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蜂定地飼養產蜜量與規模之間的關係

作者:徐祖蔭(貴州農業委員會研究員)

在農村,中蜂大多為定地飼養,就近利用蜜源。定地活框飼養的中蜂,除越冬前補喂一些越冬飼料外,其他季節主要依靠自然蜜源,究竟蜂場規模多大為適宜?黔東南民族職業技術學院的李民和老師做過一個調查,調查範圍涉及貴州凱里市及臺江縣,這些地區的森林覆蓋率高,生態條件較好。

中蜂定地飼養產蜜量與規模之間的關係

據李老師調查,一般規模在30群左右,每群平均6框以上,好的每份年產蜜300kg。按市場價200元/kg計,年收入可達6萬元。規模40群左右,年產量在150~200kg,年收入3~4萬元。規模達50群,產量只有150kg,年收入3萬元。規模在60群以上,產量只有125kg,年收入2萬多元。其中有一個村養了73群蜂,其中1/3的蜂群不敢割蜜。由此可以看出,定地飼養的蜂群,規模越大,產蜜量越低,收入也隨之下降。

調查中還發現有的村莊生態條件不好,養蜂規模超過100群,這些蜂群不但收蜜少,而且要靠大量喂糖來養活,非常尷尬。原因是蜜源不足,儘管是山區,樹木種類多,但能有效形成產量的蜜源零星、分散,中蜂能有效採集的範圍在1.5km左右,超過3km以外的蜜源就難以利用。目前農村大部分養蜂者,技術不熟練,管理不到位,群勢不強,難以充分發揮出蜂群的生產能力。

一個蜂場經濟效益的高低,主要由蜂產品的產量和質量來決定,而影響蜂產品數量和質量的因素,除蜜源好壞、技術高低、群勢強弱之外,蜂場規模大小也是主要因素。擴大蜂場養殖規模的目的是有效增加收入。如果不顧客觀條件,盲目擴大生產規模,結果會適得其反。因此,我們提出適度規模飼養,飼養者對此應有清醒的認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