟狀況不景氣了的時候,總有人會鬧著想要散夥! 其實大家在看世界盃足球賽的時候,也可以看出端倪來。世界盃的賽場上,幾乎不會出現一支完整的英國足球隊。



他們一般都是以英格蘭代表隊、北愛爾蘭代表隊、蘇格蘭代表隊等來命名的! 雖然在2014年的那次投票中,蘇格蘭的獨立公投所獲得的票數少了點,沒能順利進行。但是卻已經為英國內部的分歧埋下了隱患!



這幾年英國在啟動脫離歐盟組織的程序,蘇格蘭就又開始鬧獨立了!因為這觸犯到了蘇格蘭人的利益。就不知道,日後他們要向何處去了!


白話歷史君



歷史上,英格蘭與蘇格蘭之間以哈良德長城為界。蘇格蘭原為獨立王國,在1707年5月1日和英格蘭合併。蘇格蘭同意合併的原因是當時與法國和波羅的海國家之間的貿易萎縮,加之國內農業歉收和海外殖民失敗,為了擺脫不利處境,與英格蘭合作成為其必然選擇,合併才能給蘇格蘭帶來新的發展機遇。蘇格蘭和英格蘭的合併也有力雙方之間在思想和文化領域實現整合。從後來發展的歷史進程看,蘇格蘭和英格蘭的合併條約不僅給蘇格蘭以平等身份參與英國政治的機會,也為蘇格蘭製造棉布、鋼鐵等產品打開了全球市場。

一戰結束後,蘇格蘭的經濟一度陷入蕭條,只有威士忌酒釀造產業還算生意興旺。由於經濟不景氣,蘇格蘭內部強調傳統文化和民族特徵的民族主義再度崛起。20世紀60年開始的工業化進程,蘇格蘭向其他西歐工業國家一樣發生了產業轉移,原本發達的紡織、鐵路、化工、造船工業企業不斷倒閉或合併。這個趨勢在20世紀70年代更是明顯加速,獨立問題應運而生。


1979年,蘇格蘭舉行了第一次脫離聯合王國的全民公決,52%支持獨立,由於投票總人數沒有超過40%,結果無效。1997年,蘇格蘭舉行了關於成立議會問題的第二次全民公決,贊成票為74.3%,蘇格蘭獲得了更大的自治權。 如今的蘇格蘭支持獨立的人群在新的時代背景之下又有了新的訴求,他們更加在乎能否獨自享有北海油田帶來的收入。2014年9月18日,蘇格蘭再次舉行獨立公投,結果55%的投票者反對獨立,獨立未獲通過。總體而言,蘇格蘭人尋求獨立的方式是相對溫和和理性的,並未通過暴力和武力方式實現,其目標是建立一個獨立的、完整的蘇格蘭國家—試圖恢復到1603年至1707年那種與英國共享君主的“王朝聯合”狀態,因此,蘇格蘭還會在未來舉行新的獨立公投。


叢培影博士


所謂的非我族類其心必異,本身不同民族的人就不可能真正的融合!我們會發現不僅英格蘭無法同化蘇格蘭,所有歐洲國家都無法同化其他民族。而且照著這種格局發展下去,在往後十年到二十年之間,歐洲還會再分裂十幾個國家出來。

有句話說得好,老猴都是紅屁股。只要是個人都難免有任人唯親的問題,這個特性不僅國內是這樣國外也如此。我們以北愛爾蘭為例,北愛爾蘭曾經在脫英獨立問題上進行全民公投,選擇脫英獨立的得票率為35%,大約55萬票,選擇留英的得票率為55%,大約90萬票,其餘棄權。但是北愛有愛爾蘭人60萬人左右英格蘭人110萬左右,我們如果把人種比例算進去會發現,愛爾蘭人選擇脫英獨立的人高達55/60,約93%左右;而英國人選擇留英的人高達90/110,約88%左右。因此可以這麼去理解,在北愛的愛爾蘭人實際上也是都想獨立的,只是因為英格蘭人佔了大多數才無法獨立的。

在關於吞併領土這一點我們還得借鑑俄羅斯同化東普魯士。二戰以後蘇聯為了吞併德國的東普魯士,當時的蘇聯政府選擇驅逐了東普魯士裡的所有德國人,並從自己國內遷入了俄羅斯族人。現在的東普魯士雖然還是那塊土地,但是人種卻已經全部撤換了,所以至今東普魯士的親俄支持率高達99%。因此,人口換種是最好的兼併土地方式。


優己


學過英語的朋友都知道,英國全稱叫做: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無論是意義還是音譯都與英國這個叫法沒啥關係,那為什麼要叫做英國,這還的從意大利傳教士利瑪竇說起。

利瑪竇生於1552年,1582年也就是明朝萬曆年間來到中國傳教,彼時的英倫三島,還沒有聯合王國的概念,英吉利剛剛吞併了威爾士,並開始與西班牙爭奪全球霸權。

利瑪竇給中國皇帝介紹歐洲國家的時候,根據讀音給英格蘭起了個很彆扭的中文名字:諳戈利亞,這是有據可查的英國名稱翻譯的最早記載。

而蘇格蘭此時還是不列顛島上一個獨立的王國。

一、英格蘭與蘇格蘭的合併緣由

1603年,英國伊麗莎白女王一世病死,作為都鐸王朝最後一任君主,她為英國的崛起做出了巨大貢獻,在她任上,英國國力達到全盛,不僅誕生了莎士比亞、培根等震鑠古今的文化大師,還實現了國內經濟與對外擴張的雙向發展,這一時期被稱為英國曆史的“黃金年代”,伊麗莎白一世也被後世尊稱為“榮光女王”。

由於終身未婚,沒有子嗣,伊麗莎白一世生前指定蘇格蘭國王詹姆斯一世為繼承人,就這樣,蘇格蘭和英格蘭共主,實現了合法合併。

為什麼指定蘇格蘭國王詹姆斯一世呢?因為他們是親戚!

關係是這樣的:

伊麗莎白一世的姑媽嫁給了蘇格蘭斯圖加特王朝詹姆斯四世,生子詹姆斯五世,詹姆斯五世生女瑪麗,也就是後來的蘇格蘭女王瑪麗·斯圖亞特,瑪麗·斯圖亞特嫁給了表弟法蘭西的弗朗索瓦二世,生子詹姆斯一世。

也就是說,伊麗莎白一世是蘇格蘭瑪麗女王的表姑,詹姆斯一世是伊麗莎白一世的侄外孫!

關係是不是很複雜!

老家有句話:一表三千里,伊麗莎白一世和詹姆斯一世,相隔三表,都快到月球了!

其實身為天主教徒的瑪麗和信奉新教的表姑關係並不好,甚至因為捲入刺殺案件被伊麗莎白女王一世處死,但伊麗莎白女王一世去世的時候,她的表親斯圖亞特家族和格雷家族有繼承權的成員中,只有蘇格蘭國王詹姆斯六世在世,也就是說不管願意不願意,只能傳位給詹姆斯六世。

人在屋裡坐,王冠天上來!

詹姆斯六世就這麼中大獎一般成了英格蘭和蘇格蘭的雙料國王,繼位後,改稱詹姆斯一世。

蘇格蘭人其實並不願意和英格蘭裹到一起,電影《勇敢的心》講的就是14世紀蘇格蘭反抗英格蘭入侵的故事,雖然戰後蘇格蘭保持了獨立地位,但對英格蘭這個貪婪的鄰居一直心有餘悸。

但這次情況有所不同,自家國王兼職做了英格蘭國王,相當於蘇格蘭吞併了英格蘭,怎麼看都不吃虧,也就半推半就答應了。

英國人對這次合併也不滿意,詹姆斯一世狂妄自大,上位以後鼓吹君權神授,經常與議會發成衝突,比起表姑奶奶差遠了!

要說雙方都不滿意,何必強人所難,但英國人的思維和中國人不一樣,他們對契約精神的堅守遠遠超出我們的想象,小到一針一線,大到國家民族,只要是簽了合同,就的認賬!

國家是伊麗莎白女王的,她就是指定一條狗繼承,那也的說話算話!

但事情才剛剛開始!

詹姆斯一世死後,嫡長子查理一世繼位,此君在中國婦孺皆知,不是因為他有多大能耐,而是因為他被革命黨砍掉了腦袋。

查理一世死了,英國王室並未就此中斷,護國公克倫威爾去世後,查理一世的兒子查理二世成功復辟,此公雖然好色,但做事還不錯,受到了英國人的喜愛,被稱為“歡樂王”。

查理二世死後,王位到了弟弟詹姆斯二世手裡,詹姆斯二世是個地地道道的天主教徒,和信奉新教的英格蘭貴族格格不入,“光榮革命”後他被英國貴族推翻,王位又到了信奉新教的瑪麗公主和荷蘭老公威廉三世手裡。

瑪麗王后與威廉三世共治時期,英格蘭和蘇格蘭依然保持了聯合王國的關係,但雙方的矛盾越來越深,1692年,蘇格蘭爆發叛亂。威廉三世用卑劣手段屠殺了沒有及時宣誓效忠的蘇格蘭麥克唐納家族,引發了蘇格蘭人的強烈不滿。這一事件也是熱播美劇“權力的遊戲”中“血色婚禮”的歷史原型。

隨著航洋時代的到來和英國急劇膨脹的對外擴張,蘇格蘭對英格蘭的意義開始顯露,加之蘇格蘭士兵驍勇善戰,英格蘭人擔心這麼下去遲早與蘇格蘭分道揚鑣,於是改鎮壓為懷柔,1707年,在英格蘭答應為蘇格蘭償還外債的承諾下,英格蘭與蘇格蘭正式合併,組成大不列顛王國。

兩國合併後,蘇格蘭地方議會遭到取消,倫敦成了實際上的統治者。當然,蘇格蘭依然保留了相當的自治權利,比如英國議會中蘇格蘭人享有固定議席等等。

二、蘇格蘭未能同化的原因!

雖然雙方簽字合併,但蘇格蘭人依舊不願意就這麼屈服,原因有三條:

(1)雙方民族不同

公元前1100年,歐洲大陸的凱爾特人到達不列顛島並定居下來,成為後世蘇格蘭人的祖先,此後羅馬帝國入侵,但在蘇格蘭人的頑強反抗下,羅馬人並未完全佔領不列顛島,英國境內的哈德良長城就是雙方的分界線,用於防止北部的蘇格蘭人入侵。

再後來,來自歐洲大陸的盎格魯薩克遜人開始入侵不列顛島,他們擊敗了英格蘭地區的凱爾特原住民,成為後世英格蘭人的祖先。舉世聞名的“亞瑟王”其實是凱爾特人的領袖,他領導原住民頑強反抗入侵的盎格魯薩克遜人。

公元12世紀,英格蘭和蘇格蘭開始形成完整國家,但卻是相當敵對,無論語言,風俗,還是種族,都截然不同。

(2)宗教不同

蘇格蘭人自羅馬帝國時代,就沐浴在上帝的榮光之下,但他們一直信任羅馬教廷天主教,而大部分英格蘭人卻是新教徒,在外人看來,無論新教徒還是天主教徒都是上帝子民,何必分的那麼清楚,但在宗教內部,雙方的矛盾卻十分尖銳,前文提及的詹姆斯二世就因為信仰問題,被英格蘭貴族杯葛,最終遺憾出局,可見教派出身開不得半點玩笑。

(3)歐洲國家沒有大一統的概念

“大一統”是中國傳統文化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盛世最顯著的標誌,在我們看來,統一是十分重要的歷史進程,既然英格蘭和蘇格蘭隔得那麼近,又是同一個國王,何必分彼此,就此一統豈不是更好。

但在歐洲歷史中,“大一統”從來不是一個最優選項,希臘文明就誕生於一大堆的城邦中,大家雖然戰爭不斷,卻從未有絕對意願,要形成一個統一的國家,可見歐洲人對“大一統”這一做法自古不待見。

希臘文明雖然早已消失,但現在歐洲國家無一不是希臘文明的繼承者,英國也不例外,他們雖然不願意蘇格蘭獨立,但從來沒有、也沒有辦法去大一統蘇格蘭,同樣的做法也適用於威爾士、北愛爾蘭,好萊塢著名影星、首任007扮演者肖恩康納利就出生在蘇格蘭,且是蘇格蘭獨立的堅定擁躉,在中國人看來,此君無疑是漢奸賣國賊一類的角色,但在蘇格蘭,許多人有類似想法,即便在英國人看來,也是稀鬆平常,大家過不到一起去,離婚就離婚,算不上丟人。

一別兩寬,各生歡喜!

這裡還要多說兩句,為什麼英國人不認同大一統理念!

對“大一統”要分開來看!

中國古代,大一統是終止戰爭,促進社會穩定和平最重要的手段,學歷史都知道一句老話,叫做“春秋無義戰”,幾個國家打來打去,打的人頭豬腦,勞民傷財不說,也沒打出什麼真金白銀出來,有意思嗎?秦始皇統一六國,搞“書同文,車同軌”,從此四海昇平,天下歸心,多好!

但這種好,也帶來了許多社會問題。

春秋戰國,雖然紛爭不斷,卻也是中國歷史上文化最為發達的時期,百家爭鳴,百花齊放,各種學派、大師紛紛登場,奠定了後世兩千年中國文化的基礎,自此以後,再無如此盛世!

中國人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就此終結!

英國是人類歷史上最為推崇“個人自由”的國家,孤懸海外的島嶼環境,讓他們天生反感所謂的“大一統”,這種思維看似古怪,卻也造就了近代英國人自由創新的理念,工業革命在英國首先發生並非偶然,而是英國人自由思想發展的必然產物。

所以說,“大一統”不一定的好事情,人性的自由發展,才是社會進步最大的動力。

但得了自由的好處,就要承擔自由的壞處,比如蘇格蘭人要求獨立。

考慮到現在已經是2019年了,縱然英國人不想老夥計分家,也不能像華萊士那個年代,動輒刀槍劍戟,斧鉞鉤叉,誰不服砍誰,大家都是文明人,不要動刀動槍的。

那麼,公投吧!

上次公投,蘇格蘭人有些搖擺,最終獨立失敗,留在了聯合王國內。但隨著英國脫歐步伐的加快,蘇格蘭獨立派又開始蠢蠢欲動!

蘇格蘭想要獨立是個十分現實的選擇,與英格蘭相比,留在歐洲一體化範圍內,對蘇格蘭經濟利大於弊,一旦跟隨英格蘭脫離,蘇格蘭將受到極大影響,本就不情不願,還要面對經濟損失,蘇格蘭獨立的願望就變得迫切起來,以至於許多蘇格蘭人想要再來一次公投,徹底擺脫英格蘭人。

至於什麼時候公投,會不會最終分手,日慕鄉關認為這事可能是大概率事件,只不過在中國人看來,紅極一時的“日不落帝國”以這樣一種屈辱的方式分裂,實在是見鬼!



日慕鄉關


同化是東方帝國大一統的概念,西方資本主義不存在這個說法。大英帝國鼎盛時期,是有史以來領土面積最大的國家和最大的環球殖民帝國,也是通過殖民、託管等方式進行統治,強調的是“以夷制夷”,從未對任何區域進行過同化。

1700之後,英格蘭崛起,皇家海軍縱橫七海。經濟成為核心議題。蘇格蘭迅速落後如東北。它學習鄰國成立殖民公司拓殖巴拿馬,遭英格蘭阻撓,於是全民募捐,盛況為國民誓約運動來所僅見。然此事業最終慘敗,於是蘇格蘭全國破產,不得不與鄰居結盟,進而合併。此為蘇英合併之經濟原因。

1706,蘇英合併。但以後見之明來看,此舉雖然喪權,但並不辱國,因為英格蘭人果真兌現了所有承諾。再次慨嘆:你可以不承認英格蘭是最高貴的朋友,但不得不承認他們是最高貴的敵人。

合併事件並非一帆風順。期間各方勢力競逐,波譎雲詭,給《星球大戰》的共和派大戰貿易聯盟等橋段提供了不少素材。最終作為輝格黨前身的蘇格蘭政界終於理清了自己的歧視鏈:頭號大敵是天主教,其次是英格蘭(國王),再次是聖公會。於是結論便如三段論一般簡明瞭當:合併是最不壞的選擇。

若從體制來看,蘇格蘭議會被併入英格蘭議會,並且只佔十分之一議席,但從經濟來看,蘇格蘭交稅只佔英格蘭的三十五分之一。所以根據有產階級政治學,蘇格蘭反倒是佔了便宜。

所以,雖然通常“合併”和“大一統”都是生命頹喪、秩序消亡的同義詞,但蘇格蘭又是反例。畢竟如前所述:並非所有對手都是英格蘭。事實證明獨派的弗萊徹和其他悲觀論者都錯了,結盟非但沒有自掘墳墓,反而推動了經濟的爆炸式發展。僅一個世紀,蘇格蘭就從三流國家躍入現代社會。反對派曾預言蘇格蘭會成為英國的奴隸,但事實並非如此,相反,蘇格蘭人體驗到了前所未有的自由,如《愛丁堡評論》創刊號所說:“光榮革命所開啟的事業,結盟使其大功告成”。

蘇格蘭和英格蘭合併三百多年,雖然在外交、軍事、金融、宏觀經濟政策等事務受到英國管轄,但在內部立法、行政管理上,擁有很大程度的自治空間。三百多年的運行,證明了這種模式的可行性,因此也不存在什麼誰同化誰的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