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開《紅樓夢》千古之謎~~第二十五回脂硯齋一段批語道出紅樓真諦

揭開《紅樓夢》千古之謎~~第二十五回脂硯齋一段批語道出紅樓真諦

紅樓夢》真的是一部愛情小說嗎?我不得不說,我們都被騙了,我們被騙了近三百年,多情的淚水流成了江河,但我們依然是被騙了。

我們看《紅樓多》第二十五回,鳳姐開林黛玉的玩笑說:“你既吃了我們家的茶,怎麼還不給我們家作媳婦?”她又指著寶玉對黛玉說:“你瞧!人物兒,門第配不上,還是根基配不上?模樣兒配不上?是傢俬配不上?那一點還玷辱了誰呢?”

現實中的太子胤礽,英俊瀟灑,風流倜儻。法國神父白晉在他的回憶錄中說:“此刻已二十三歲的皇太子,他那英俊端正的儀表,在北京宮庭同年齡的皇族中,是最完美無缺的。他是一個十全十美的皇太子。已至在皇族中,在宮庭中,沒有一個人不稱讚他。”門第是皇家,根基是皇族的嫡子,傢俬是整個國家。怎麼可能玷辱了對方呢?

揭開《紅樓夢》千古之謎~~第二十五回脂硯齋一段批語道出紅樓真諦

最知道作者創作底裡的脂硯齋卻評說:“二玉之配偶,在賈府上下諸人,即看書人,批書人皆信定一段好夫妻,書中常常每每道及,豈其不然!嘆嘆!”,“二玉之配偶,在賈府上下諸人,即觀者,批者,作者皆謂無疑,故常常有此等點題之語。我也要笑。”

大家都認為寶玉和林黛玉之間是一段美好的姻緣和愛情,其實不然,根本就沒有愛情,而每每看到作者煞有介事地,還寫得有鼻子有眼,還故弄情意綿綿的樣子,脂硯齋都感到非常地可笑,作者是怎樣裝出來的那純情的筆調?我們知道,寶玉的情榜是“情不情”。是說,要說到“情”字,寶玉是最沒有情的,所以是“不情”。

揭開《紅樓夢》千古之謎~~第二十五回脂硯齋一段批語道出紅樓真諦

每當作者寫到自己有多麼純情的時候,批者脂硯齋都會把作者的假面具給扯下來,如在二十八回,寶玉與林黛玉之前鬧了點不愉快,寶玉便在黛玉的面前賭咒發誓說:“(我)就便死了,也是個屈死鬼,任憑高僧高道懺悔,也不能超生。”在這段話的後面有脂硯齋的批語,說:“又瞞看官,及批書人。”

我們知道,最不能信的就是男人在女人面前發的誓言,男人之所以發誓,是因為他之前是一慣地犯同樣的毛病,千萬不可被他的誓言所瞞蔽了去,才是個聰明的女子。太子胤礽就是一位經常發誓的人。康熙四十八年,復立太子的時候曾表示:“皇父諭旨,至聖至明,凡事俱我不善,人始從而陷之殺之,若念人之仇,不改諸惡,天亦不容。”但是太子並沒有改掉他的諸惡,有過之而無不及。終於在康熙五十一年,第二次被廢,直至終身。可見發誓是沒有任何意義的。

揭開《紅樓夢》千古之謎~~第二十五回脂硯齋一段批語道出紅樓真諦

寶玉還有一次發誓,是在第二十一回,寫襲人見寶玉無曉夜地跟姐妹們廝鬧,也有責怪他情不專一的意思,於是寶玉又發誓了,“便向枕邊拿起一根玉簪來,一跌兩段,說道:“我再不聽你的,就同這個一樣!”脂硯齋又及時地批說道:“又用幻筆,瞞過看官。”

批者脂硯齋一而再,再而三地揭開作者的隱筆,我們作為觀者不應該無視。同時,如果說《紅樓夢》的原作者就是曹雪芹的話,就我們現在對曹雪芹的瞭解,曹雪芹應該不是這樣的一個人。而恰恰廢太子胤礽就是這樣的一個人,這不是巧合,這是必然。因此說,《紅樓夢》的原作者不是曹雪芹,而應該是廢太子胤礽。這不是以我們的意志為轉移的,這是文本中真實的存在。這不是你想附會就能附會得上去的,“二十年來辨是非”咋那麼巧皇后赫舍里氏就只活了二十歲?所謂“大夢歸”咋那麼巧皇后赫舍里氏就是難產而死?咋那麼巧“寧”字就代表皇帝的寶座?誰又能把《人生》中的“劉巧珍”附會成皇后赫舍里氏?

欲知究竟如何,且看我下節分解。【喜歡我的別忘轉發,加關注噢,敬請提出不同觀點。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