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殿英為什麼不盜和珅墓?

用戶93588680787


孫殿英,河南永城人,從小性格豪放與市井無賴為伍,長大後逐漸成為河南、安徽一帶的土匪,1925年加入國民革命軍,1928年被蔣介石收編的孫殿英任第六軍團第十二軍軍長,率部駐紮薊縣馬伸橋,後來以軍事演習的名義,將與馬伸橋僅一山之隔的馬蘭峪清東陵給盜了,

盜的是乾隆的欲陵和慈禧的定陵, 在當時社會引起了極大不滿,紛紛要求懲處孫殿英,但是孫殿英用盜來的珠寶賄賂高層官員,在審判時被放了一馬,最終在1947年解放戰爭時被俘虜,後來病死於戰犯收留所。孫殿英因為盜墓而被人知曉,那孫孫殿英為何乾隆、慈禧墓,而不盜富可敵國的和珅墓呢?

孫殿英為何要盜墓

1928年正是軍閥混戰的年代,孫殿英原本是奉系張宗昌的人,但是由於奉系等被蔣介石擊潰,孫殿英部推至薊縣、馬蘭峪一帶,後來被蔣介石收編委任為第六軍團第十二軍軍長。蔣介石一向對待非嫡系部隊,都是能分化就分化,糧餉能少給就少給甚至不給,兵源則是打敗就撤藩號,所以孫殿英知道蔣介石是什麼樣的人,為了自己部隊兄弟們活路,不得不想辦法籌措糧餉,因駐地離清東陵實在太近,就有人提議盜清東陵。

孫殿英的父親是死在旗人的手上,加上他是一個狂熱的民族主義者,所以就同意盜清朝統治者的墓地。用孫殿英自己的話說:滿清入關以後,大興文字獄,像呂留良,戴名世這樣的人,都被開棺戮屍,滿清做得了初一,孫殿英就做得了十五,況且滿清統治近300年,搜刮了無數財產,我拿走屬於天經地義,因此,在守陵旗人指引下,盜了死了只有20年的慈禧墓,和清朝盛世之君乾隆的墓。

孫殿英為沒有盜和珅的墓

孫殿英盜清東陵那是有預謀的,況且盜墓以後以溥儀為首的滿清遺老向蔣介石,加上社會輿論比較大,強烈要求把孫殿英抓起來審判,所以孫殿英沒工夫研究怎麼盜和珅墓。另外和珅墓到底在哪裡也沒有人知道。《清史稿•和珅傳》中記載:“內外諸臣疏言和珅罪當以大逆論,上猶以和珅嘗任首輔,不忍令肆市,賜自盡。”說這乾隆皇帝身邊曾經的紅人,按照大臣們所列的罪狀,屬於大逆不道的大罪,但是因為和珅當首輔的時間長,不忍心將他在鬧市斬首,只好賜他自盡,但是並沒有記載他死後葬於何地。

和珅生前曾為自己在薊縣建造過豪華陵園,簡稱和陵,只是和珅晚節不保被賜死,不好意思入主“住”,但是在房山區青龍橋鎮上萬村,有一處墳包被稱為“和家墳”,被認為是和珅的墓地,但是哪裡沒有姓和的人,也沒有史料記載那是和珅的墳,所以有待證實。即使有墓地,在他死後被抄家沒收財產,能夠陪葬物品也真的有限,所以,孫殿英是不會去盜和珅墓的。

大盜孫殿英曾經也是抗日英雄

在東陵大盜、土匪、軍閥、漢奸,這些光環的加持下,讓孫殿英聲名狼藉,但是或許很多不知道,他曾經也很愛國,是受到人民的熱烈歡迎的抗日英雄。在1930年中原大戰後,孫殿英反蔣被張學良招致麾下,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日本大軍挺進熱河赤峰,張學良為雪恥讓湯玉麟等東北舊部,誓死抵抗日寇,並派孫殿英帶兵前去支援,但是湯玉麟等人撤退,讓本來是增援的孫殿英部,一下子就成主力部隊。

1933年2月27日率部進入赤峰城,在入赤峰城時受到百姓熱烈歡迎,次日上午孫殿英發表了,慷慨激昂,聲淚俱下誓死報國的感人宣言,感染了在場的所有軍民。3月2日,日軍兵臨赤峰城下,在敵我力量武器裝備懸殊的情況下,堅持戰鬥到下午5點,為赤峰免遭塗炭率部撤離,在赤峰二道河構築防線與日軍激戰,當地百姓送糧送水,救護傷員,讓孫殿英非常感動。他後來說“友軍不軍,義軍不義,都不及熱河的人民。”最終於3月8日下午防線被突破,才向其它方向撤退轉移。

另外孫殿英曾在抗戰期間,救過共產黨人王定南,1939年在太行山東麓與129師的劉鄧大軍有交集,雙方建立無線電聯繫,八路軍給孫殿英部提供衣服,孫殿英部給八路軍提供一部分彈藥,甚至還表示希望,朱總司令、彭老總指揮他的部隊,可惜這些都沒能成為現在,最終成了解放軍的俘虜,一生活在東陵大盜的帽子之下。


麇子文史


和珅是鉅貪不假。孫殿英是東陵大盜這也不假。那既然和珅財富傾國,他的墓又離清東陵不遠,那為何孫殿英卻對他的墓不動手呢?

先看看孫殿英盜清東陵的動機是什麼?

孫殿英這個人在抗日的時候還是做出了一些貢獻的,但這是後話。

1928年,時任國民革命軍第十二軍軍長的孫殿英奉命駐紮在薊縣馬伸橋,這個地方離滿清的皇陵——“清東陵”只有一山之隔。

他這個軍長當的也不容易。雖然它屬於國軍編制,但卻不是校長的嫡系部隊,只是個雜牌軍。所以剋扣軍餉物資那是常事,要知道那時候的雜牌軍裡很多人就是奔著軍餉來的,孫殿英如果不把這個問題解決了,那他這個軍長也坐不穩當,甚至會引起兵變。

孫殿英被錢逼的像熱鍋上的螞蟻一般。他該怎麼辦?一山之隔就是清東陵,這是一塊大肥肉。孫殿英便打起了它的主意。

隨後他以演習的名義,將部隊開進了清東陵。一頓炸藥開路,炸開了清東陵。拉走了20車的寶貝,其中包括乾隆皇帝的九龍寶劍和慈禧太后的價值連城的夜明珠。

從前因後果可以看出他盜墓的動機就是為了錢。

再來看看和珅的墓。

和珅是乾隆朝的大富豪,富可敵國。他擁有8~10億兩的白銀,是大清15年的財政收入。

而且乾隆皇帝對他委以重任,權傾朝野,可以說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乾隆當了太上皇以後,民間就把和珅稱為二皇帝。

他也確實耗巨資在薊縣為自己修建了陵墓,被稱為“和陵”。

大家也都知道,他花半輩子積攢的財富,瞬間就化為泡影。嘉慶上臺以後,不給和珅任何喘息的機會,就把他給殺了。查抄了所有家產。他的和陵壓根兒無福消享,他死後都沒人敢給他收屍。


關於和珅在北京的墓懷疑有兩個地方最有可能,一個是在北京市房山區青龍橋鎮的上萬村,一個是北京市昌平區南流村,也就是說和珅死後,葬在哪裡還不確定。

現在明白東陵大盜孫殿英為什麼不盜和珅的墓了嗎?

原因很簡單。首先孫殿英找不到和珅的墓確卻在哪裡?其次就算能找到,也是一座空墓而已,財產都被朝廷查抄了。他的和陵也沒派上用場,裡面什麼都沒有。


說史聽濤


和珅雖為清朝最大的貪官,也是清有史以來最富有的貪官,據野史記載和珅貪汙的錢財等於大清國二十年的賦稅,約為20億7000萬兩。

可以說若是和珅正常逝世,他墓穴中的財富絕對不遜色於古今中外任何一個帝王的陵寢。可是眾所周知,和珅並非是正常逝世的,他是被嘉慶賜死的,他的家也被嘉慶抄了。



“和珅跌倒,嘉慶吃飽”。嘉慶三年,太上皇乾隆駕崩,嘉慶真正掌控了偌大的大清帝國。於是嘉慶四年正月,嘉慶決定對和珅動手,最終和珅被勒令自盡,其家產被全部抄沒。

而據《清史稿.和珅傳》所載,嘉慶共抄沒珍珠手串二百餘,整塊大寶石不計其數,藏銀、衣服數逾千萬,夾牆藏金二萬六千餘兩,私庫藏金六千餘兩,地窖埋銀三百餘萬兩,通州、薊州當鋪、錢店貲本十餘萬。以上原屬和珅的家產都被嘉慶所抄。



也就是說和珅死後,他是沒有多少金銀財寶再去陪葬的,即使他當年的財富較之皇帝的私庫都要多,是“多於大內數倍”,甚至比清朝國庫的財富都要多,到和珅臨死後也都歸嘉慶所有,所以既然都沒有了富可敵國的財富,和珅拿什麼去陪葬呢?而且和珅可是被皇帝賜死的,他又有什麼資格去風光大葬呢?



所以就是這樣的一個“毫無油水”的和珅墓,孫殿英哪會這樣興師動眾的去盜掘呢?根本沒必要,也是付出與回報完全不成正比的。

再者孫殿英盜掘清東陵,很大程度源於“便利”,因為他當時的駐地就在清東陵的附近,所以這就給了孫殿英很大的便利,也就是如此,本來就膽大包天的孫殿英,加上位置的優越性,孫殿英自然而然的就成為了“東陵大盜”。



而和珅墓卻並不在清東陵的範圍內,它卻是在北京西北四十公里,昌平西南二十一公里的地位(當然尚未完全核實),這裡距清東陵可是相差了十萬八千里。而且和珅墓不像清東陵周圍是人跡罕見之處,它的周圍可是有村莊的,在這個地方孫殿英可不敢這麼明目張膽的挖。

當然和珅墓之所以沒被盜,其原因其實很簡單,那就是天下人都知道和珅的財產都被嘉慶收刮的乾乾淨淨,和珅墓已無多少油水可撈,而這點孫殿英自然也知道,所以他才不會做出如此費力不討好的事情。



或許換一種想法來看,和珅被抄家未嘗不是好事。試想,如果當初和珅未被抄家,也未被賜死,以和珅“遠播中外”的財富,他的安眠之所恐怕早就被打開了,早就會被那些虎視眈眈的盜墓賊給破壞的是面目全非了。

遙想他的主子乾隆,生前何等的榮耀,九五之尊,天下臣民生殺予奪皆有他決定,可是他死後的遭遇卻讓多少人唏噓,屍體被拉出棺木,爆屍數日,一根孤零零的辮子橫亙在墓穴之中,頭顱與屍體分開,這就是曾經的一代帝王身後的遭遇。



所以,和珅的結局對他未嘗不是一件好事,不然以他的財富,他死後恐怕很難得到安生,結局恐與乾隆一般無二。


澳古說歷史


原因有二。

第一,和珅的墓找不著。並且,和珅死時已經被抄家,他的墓不值一盜;第二,孫殿英當時也沒有條件去找和珅的墓。

第一,找不著

和珅生前曾在天津薊縣(為了拍乾隆皇帝的馬屁,故意修得離清東陵很近)為自己修建了豪華墓地,民間稱之為“和陵”。

但是,由於和珅得罪了嘉慶,因而他還沒有來得及“住”進他的墓裡,便被嘉慶賜死了。

和珅被賜死後,又由於抄家以及戴罪之身的原因,和珅沒有風光大葬,而是由其家人匆匆收斂其屍身後,偷偷下葬的。

據說,和珅的墳頭在距離北京市區西北四十公里,昌平區西南二十一公里的一個大疙瘩環山坳裡。至於究竟是不是,沒人知道。

新中國建立後,疑似為和珅墓的墳頭被列入了一般級保護的古墓,但是由於沒有文獻資料能佐證,因此迄今為止也就仍然沒有確定和珅的墓地到底在哪裡。

↓位於天津薊縣的“和陵”。(和珅沒來得及住進去的墓)



既然連專家都不知道具體的位置,孫殿英那種草頭軍閥又可能怎麼找得到呢?

並且,和珅是偷偷下葬的,他的陪葬品能有多少?也值得上孫殿英一盜?要真有價值連城的好東西,估計嘉慶早給他刨了,那還輪得到孫殿英刨。

盜和珅墓,就怕孫殿英會虧本哦。

第二,沒條件盜

孫殿英乾的最有名的一件事是盜清東陵。按他自己的說法,他祖宗三代都被滿清旗人迫害致死,他與滿清有刻骨銘心之恨,所以他要毀掉滿清祖陵,報仇雪恨。

不過這只是孫殿英在盜東陵後,為自己找的開脫之詞。事實上,他盜東陵的原因,有且只有一個:就是東陵離他的地盤近。


清朝入關後,順治皇帝出於政治考慮(擔心被打回關外),因而沒有把陵寢就近選在北京郊外,而是定在了離北京、天津、唐山市區都非常遠的河北省遵化市馬蘭峪鎮(離京津唐都有百餘公里的路程)。

清朝統治時期,由於有專人護衛,東陵選址儘管偏一點,也沒什麼。民國成立後,由於也有專人保護,所以也沒啥毛病。

但是,1928年二次北伐之後,東陵選址偏僻的問題就顯現了。

1928年6月,北伐軍直抵北京郊外,張作霖被迫宣佈退出關外。臨走前,張作霖對負責殿後張學良說,張宗昌不是好東西,不能放他出山海關。於是,隸屬於張宗昌的孫殿英部就留在了冀東。進不能進,退不能退。

不久後,孫殿英被國民政府收編,成為國民革命軍第十二軍軍長。但是國民政府只負責收編孫殿英,卻不給他軍費。囊中羞澀的孫殿英就只好打起盜墓籌軍費的主意。

盜誰的墓呢?很顯然,就是盜東陵了。因為他當時的駐地在馬伸橋鎮,這裡離清東陵非常的近,直線距離只有十幾公里。於是孫殿英就以剿匪和軍事演習為藉口,把東陵團團圍住,不讓外人接近,繼而把東陵盜了。



所以說,孫殿英盜清東陵,沒別的原因,僅僅只是因為東陵離他近而已。如果他的駐地在河北保定,說不定他就把清西陵給盜了。

前面說了,和珅生前給自己修的的墓在天津薊縣,如果他真的是葬進了薊縣的墓(非賜死的正常情況下),或許孫殿英真的會把他的墓也給盜了。畢竟離得近嘛,盜了東陵再順手盜和珅的墓,也就是順手牽羊之舉。

但是由於和珅的墓據說是在北京郊外,而當時北京一帶是晉綏軍的駐地,孫殿英只是個臨陣投降國民政府的人,閻錫山不可能讓他穿過自己防區,跑到自己的眼皮子底下實施盜墓。所以,孫殿英也根本沒條件盜掘位於京郊,疑似為和珅的墳頭了。


Mer86


提起孫殿英,很多人首先會想到“東陵大盜”這個稱號:民國十七年(西曆1928年),國民黨軍閥孫殿英盜挖了清朝乾隆帝和慈禧太后的陵墓,並由此而得名。

而距離東清陵不遠的地方就是和珅的墓,和珅省錢家財萬貫,富可敵國,為什麼孫殿英不去盜和珅的墓呢?其實原因很簡單:

第一、和珅的墓雖然離東清陵不遠,但那是個空墓,和珅沒有葬在裡面,自然沒什麼可盜。

第二、和珅被賜死後葬在哪裡現在還沒法說清楚,關於和珅在北京的墓地,有兩個地方最有可能,一事在北京房山區青龍橋鎮的上萬村,二是在北京昌平區南流村,也就是說和珅死後葬在哪裡還不確定,孫殿英自然不可能盜挖。

第三、眾所周知,和珅生前家產已被嘉慶皇帝抄完了,和珅下葬時候會有多少陪葬品不得而知,但一定不會太多,所以孫殿英自然是沒啥興趣了。

墓地不好找,也沒有什麼金銀珠寶,所以對孫殿英沒什麼以引力。


關河南望


和珅、孫殿英,這可是歷史上的兩位大名人,一位是18世紀的世界首富,另外一位則是東陵盜寶的主角。那為什麼孫殿英不去盜和珅的墓呢?這要從和珅說起。

和珅出身滿人官宦家庭,其父常保為福建副都統。都統分為八旗都統和駐防八旗都統,八旗都統是每一旗的最高長官,而駐防都統,則是地方駐防八旗軍的最高長官。福建副都統就是駐福建八旗軍的最高副長官,屬於地方駐軍的高級官員。

這麼看來和珅應該生活很幸福才對,可惜,在他三歲時母親去世,九歲時父親去世,和珅、和琳兩兄弟差點被後媽掃地出門。少年時期的和珅,甚至要賣祖地籌集學費。還好,和珅長的帥,可謂是儀表堂堂,而且好學,精通滿、漢、蒙、藏四種語言,更是精通四書五經,才華橫溢。可惜,和珅不善考試,科舉不利,最後只能世襲家族留下的三等輕車都尉,成了宮廷侍衛。

和珅跟乾隆見面之後,很快得到了乾隆的賞識,坐上了升職的火箭。原本,和珅還是很清廉的,一心報效國家,與朝中的清官為伍,打擊那些貪贓枉法的官吏。和珅人生的轉折點,起自李侍堯案。和珅受乾隆諭令,前往雲南查清了大學士兼雲貴總督李侍堯貪腐案,得到了乾隆進一步的賞識和信任。可是,正是在李侍堯一案中,和珅私吞了查獲的李侍堯及其黨羽的大部分財產。從此,和珅開啟了對於權力和財富的貪婪模式,一發不可收拾。

和珅官至正一品文華殿大學士,領侍衛內大臣,兼領軍機大臣,權傾朝野。同時,和珅還獲得了乾隆的格外恩典,和珅之子豐紳殷德迎娶了乾隆最喜愛的十公主,搖身一變又成了皇親國戚。

和珅結黨營私,貪汙受賄,同時,還經營當鋪、銀號、飯館、茶樓等產業,並與英國東印度公司、廣東的十三行過往甚密,開啟了大肆聚斂錢財之路。據說,和珅很快聚斂到了現銀近三千萬兩,家中的古玩珍寶,不計氣數,還兼併土地數萬頃,擁有房產210餘間。和珅的財產全部折算成銀兩,據說至少在六億兩以上,相當於乾隆時期,數年財政收入的總和。

和珅這可是富得流油呀,那他死後的陪葬品肯定非常豐富。可是,我們經常說一句話,叫做“和珅跌到,嘉慶吃飽”,這句話什麼意思呢?嘉慶四年,即1799年,太上皇乾隆剛剛病逝,劉墉就上奏摺彈劾和珅貪汙甚巨。和珅很快被革職查辦,並在被彈劾不到半個月的時間後,被嘉慶賜在家中自盡,除了留下十公主生活的必要財產外,其餘家產悉數抄沒。

和珅的家產已經被抄沒了,和珅還是罪臣自盡,他的葬禮自然不會太隆重奢侈,而是被家人悄悄的埋葬了。和珅的兒子豐紳殷德,去世後,都是嘉慶撥錢,才得以安葬,可見和家在和珅去世後,是有多麼的落魄。

和珅的真正墓地,到現在並沒有找到。據說,在距離北京西北四十公里的一個小村莊附近,有一處山包,前面有5個不起眼的墓,周圍因為環繞7棵古松,顯得墓主人身份很不一般。當地人都叫這片墓地為和家墳,說是和珅的墓就在其中,不過並沒有得到確切認證。

再來看孫殿英盜寶,發生在清東陵。

清東陵位於河北遵化,距離北京市區有125公里。孫殿英當時所盜的兩座陵,可以說是清東陵所有陵墓中,陪葬品最豐富、最奢華的兩座皇陵,一座是慈禧的菩陀峪定東陵,另外一座是乾隆的裕陵。不能不說,孫殿英的判斷還是很準確的,看來孫殿英絕對看過歷史呀,知道誰最奢侈。

而在清東陵附近,的確有一座和珅生前為自己建造的陵墓,位於河北薊縣的翠屏湖內(於橋水庫)。和珅的墓在湖內?的確是的,只是當時建造時,並不在湖內,後來修水庫,和珅墓就被淹沒到了水下。

和珅知道東陵風水好,為了殷及自己的子孫,同時拍乾隆的馬屁,表示要永遠侍奉乾隆,就在清東陵附近也為自己找了塊墓地,就是距離清東陵大約30多公里的薊縣境內的翠屏湖所在地。和珅有錢呀,所以陵墓也建的規模宏大,富麗堂皇,被當地人稱為“和陵”。在古代,陵只能是皇室才可以用的稱號,所以,當地還流傳有一首民謠:“老和珅,萬民恨。想篡位,修大墳。糟萬金,傾黎民。沙河深,殺和珅。應神言,天報應。”說是和珅有謀逆篡位之心。

結果麼,自然很明顯了,嘉慶賜死和珅後,命人毀掉了這裡,陵上的很多石材、木材、磚瓦等物,也被附近的村民給搬走了。

到這裡,我們就不難理解孫殿英為什麼不盜富可敵國的和珅墓了,最主要的是薊縣的和珅墓,根本就沒有啟用,裡面沒有任何東西,孫殿英根本就沒必要去盜。其次,即使和珅埋在和陵,和珅死前被抄家,陪葬品不會太多,孫殿英看不上。再有,和陵距離清東陵還有三四十公里的路程,來回跑不方便呀,與其去盜和陵,那還不如再挖一座皇陵來的方便。

孫殿英都看不上和珅了,這和珅是要多麼的悲哀。財富積攢到一定程度就可以了,生不帶來,死不帶去,你說這和珅是何苦呀。


奕天讀歷史


和珅(1750年—1799年),滿洲人,清朝中期權臣、商人。和珅初為官時,精明強幹,乾隆帝對其寵信有加,並將十公主嫁給和珅長子豐紳殷德,使和珅不僅大權在握,而且成為皇親國戚。隨著權力的成長,他的私慾也日益膨脹,利用職務之便,結黨營私,聚斂錢財,打擊政敵。1799年,嘉慶帝下旨將和珅革職下獄。和珅所聚斂的財富,超過了清朝政府十五年財政收入的總和。乾隆帝死後十五天,嘉慶帝賜和珅自盡,和珅死時僅49歲。

百度詞條上的位置為:北京西北四十公里,而且只被國家列為一般級別保護文物而已,你想孫殿英怎麼也會去翻翻歷史書吧,也知道和珅是怎樣被處死並且被沒收家產的情況吧,他不翻部下也會去翻吧,更不會提出這樣的問題出來吧……



畫殘陽


孫殿英在歷史上那是出了名的“東陵大盜”,現在一旦有人提起他,第一時間想到的也是“盜墓賊”這三個字。而之所以會這樣,就是因為他曾經冒著天下之大不韙,做了一件別人不敢做的事,那就是洗劫“清東陵”。

就在1928年的夏天,身為國民革十二軍軍長的孫殿英,奉蔣介石之命卻駐守馬伸橋,馬伸橋距離滿清帝國的皇陵非常的近,中間只隔了一座山。而當時的孫殿英,雖然說是一個軍長,但是國民黨對他卻並不是很重視,因此他們十二軍的軍餉物資總是得不到資助。

基本上,想要有錢花和有飯吃,都只能依靠孫殿英自己去努力爭取,而這個爭取很顯然並不是向國民黨政府要,因為即便要了他們也不會給,只是徒勞無功。孫殿英的這個努力爭取,說白了就是依靠自己的軍事實力去耍一些小手段,掙些外快。


有一天,孫殿英突然把軍中的一些精英召集起來,告訴它們說,由於現在軍中已經非常缺錢,再不去弄點錢大家都得餓死。這些精英聽後也大為贊同,因為他們這幾天根本就沒給手下發軍餉,搞的現在都有點軍心不穩了,所以他們早就想著跟孫殿英一起出去撈點外快了。

孫殿英後來又告訴它們了一個盜墓的事情,說清東陵裡面有大量的財富,只要他們肯去盜墓,那就可以享有一輩子的榮華富貴。孫殿英的一番說辭可以說是很吸引人,只是還是有少部分人不同意,他們認為盜墓是一件很不齒的事情,更何況他們還是國民黨軍,只怕事成之後會受到處分。

孫殿英沒有理會這些,即便是那些不願意去的也被強行拉過去了,雖然蔣介石確實早早就立下了一個“國民黨軍不得損害皇陵”的明確規定,但是面對這麼一大塊肥肉,再加上孫殿英的貪婪性格,要說放棄那是不可能的。據說,孫殿英之所以會這麼急於盜墓,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他發現其他人也早有這個念頭對清東陵垂涎三尺,所以他才會選擇先下手為強。

不過,這件事明目張膽的幹是不行的,孫殿英帶著大部隊的人馬以清剿土匪馬福田的名義,開進了清東陵。然後又偷偷的派遣幾個最信得過刺客部隊,帶著炸藥,秘密的炸開了慈禧、乾隆以及康熙帝的皇陵。

果不其然,孫殿英在這三個陵墓裡面發現了大量的財富,他帶著手底下的隊伍將這些都洗劫一空了,其中還包括一些古代妃子的墓也被他盜掘。後來,他還不滿足於這些,他覺得自己的機會只有一次,下次想再進入就難如登天了,所以,他連一些很小的墓都盜了一遍,哪怕裡面的財富並不多。

這件事事發之後,就有人問他,說孫殿英你為什麼不去盜和珅墓?和珅是一個大貪官,且還是大清帝國的第一首富,盜他的墓也不用背那麼多的風險啊?當時孫殿英就笑了,他說:“和珅墓裡雖然有寶貝,但是這能跟慈禧太后和乾隆的墓比麼?”原來,孫殿英雖然說是文化程度很低,不瞭解一些歷史,但最基本的道理他還是懂的 ,那就是臣子生前不管有多富有,它們的陵墓都是不會比皇帝的墓規格更大些的,更何況慈禧去世才20年不到,和珅都過世多久了?而且一旦是自己盜了和珅的墓,那麼下次想再盜清東陵就難了,蔣介石絕不會將這麼一個盜墓賊安排在距離清東陵這麼近的一個地方。

當然了,還有一點也就是最重要的一點,那就是和珅生前所選的墓,地處水庫中心,現在早就已經被河水給淹沒了,只有每年河水比較少的時候,才能在遠處看到墓室的頂尖。而且和珅後來的家產都被乾隆的兒子拿走了,他死後自然是沒有那麼多的陪葬品,所以,比起和珅墓來說,還是盜清東陵更為穩妥一點。


貓眼觀史


孫殿英(1889~1947)是民國時期的一個軍閥,1928年投靠了國民黨,被蔣介石任命為第六軍團第十二軍軍長。

就在當年(1928年)的夏天,孫殿英率領部隊駐紮在河北省薊縣馬伸橋一帶。老孫為何把部隊駐紮在此呢?



通過地圖可以看到,馬伸橋鎮與清東陵僅一山之隔。原來老孫想利用部隊進行“東陵盜寶”。

老孫總不能明目張膽盜墓吧?於是他打著演習的幌子行盜墓之實。

清東陵埋葬著5位皇帝、15位皇后以及一些嬪妃和阿哥,共161人。這5位皇帝分別是:順治,康熙,乾隆、咸豐和同治。15位皇后中最著名的有東太后慈安和西太后慈禧。

孫殿英經過分析和研判,最後認定慈禧太后和乾隆皇帝生前最富有,死後應該陪葬寶貝很多,於是選定了二人的陵墓為盜墓目標。

經過精心的安排和發掘,最後孫殿英的軍隊成功盜取慈禧太后的陵墓和乾隆的陵墓,據說單從慈禧陵墓裡盜取的寶貝就裝了十幾輛卡車,可見老孫收穫不小。



(問題來了)孫殿英是盜墓高手,為何他不盜和珅墓呢?

我們先看看和珅陵墓在哪裡?

史書記載和珅生前在河北薊州(今薊縣)修了一座豪華墓地,民間稱之為“和陵”。但還沒等和珅死後入住,他就被嘉慶關押了起來,罪名是貪汙受賄高達8~11億兩白銀,和珅被嘉慶賜死。

親們想想看,一個大貪汙犯無論如何也不能享受高規格的墓地了,原來豪華陵墓最後被大水淹沒。和珅死後被兒子豐紳殷德匆匆埋葬到了北京西北四十公里一個名叫南流村的一處山上。據說和珅墳就是一個小土墩。

和珅生前雖然很富有,他貪汙的資產是大清十五年的財政總和,但是這些財富都被嘉慶沒收了,所以民間有:“和珅跌倒,嘉慶吃飽”之說。



孫殿英也不傻,他知道慈禧和乾隆墓裡葬品豐富,所以才盜取二人的陵墓。和珅被抄家了,死後哪還有陪葬品!孫殿英盜和珅的墓豈不是大姑娘生孩子——費勁不落好嗎?


秉燭讀春秋


孫殿英

孫殿英是我們熟知的一個以盜掘慈禧太后墓而出名的軍閥,在盜撅清東陵的時候,出動軍隊,用爆破的方式打開了慈禧墓,將慈禧墓洗劫一空,為了慈禧口中的夜明珠還對慈禧的屍體進行了毀壞,從而得到了大量的金銀珠寶,從來補充軍餉,擴充實力。民國時期,有錢就有槍,有錢就能招兵買馬,有了兵馬就能擴充實力增加地盤,所以出現了孫殿英這種不擇手段的主(曹操好歹還委婉點,偷偷的掩人耳目的給盜寶軍團起了摸金校尉這麼個雅名,所以沒文化真可怕)。

和珅

和珅我們都知道是乾隆的寵臣,滿人出身,前期是大內侍衛,可這人好讀書,腦子好使,而且情商賊高,一步步成長為清庭重臣,從而使得手中多了很多權力,有了權力就會有一些不純潔的想法,和珅也免不了俗。他在朝期間可謂是吃的缽滿盆滿的,看《鐵齒銅牙紀曉嵐》中,我們就能發現他確實很貪,別人是撈油水,他是撈肉,撈骨頭呢,雁過拔毛主,是錢就收,誰讓人家有實力呢,就這樣,半輩子積攢了無數的財富。

可是好景不長,他的大老闆乾隆走後,新主子嘉慶並不買他賬,直接查抄了和珅,所得財產是清庭20年的財政收入吶,這下可高興壞了新領導嘉慶,全部通通收入自己的私庫,別提多爽了。

為什麼不到和珅墓

從上面我們就發現了,盜墓是為了利益,而和珅被殺時已經被抄家了,可以說一毛不剩了,埋葬時也不可能有豐厚的陪葬品,也不值得孫殿英去大費周章的去搞一番,還不如把那幾個知名的墓搞一搞划得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