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帝嘉慶,好聽戲,不懶政,卻把大清帝國推向了衰落

清帝嘉慶,好聽戲,不懶政,卻把大清帝國推向了衰落

清帝嘉慶,好聽戲,不懶政,卻把大清帝國推向了衰落

清朝嘉慶皇帝好聽戲,而且,興致很高,專業性很強,同時也沒有因此懶於政事。然而,卻把一個乾隆盛世,經過嘉慶二十五年,推向了逐步衰落。

嘉慶的父親乾隆皇帝統治期間,國庫充盈,國勢強盛,作為太平盛世的一個點綴,宮中演戲達到鼎盛。不惜巨資,在紫禁城、圓明園、避暑山莊建了很多奢華的戲臺,教養戲班。每逢慶典,各地戲班也紛紛進京,搭臺唱戲,演出者多為太監。根據《清秘述聞》載,學戲太監都住在景山觀德殿後面,由內務府統一管理。

清帝嘉慶,好聽戲,不懶政,卻把大清帝國推向了衰落

清帝嘉慶,好聽戲,不懶政,卻把大清帝國推向了衰落

別看乾隆帝統治期間演戲頻繁,但並沒有史料表明乾隆對戲曲有多麼的愛好,只要鑼聲一響,乾隆皇帝覺得夠味、夠排場,就心滿意足了。嘉慶帝親政初年,曾發佈過兩道跟戲劇有關的諭旨:一道是禁止北京內城演戲,封禁了城裡的戲園子,這既有扭轉浮華風氣的考慮,也有防止八旗子弟揮霍浪費的用意;再一道諭旨是在查處湖南布政使鄭源腐敗案。據《清仁宗實錄》

卷45載,嘉慶下令“嗣後各省督撫司道署內,俱不許自養戲班,以肅官箴而維風化”。此外,嘉慶帝看戲較有節制,五十大壽時官員請求“廣陳戲樂”,歌舞昇平,被他嚴拒。

嘉慶帝固然一生勤於政務,但愛好戲劇也是不爭的事實,親政初年,洪亮吉上疏指責他“恐退朝之後,俳優近習之人,熒惑聖聽者不少”。嘉慶帝一怒之下,把洪亮吉發配新疆。其實,洪亮吉所說也不是空穴來風,嘉慶是清朝迄此時為止對戲劇最為痴迷的一位君主。根據史料記載,早在嘉慶元年正月,剛剛登上皇帝寶座的嘉慶帝一連看了十八天大戲。

清帝嘉慶,好聽戲,不懶政,卻把大清帝國推向了衰落

嘉慶四年太上皇駕崩,嘉慶帝成為名副其實的一國之君,大權獨攬,忙得一塌糊塗,加上他崇尚節儉,又要為臣民做表率,聽戲不像以往那樣隨心所欲。不過根據專門研究清代宮廷戲劇的丁汝芹先生《清代內廷演戲史話》介紹,嘉慶皇帝精通戲曲,無論籌備排演新戲、分配角色,還是舞臺調度,他幾乎事事過問,稱他為清宮戲劇導演也不為過。

嘉慶帝看戲認真,有時連鑼鼓鼓點稍微出錯也能發現,有時也改唱詞,比如,一句“萬年長慶”,就被皇上改成了“萬年嘉慶”,很明顯,皇上要討吉利。此外,角色的服飾、道具有時也會過問,一副誨人不倦的樣子。嘉慶帝看得高興,立即獎賞,不過他出手並不大方,往往賞些手巾、荷包、扇子之類小玩意,倒是很實用,但不值幾個錢。皇上要是認為演員演得不好,輕者罰月例銀子,重者拉下去責打二十大板。

清帝嘉慶,好聽戲,不懶政,卻把大清帝國推向了衰落

清帝嘉慶,好聽戲,不懶政,卻把大清帝國推向了衰落

清宮在咸豐之前不請民間戲班進宮演唱,劇目約定俗成,很少變化,新年上演什麼劇目,帝后生日上演什麼劇目都是固定的,所以,皇帝往往欣賞不到當時中國最高水平的戲劇。嘉慶的時候還沿用著乾隆時代的服裝、道具、戲臺,宮中戲班的編制也較大,太監視學戲為出人頭地的重要途徑,能被選中學戲,均感十分榮幸,學習十分刻苦,積極性很高。

清朝宮廷唱戲,集中在年節慶典期間,這時候連天大戲,從早到晚,演出不停。其他日子裡,皇帝不能隨便舉行大規模的唱戲活動。更何況此間國事如麻,動亂較多,實際上並沒有多少閒情逸致聽戲,嘉慶帝偶爾以此調劑一下情緒,更多時間是茶餘飯後叫來太監清唱幾段,然後再指點一番,並沒有因此耽誤國政。

清帝嘉慶,好聽戲,不懶政,卻把大清帝國推向了衰落

清帝嘉慶,好聽戲,不懶政,卻把大清帝國推向了衰落

嘉慶帝對貪汙深惡痛絕,他的老爹去世後,他立馬懲治了貪官和珅等人。但他為了維護政權臨時穩定,對統治階級的肅貪力度不大,並沒有起到根治的作用。嘉慶一朝,貪汙問題不僅沒有解決,反倒更加嚴重。 他在位期間正值世界工業革命興起的時期,他沒有跟上世界發展的節奏,也間接地推動了清朝由盛轉衰。再加上,這時期發生了白蓮教之亂,八旗生計、河道漕運等問題也日益凸顯,鴉片亦流入中國,至此,清朝出現了中衰。

清帝嘉慶,好聽戲,不懶政,卻把大清帝國推向了衰落

清帝嘉慶,好聽戲,不懶政,卻把大清帝國推向了衰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