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川研報」國內驅動換擋,海外加速崛起——新能源汽車

「百川研報」國內驅動換擋,海外加速崛起——新能源汽車

國內:驅動換擋,短期存壓,中長期向好

中國新能源汽車是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中長期成長確定性高,但行業景氣受到補貼退坡的影響,短期存在一定的壓力,隨著未來更多好產品推出、成本持續降低,有望推動行業成功換擋至市場驅動。預計我國新能源汽車2019/2020/2021年總銷量有望分別達到130/166/225萬輛,增速分別為6%/28%/35%,預計2025年,總產銷有望超過500萬輛。

「百川研報」國內驅動換擋,海外加速崛起——新能源汽車

海外:歐洲電動化提速,特斯拉拓展超預期

全球汽車電動化浪潮已來,歐洲傳統車企巨頭積極擁抱電動時代,包括大眾、寶馬、戴姆勒等在加速推動電動平臺及車型投放,大眾MEB平臺首款車型ID.3已正式發佈,其他車企全新電動車型也將密集推出。2018年歐洲電動汽車銷量約41萬輛,預計 2019、2020 和2021 年有望分別達到53、75、110萬輛。特斯拉中國工廠歷時9個月建成投產,超市場預期,明年產能有望達到15萬輛,國產化Model 3上市有望推動銷量上一個臺階,引領全球汽車電動化。

「百川研報」國內驅動換擋,海外加速崛起——新能源汽車

供應鏈:格局逐步清晰,配套海外加速

全球視角看,中國電動化供應鏈最為完善,尤其是鋰電池及其關鍵原材料等環節格局明晰,頭部企業已具備全球競爭力。動力電池及原材料供應配套在2018年之前相對獨立,2019年之後加速配套海外,中國供應鏈作為全球電動化優質製造資產的價值開始凸顯,類似蘋果供應鏈,空間巨大、示範影響強。從全球供需看,下游頭部電動車企20家左右,而中游電池及關鍵原材料環節供應集中在4-6家企業,隨著電動車放量,具備產品、規模、成本優勢的供應商業績有望迎來高增長。

「百川研報」國內驅動換擋,海外加速崛起——新能源汽車

投資機會

重點關注特斯拉和LG化學供應鏈,尋找具備全球競爭力的優質企業。中國電動化供應商,尤其是鋰電池產業鏈最為完善且具備全球競爭力,有望全球汽車電動化過程中率先受益。整車環節的特斯拉、鋰電池環節的 LG 化學正處於爆發增長前夕,對其上游需求有望明顯提升,其供應鏈中的中國企業多為各領域具備競爭力的龍頭,短期看量增明顯,中長期看產品壁壘高,具有示範效應,值得重點關注。此外,下游整車長期具備議價權,短期受補貼退坡影響盈利承壓,中長期關注有望成功換擋的車企,核心看“爆款”車型及降本能力。

投資建議

國內新能源汽車短期還處於補貼驅動向市場驅動的換擋期,但中長期向上趨勢不變,海外車企電動化提速,中國供應鏈具備全球競爭力,有望率先受益,未來成長空間巨大。建議關注兩條主線:主線一:中游尋找具備全球競爭力的供應鏈優質企業:1)電池環節的寧德時代、億緯鋰能、鵬輝能源、國軒高科;關鍵原材料與資源環節的璞泰來、新宙邦、杉杉股份、寒銳鈷業、當升科技;2)新能源熱管理:三花智控、銀輪股份;3)特斯拉供應鏈:三花智控、華域汽車、拓普集團、宏發股份。主線二:中長期關注有望成功換擋的車企,核心看“爆款”車型及降本能力,重點推薦:比亞迪(A+H)、上汽集團、廣汽集團(A+H)、吉利汽車(H)、宇通客車。建議關注:恩捷股份、欣旺達、星源材質、天賜材料、贛鋒鋰業、旭升股份、科達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