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姓是“留”出來的姓嗎?

現代百家姓排行第四的是“劉”姓。從古到今,一直流傳著“劉姓,劉姓,留下來的姓”的說法,不僅如此,還演繹著這樣一段有趣的故事:


相傳周宣王的上大夫杜伯因被諂陷處死後,他的兒子隉(niè)叔在晉國做士師。於是,他的孫子便以“士”為氏。晉襄公死後,無人繼位,他的兒子夷皋太小,大臣們主張立晉襄公的弟弟為君,執政的大臣趙盾就派士會到秦國接公子雍回國繼位。不料襄公的夫人繆嬴天天抱著太子夷皋到宗廟裡和趙府哭鬧。趙盾等人無奈,只好立她的孩子為君。就在這時,公子雍已經由秦軍護送到了邊境。趙盾馬上率軍去迎阻。
秦人見趙盾出爾反爾,很惱火,就在令狐一帶和晉軍打起來。由於秦軍準備不足,吃了敗仗,士會也逃回了秦國。過了幾年,士會回晉國任職,但他的家眷仍留在秦國,這就是“留”出來的劉姓。
權當故事聽聽吧。而有文字記載說劉姓是起源於祁姓。相傳帝堯姓伊祁,他的子孫有一支以祁為姓,被封劉國(今河北唐縣),後世子孫便以劉為姓。
還有說是堯的長子監明;更有人說是監明的兒子劉式;第四種說法是堯的弟九子源明;第五種說法是堯的裔孫劉累。
關於劉累的說法,頗有神話傳奇色彩。
劉累生下來時兩手上各有一字:字形是“卯在田上”,“系在田下“。因此取名叫“留累”。“留”與“劉”諧音,故稱劉累。

當時在中原地區有一支擅長馴龍的部族,叫豢龍氏。所說的龍,相當於蟒蛇一類的動物。龍是被世人稱作神物的,因而這個部族很受皇室的器重。
劉累年輕時就離開家鄉,到豢龍部族那裡學習馴龍的本領。不想,他很快學會了,而且成了中原部落小有名氣的馴龍能手。當時正值夏代第十四年君主孔甲執政。孔甲是個昏庸無道的君主,不思治國,卻沉溺於鬼神方術。他在位的第三年,從黃河和漢水中各得一對雌雄雙龍,孔甲打算用這四條龍為自己駕車。於是他派人去豢龍氏族找會養的人。劉累便毛遂自薦,很得孔甲歡心,任命劉累做御龍官,並賜給他“御龍氏”的姓氏。還把豕韋之地加封給他,就是今天河南滑縣西南韋鄉一帶。
可是,劉累養龍技藝不精,不久,死一了條。他怕孔甲怪罪,靈機一動,把死龍做了美餐,獻給孔甲,孔甲吃後非常高興,重賞了劉累。幾天後,孔甲還想吃,劉累難以矇混,攜家眷連夜逃走,逃到河南魯山躲了起來。從此,劉氏世代定居下來。這個說法可從《清源留氏族譜》中查到記載。
劉氏能人輩出,古代第一位平民皇帝,劉邦;漢武大帝劉徹;三國劉備;唐朝史學家劉知己;明代大易學家劉伯溫;清代最後一名狀元劉春霖;當代政治家劉少奇……都在中國的歷史發展中赫赫有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