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嵩明以農綜改資金撬動社會資本 依託園區優勢助力鄉村振興

昆明嵩明以農綜改資金撬動社會資本 依託園區優勢助力鄉村振興

記者日前從嵩明縣農綜改項目辦獲悉,今年在嵩明縣舉辦的花博會,讓遊客親身感受到了總投資3.29億元的國家農村綜合性改革試點試驗項目(簡稱農綜改)的實施,給鄉村發展帶來的巨大變化,享受到了改革開放的成果。

在省、市財政部門的關心支持下,以嵩明現代農業科技示範園區為核心的農綜改項目得以全面實施。該項目依託園區產業優勢,以鄉村振興戰略為統領、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一核三級多點”為空間佈局、“一體兩翼多輪”為內容佈局,聚焦“集體經濟發展、鄉村綜合治理、農民穩定增收、農村生態文明”四項內容,探索“兩個新模式”,構建“兩個新體系”。項目堅持五大原則,即整體謀劃,重點突破原則;政府主導,紅色引領社會參與原則;園區主體,區鎮聯動原則;聚焦三農,融合推進原則;質效並重,精品發展原則。嵩明縣全國農村綜合性改革試點試驗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效。

嵩明縣農綜改項目,計劃總投資3.29億元,其中專項資金1億元,佔總投資的30.41%;整合資金1.1億元,佔總投資的33.36%,撬動社會資金1.19億元,佔總投資的36.23%。目前項目已累計到位資金2.75億元,其中中央和省級農綜改到位資金5000萬元,完成整合資金1500萬元,撬動社會資本2.1億元。農綜改項目以嵩明現代農業科技示範園區為核心,輻射3個鎮(街道)7個村(居)委會,試點試驗區域面積412.47平方公里,涉及人口18.93萬人。

截至2019年8月,實現以村委會託管方式土地規模化流轉面積9255畝,土地租金收入2312.75萬元,村集體服務增收7萬元。通過馬坊、龍街、哈前、本納克等村委會盤活農村閒置荒山、閒置土地3000畝,帶動發展種植、養殖、鄉村旅遊產業。龍街社區大膽探索,以土地資源為要素,組織土地入股180畝桑葚、螞蚱、骨頭參等集體經濟產業;圍繞鄉村特色農產品開發、鄉村旅遊上做足文章,2018年集體經濟收入達52萬元,2019年8月實現集體收入65萬元,比上年度同期增長116%,新增就業崗位10個,實現農戶增收20萬元。哈前村委會瞄準產業聚集優勢,實現集體經濟發展與產業鏈融合,盤活土地集體閒置土地12畝開展專業農資街區、文體活動中心建設,鼓勵“本土能人”參與集體經濟建設發展,項目完成建設規劃設計,推進項目建設用地調整工作。本納克村委會盤活集體閒置土地1000多平方米,充分利用房前屋後閒置連片空地600平方米,推進鄉村集貿市場改造建設,形成400多個集貿市場攤位規模,帶動農村農特產品流通交易額1000多萬元。項目的實施切實為村民帶來了增收。

【購房資訊輕鬆享,快來關注樂居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