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嶺柞水劉家溝|與世隔絕的山村,女主人被我們突然造訪嚇了一跳


秦嶺劉家村,豁口過後,果然“土地平曠”。只能一人通行的道路上,鋪滿了落葉。陽光從頭頂的樹梢照下來,陰影和光亮在路上交替著。土地堡坎,是一塊塊石頭壘砌起來的,結實而渾厚。兩山夾著一道狹長的谷,遠處的老房子,露出了一個小小的頂來。

雖然“土地平曠”,但並沒有“屋舍儼然”。劉家溝這樣的秦嶺深山小村莊,幾乎與世隔絕著。溝中房屋的形態,原始而質樸,土坯牆、石板頂,簡直像是從土地裡生長出來的一樣。這是一個難得的好天氣,無雲,湛藍湛藍的。掉光了葉子的老樹,枝枝丫丫生得十分好看。

七根原木,斜靠在老房子的堡坎邊上。最中間的一根上,長著許多菌類,有紅的,也有白色的,雲朵一般,一片片貼附在木頭上,但並不像是木耳。我喜歡這樹的紋理,真實而純粹。這些樹木雖然被伐掉後,已經乾枯,但依然展現著堅強的生命力。


四個竹篾編織的箢篼,懸掛在一根長長的竹竿上。看來,這裡必定住著人。再仔細瞧,這些箢篼裡面,並沒有盛放任何東西。它們要麼是洗乾淨了,準備曬乾使用,要麼就是裡面的物品,剛剛被取走。遠處有一棵銀杏樹,樹葉子亮閃著耀眼的金色。

往前走的道路,右邊有一條小河溝,河溝裡叮叮咚咚,流淌著清澈的山泉水。兩個大木盆,被清洗乾淨之後,正豎起來曬乾。看到箢篼,看到木盆,它們都散發著濃濃的生活氣息,這種氣息讓人覺得溫馨而美好。真想不通,我們為何要進城,而放棄這種平靜的生活?

木桶下方有一汪水,水面浮著清洗木桶後,遺留下來的白色泡沫。泡沫一圈圈盪漾開去,形成半圓、橢圓,形狀既隨意又規則。我靜靜地欣賞著眼前的一切,心中卻回想起了兒時的情形——水井邊池子裡漂浮的爛菜葉,寬寬的河溝里正在清洗的舊衣服。


顯然,正在院子裡幹活的女主人,被我們的突然造訪嚇了一跳。直到我們大聲問好,女主人才緩過神來,請我們過去坐。前往這一戶人家的小路兩旁是菜地,右邊菜地的蓮花白已經被全部摘掉了。女主人身後的老房子,逆著陽光看過去,略帶蒼老卻韻味無窮。

“您這是在幹嘛呢?”“紅苕澱粉,剛打出來,太陽好,把它們曬乾!”戴著一頂紅帽子的女主人,正在彎腰把紅盆裡的紅苕澱粉,一瓢一瓢地舀起來,慢慢地平鋪到曬布上面。同行友人用手指,輕輕捏了一小點起來,疑惑地問到:“好溼呀,這是用紅薯打出來的?”

女主人哈哈一笑,說這當然是紅薯澱粉了,沒看見溝裡洗紅薯的木盆嗎?我們站在院子裡,女主人一邊與我們說話,一邊轉身走到屋裡取凳子,並說道:“喝不喝?”地面雖然是泥巴地,但屋簷下、院子裡,都乾淨而整潔,看得出來,這是一戶熱情、勤勞而講究的山裡人家。


大門旁邊,斜靠著三件簡陋的農具。“這是幹嘛用的?”“打黃豆用的。”農具底下,是一堆曬乾了正準備分離的黃豆莢。“綁了草墊的這個,用來拍。中間這個,是叉子嘛,用來叉的。”最右邊這個我知道,是木耙,中國農村最常見的農具之一。

“就您一個人在家?”“不,老頭子在後面樹上呢,摘柿子!”果然,屋背後的柿樹上,正站著一個人。本組圖片拍攝於2019年11月10日,地址陝西省商洛市柞水縣杏坪鎮劉家溝。喜歡秦嶺的圖文,請轉發、收藏、評論,歡迎關注“專業行走”,關注拙作《遠村行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