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澤山、錢七虎、曹雪濤開講,在年輕人心中播下“科學家精神”的種子

科技日報記者 操秀英

“獲得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後,和以前一樣,我把國家獎勵的800萬元和江蘇省配套的800萬元全部捐了出去,用來資助貧困家庭的孩子上學。”當82歲的中國工程院院士、陸軍工程大學教授錢七虎講述這段經歷時,現場年輕的學子們用熱烈的掌聲表達了他們的敬意。
王泽山、钱七虎、曹雪涛开讲,在年轻人心中播下“科学家精神”的种子

錢七虎來了,84歲的中國工程院院士、南京理工大學教授王澤山來了,中國工程院院士、南開大學校長曹雪濤來了。在11月13日召開的2019年全國科學道德和學風建設宣講教育報告會上,他們給現場6000名,及全國各地觀看網絡直播的約80萬研究生和研究生導師帶來有關科學家精神與學風建設的“豪華大餐”。

說是報告,其實是前輩在給孩子們講故事。

從19歲帶著“強國先強軍”的信念選擇火炸藥專業開始,王澤山就無怨無悔地愛上了這個冷僻專業。經過60多年的奮鬥,王澤山和他的研究團隊為我國火炸藥整體實力的提升和我國武器裝備、火炸藥產品的更新換代作出了傑出貢獻。

王泽山、钱七虎、曹雪涛开讲,在年轻人心中播下“科学家精神”的种子

對這些經歷,王澤山娓娓道來。他勉勵年輕人,一定要把“不間斷地思考”作為追求超越的一種工作學習方式,多問為什麼、追問怎麼做,追求問題本質並拓展思考。他囑咐年輕人,在做科研過程中,要有責任感,學會包容和誠信,杜絕學術腐敗、抄襲、造假、浮誇浮躁等背離科學精神的行為。

錢七虎回憶了自己見證國家從積貧積弱到強大的過程,感嘆沒有黨和組織的培養就不會有他今天的成就。在談到捐出鉅額獎金時,他感嘆:“現在的幸福生活是革命先輩用鮮血換來的,他們連生命都能付出,我還有什麼捨不得?”

王泽山、钱七虎、曹雪涛开讲,在年轻人心中播下“科学家精神”的种子

“最近有不少媒體朋友和年輕人跟我探討人生的意義和知識分子的追求,我有四句話送給大家。”錢七虎說,“愛黨信黨跟黨走,是一生中最正確、最堅定的選擇;只有把個人的理想與國家和民族的前途命運緊密聯繫在一起,才能有所成就、實現價值;科學是老老實實的學問,容不得一點點的馬虎和心浮氣躁;只有擺正個人和組織的關係,擺正個人和集體的關係,擺正個人和群眾的關係,才能不斷進步。”

曹雪濤沒有講自己的故事,而是用鄧稼先、屠呦呦、顧方舟、黃大年等一個個耳熟能詳的名字向大家詮釋了中國科學家的愛國奉獻精神。

王泽山、钱七虎、曹雪涛开讲,在年轻人心中播下“科学家精神”的种子

他還從科學學派對科學的貢獻說起,呼籲弘揚科學家精神,打造新時代的中國學派,通過鼓勵批判、質疑探索精神,允許寬容科學研究的失敗,鼓勵科技工作者立異鼎新,建立新學說、標立新學派、追求新境界,推動文化文明傳承與創新,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實現可持續發展發出中國聲音,走出中國道路,作出中國貢獻。

三位院士的講述,讓“愛國”“奉獻”“責任”這些詞不再抽象模糊,而逐漸變成年輕人心中的一顆顆種子。

中國政法大學民商經濟法學院研究生馬嘯感慨,聽了院士們的報告,在見證國士無雙風采的同時,還深深感受到身處時代洪流中的使命感。“王澤山院士幾十年如一日為國分憂的執著與專注,錢七虎院士低谷時期不計個人榮辱得失趁機攻克核心難題的耐心和決心,曹雪濤院士提出的‘國之重器’戰略政策和未來展望,都體現了老一輩科學家們拳拳的愛國之心和報國之志。”馬嘯說。

“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錢七虎院士克服一切困難,投身祖國最需要的防護工程,潛心鑽研,默默奉獻,鑄就了我國‘地下鋼鐵長城’。”中國農業大學2019級碩士研究生毛智瓊感慨,“他的愛國情懷、科研精神和高尚的思想境界,是我們最應該學習和發揚光大的。”

王泽山、钱七虎、曹雪涛开讲,在年轻人心中播下“科学家精神”的种子

作為當天宣讀《弘揚科學家精神,加強學風作風建設倡議書》的旗手,毛智瓊深感責任在肩。毛智瓊說,作為一名新時代的研究生,他將從自身做起,儘自己所能影響身邊的人,做科學道德的踐行者和良好學術風氣的維護者。

審核:管晶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