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Q3財報解讀:構建平臺、用戶、行業的“強關聯”產業互聯網

北京時間11月15日,京東集團(納斯達克股票代碼:JD,以下稱京東)發佈了2019年第三季度業績,顯示其第三季度在在美國通用會計準則下(GAAP)與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下(Non-GAAP)歸屬於普通股股東的淨利潤均實現盈利,其中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下(Non-GAAP)歸屬於普通股股東的淨利潤為30.9億元人民幣(約4.3億美元),同比增長160.6%。截至2019年9月30日,京東過去12個月的自由現金流增長至156億元人民幣(約22億美元),環比二季度同期大幅提升。

京東Q3財報解讀:構建平臺、用戶、行業的“強關聯”產業互聯網

值得注意的是,京東過去12個月的活躍購買用戶數為3.344億,環比二季度同期新增1300萬,創下近7個季度以來最大增量。

如此戰績很大程度上得益於京東在低線市場的發力。近年來,京東已經成為中國電商中“高品質”、“可信賴”的商品和服務的首選平臺,同時戰略投資零售線下門店、完善“萬鎮通”服務網絡,加之其自營物流“24小時達”已覆蓋絕大多數中小城市——在此多方因素下,京東在低線市場的快速拓展並不讓人意外。

首先,“貨”得過硬。傳統觀念中“下線市場”往往被貼上“低價”、“山寨”等標籤。但據京東的消費數據顯示,低線用戶在教育硬件、大型家電、飲食健康等領域的消費需求毫不遜色、甚至超過高線市場。而京東的強項正在於此,以更適合用戶、與用戶消費能力和需求精準匹配的好貨贏得用戶信賴。

其次,“入口”要覆蓋。11.11期間,重慶“京東電器超級體驗店”正式營業,近5萬平米麵積、1517個品牌、超過20萬款商品……是全球面積最大的電器體驗店,更重要的在於,在超體店之前,京東已在重慶市的38個區縣開設了300多家京東家電專賣店,在全國各省已達1.2萬家,整合各大電器品牌,為低線級市場用戶提供線下體驗線上購買的機會。除了家電下沉,還有電腦數碼下沉、超市、服務下沉等等,砍掉流通中間渠道,縮減流通成本,真正為用戶提供價值,自然也可以得到用戶的信賴。另外,社交電商平臺“京喜”三季度末正式上線,並接入微信一級入口。京喜主攻工廠直供、高頻日用品、品牌特賣這三類貨品,將優質低價的產品通過平臺整合,直接對接給用戶,滿足下沉新興市場消費升級的需求。

最後,“路”要通。此前京東物流已發起“千縣萬鎮24小時達”時效提速計劃,該計劃重點針對低線城市城區、縣城以及周邊鄉鎮,預計2020年實現,通過“24小時達”,一方面將為全國消費者尤其是四至六線城市享受同等時效的極致物流服務提供便利,另一方面通過基礎設施完善和物流服務滲透,將大大激發低線市場消費活力,同時拓寬當地農產品和產業帶上行渠道,助力消費升級和區域經濟發展。

此前,曾有媒體分析指出,從用戶角度而言,下沉市場是電商們最後的獲客空白區。根據相關數據,鄉村手機網民佔全國的25%,但移動購物人群不及全國的10%,與此同時,儘管鄉鎮網民12點後睡覺人群比一線城市少10%,但其可支配時間更為充裕,這些均構成電商獲客的藍海。

因此,社交電商與下沉市場,正是電商行業未來的方向所在。

目前,京東的未來佈局思路可總結為突破與裂變兩塊。所謂突破,是指在現有零售生態中擴展用戶與業務,這也是當前京東零售集團向下沉市場、向社交電商等分支的發展軌跡;裂變則是全新的脈絡,涉及技術、物流、數科等領域的對外拓展與輸出。

京東集團董事局主席兼首席執行官劉強東先生曾指出,受人尊敬的企業不是導入流量、鞏固自身地位的巨無霸,而是俯身為路,為無處不在的零售場景助力的賦能者。京東願成為這樣的賦能者,與合作伙伴共創共贏。

正因如此,京東正構建平臺、用戶、行業的“強關聯”產業互聯網,從商品開發、大數據營銷、智能供應鏈、智能物流、互聯網金融等全鏈條入手,從根本上補足低線級市場零售體系存在的短板,建起覆蓋城鄉的低成本、高效率零售服務網絡,真正填平數字鴻溝、縮小城鄉差異,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