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VN將如何發展——美國海軍未來航母選項(三)

美國海軍擔負多種職責任務,其中最重要的是維持作為聯合作戰力量的組成部分之一實施部署行動以及針對強大作戰對手贏得主要常規戰爭勝利的能力。雖然自蘇聯解體以來美國海軍實施的海洋行動在很大程度上從未面臨真正的挑戰,但是它目前已經面對著源於中國、俄羅斯、伊朗、朝鮮以及非國家勢力削弱其作戰力量投送能力的日趨嚴重的挑戰。

即便美國海軍開始採用多種結構實施部署行動,但是其主要作戰力量投送能力目前仍然體現於10個CSG。在每個CSG內部,一體化艦載機聯隊主要擔負以下任務:防禦性空中反制(DCA);打擊;反水面戰艦作戰;空中早期預警(AEW);指揮和控制(C2);電子戰(EA);通過直升機實施反潛作戰(ASW)等。在考慮航母應當採取哪些行動時,負責研究制定作戰需求的人員必須確保這些需求與由航母支援的CVW的任務需求具有相關性。

CVN將如何發展——美國海軍未來航母選項(三)

作為歷史背景,福特級航母的初始作戰需求主要是以“沙漠風暴”空中戰役的作戰能力需求為基準而研究確定的。這次戰役的主要脈絡是壓制敵方防空系統、打擊敵方指揮並控制節點以及儘早消耗敵方防空力量。而在由此形成的作戰態勢中,保障戰機迅速出動將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如果預期空中戰役行動將從奪取制空權和制海權轉入連續對敵打擊,那麼戰機的架次出動能力也將成為具有決定性意義的作戰能力需求。

然而,世界形勢以及威脅環境都已發生變化,面對各種威脅,美國海軍需要基於更遠的防區外射程以及更長的時間才能奪取制空權和制海權。雖然一體化艦載機聯隊仍然能夠在此類環境中實施部署行動,但面對不斷髮展演化的威脅,不僅有可能需要對作戰構想進行調整,而且對執行支援任務航母的能力需求也會產生影響。

航母屬於準備為海基戰術空中力量——它具有針對威脅靈活做出反應以及進行目標瞄準的能力——提供保障和投送能力的平臺。在絕大多數最重要的作戰行動中,海基和陸基戰術空中力量執行類似任務並實現類似目標,例如它們都能夠實施DCA行動,也都能夠在不同環境中攻擊一系列目標。此外,它們都需要由基地或平臺提供支援和維持,如果此類基地或平臺無法使用或是功能大幅度降低,那麼它們也將失去應有作用。在最近一次主要依賴大規模使用戰術空中力量連續實施作戰行動的戰爭——“沙漠風暴”行動中,美軍陸基和海基戰術空中力量都能夠在不受干擾的情況下依託陸上基地或航母實施作戰行動。然而,這種優勢隨著時間流逝而逐步降低,而戰術空中力量的支援力量日趨嚴重的脆弱性有可能呈現出加速發展態勢。

海基戰術空中力量確實擁有由機動性較強的航母平臺提供支援的優勢。雖然在水面部署的戰艦面臨著種類日趨增多且日益嚴重的威脅,但是與陸基空中力量相比,它們能夠在更大程度上通過調整部署方位使敵方的目標瞄準面臨更為複雜的情況,並且在發起攻擊之前一直處於敵方的打擊範圍之外。即便常規起降型“雷電”II(F-35A)與“雷電”II艦載型(F-35C)的作戰能力幾乎完全相同,但是作為海基戰機的後者能夠由平臺裝載進入作戰航程之內的區域,並在實施作戰行動後離開該區域且仍然具備作戰能力。陸上基地無法移動並由此被迫採用其他防護措施,而這些措施本身也變得越來越缺乏成效。

CVN將如何發展——美國海軍未來航母選項(三)

除機動性之外,CSG還需要針對敵方一系列攻擊運用其他能力進行自我防護。潛在對手擁有裝備反艦巡航導彈的戰艦和潛艇。雖然擔負護航任務的美軍水面戰艦確實擁有區域防空能力,但是此類防禦能力的規模較為有限,並且有可能在應對敵方一系列大規模攻擊之後導致所有防禦武器消耗殆盡。在考慮CSG的作戰能力時也將面臨武器數量有限的問題,而彈藥補給能力一直是體現CVN和CVW作戰能力優勢的特定領域之一。CVW有必要在敵方水面戰艦接近其艦載武器射程之前對其發起攻擊並將其擊沉,此外還應當具備探測和截擊敵方巡航導彈的能力。

從歷史角度衡量,CSG一直擁有建制性反潛作戰能力,包括艦載直升機和固定翼反潛飛機。雖然美國海軍已經不再部署固定翼反潛飛機,但仍能依賴陸基飛機探測和攻擊敵方潛艇,而該軍種並未制定發展一種專用型固定翼航母艦載反潛飛機的計劃。在本文作戰研究的所有替代型航母選項中,都不具備為固定翼反潛飛機提供支援的能力。雖然福特級航母配備了無源和有源反潛裝備,但是其CVW除了由護航戰艦以及艦載直升機提供的反潛能力之外,並未配備其他反潛裝備。

為CGS應對海上威脅提供防護固然具有必要性,但CSG的終極目標體現為對岸上事態產生影響。美國海軍可能面臨的大部分對手都不會尋求重點運用常規海上作戰能力,而是有可能依賴具備較強作戰能力的多種陸基武器系統。CSG由此必須應對源於陸基武器系統的攻擊——此類攻擊可能分為多個波次實施而且使美軍護航力量迅速消耗所儲存的防禦武器——並在此後出動攻擊力量突破敵方防空系統並向重點目標投射彈藥。美國海軍還擁有其他具備打擊能力的作戰力量,包括裝備多種導彈的攻擊型潛艇以及水面戰艦,但是它們也面臨著武器數量及補給能力的侷限性。由於部分潛在對手部署的高性能防空系統將變得更為先進,因此美軍的突防行動將會幾乎同時使用大量武器。這種情況意味著武器與目標的數量並非一一對應的關係。作為導彈發射平臺的戰艦可能迅速消耗它們裝載的導彈,而目前除了返回港口進行補給之外無法採用其他補給方式。

CVN將如何發展——美國海軍未來航母選項(三)

即便戰術空中力量具備一定的隱身性能,但當它們進入敵方一體化防空系統之後,也面臨著遭受敵方攻擊的脆弱性,因此依賴載人戰機突破敵方防空系統並直接投射炸彈的作戰構想可能缺乏合理性。然而,即便戰術空中力量有必要在敵方防空體系的覆蓋範圍之外投射武器,但它們仍然擁有武器掛載點較多並且能夠從多個方向接近目標的性能優勢。航母也具有近乎無窮的補給能力,而且在初始部署狀態下將儲存大量武器(取決於具體型號)。與美軍轟炸機相比,CSG與衝突區域的距離通常較近,因此能夠在較短時間內做出更加有效的反應。CSG——尤其是裝備了足夠數量的防區外武器以及能夠裝載這些武器的艦載機的CVW——仍將在聯合戰役中發揮重要作用。在評估本研究小組的航母選項時,筆者假設海基戰術空中力量仍然具備重要的作戰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