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河縣源潭鎮:弘揚中醫藥文化 助力脫貧攻堅

決策探索雜誌 全媒體記者 劉振偉 通訊員 魏保棟 郭正

南陽是醫聖張仲景的故鄉,古往今來,中醫藥文明在這裡得到滋養培育,中醫藥傳承在這裡生生不息。在南陽市唐河縣源潭鎮,近年來,鎮黨委、政府在脫貧攻堅戰役中,充分挖掘中醫藥文化底蘊深厚的優勢,利用中醫藥這一中華民族的瑰寶守護百姓的健康,利用不斷完善的中醫藥產業體系為老百姓謀福利,中醫藥產業已成為該鎮脫貧致富的“良藥”。

唐河县源潭镇:弘扬中医药文化 助力脱贫攻坚

成功創建全國基層中醫藥工作先進單位

醫者仁心,懸壺濟世。源潭鎮衛生院是一所集醫療、預防、保健為一體的綜合性公立醫院,是省級衛生先進單位,城鄉居民、職工醫療保險定點醫療機構。醫師總數14人,其中中醫類別醫師8人,佔醫師總數的57%。鎮衛生院目前設置有中醫科、中藥房、煎藥室、中醫堂,配備中醫診療設備,包括針灸治療床、推拿治療床、針灸器具等共計13種。源潭鎮衛生院紮實開展健康扶貧工作,將中醫藥技術服務有機地融入扶貧工作中,不斷提高防病治病水平。加強中醫藥健康宣傳教育,開展5次公眾健康中醫藥諮詢活動,舉辦12次中醫藥健康知識講座。穩步推進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明確家庭醫生為簽約服務第一責任人,逐步實現家庭醫生團隊提供中醫體質辨識和中醫保健指導等中醫藥服務。對貧困戶到衛生院看病執行“先診療後付費”的優惠政策,每年至少組織兩次為貧困戶免費體檢活動,對轄區內Ⅱ型糖尿病患者開展中醫藥健康管理試點工作,積極運用中醫藥知識和方法開展飲食、起居、情志調攝、食療、藥膳、運動鍛鍊等方面的中醫藥健康管理服務。2019年,源潭鎮衛生院成功創建為全國基層中醫藥工作先進單位。

唐河县源潭镇:弘扬中医药文化 助力脱贫攻坚

艾草成為脫貧致富的“金草”

一種常見的“野草”,搖身一變成為脫貧致富的“金草”,這便是艾草。在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中有6個處方使用艾草,在《金匱要略》中,用艾的方劑有20多個。隨著人民群眾生活水平的提高,對健康需求越來越迫切,艾草作為純天然產品備受青睞。位於唐河縣源潭鎮李灣村的唐艾農業生態種植責任有限公司,總投資600萬元,是一家集生產、研發、加工、銷售為一體的專業化艾草深加工企業,主要生產有艾灸用的艾條、艾柱、各比例艾絨等,生產過程殘餘的艾渣、艾灰是上好的飼料。該企業採用“公司+合作社+貧困戶”的模式,為貧困戶提供種植、技術等一條龍服務,並簽訂回收協議,對帶動當地經濟發展、促進農民增收成效明顯。截至目前,該企業已流轉200公頃土地用於種植艾草,佔全村土地總面積的三分之二,帶動500餘戶農戶通過土地流轉直接受益,其中帶動貧困戶38戶。艾草加工車間吸納了50餘位有勞動能力的村民進廠務工,其中帶動貧困戶20餘戶,有力拓寬了貧困戶的穩定增收渠道。

艾草飄香已千年,產業興盛在今朝。近年來,隨著市場需求的擴大,艾草收購價格逐年上揚,以艾草加工、艾灸醫療養生保健為特色的艾草產業呈現出日益紅火的勢頭。源潭鎮湧現出唐艾加工、嶸祥藥業等一大批艾草加工企業,積極參與精準扶貧項目,幫助貧困戶脫貧增收。目前,源潭鎮正積極培育壯大艾產業,拉長鏈條,打響品牌,使艾產業在產業扶貧方面發揮最大效益。

源潭鎮黨委書記曲向東說,源潭鎮將不斷推動以中醫藥為特色的健康產業發展,弘揚和傳播中醫藥文化,走好綠色發展、生態脫貧之路,為健康中國建設和打贏脫貧攻堅戰積極貢獻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