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创造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购物节!双11外国人也“疯狂”,首次获得外媒认可,碾压海外购物节

一年一度"双11"购物狂欢节终于落下帷幕,最终成交额2684亿元,再创新高。每一年的天猫双11都是消费者与品牌商家共同创造新纪录的时刻。截至凌晨两点,天猫双11成交破亿的品牌就已达148个。对于这个"双11",相信很多人已经渐渐的忘记了曾经的的那个光棍节,如今早已经变成了一个全民狂欢的购物节,从手机APP上购物,再到"手撕"快递,相信很多购物一族也是非常享受这个过程。

中国创造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购物节!双11外国人也“疯狂”,首次获得外媒认可,碾压海外购物节

值得一提的是,它还同步创造了两项新奇迹:单日网购订单产生的物流包裹达13亿件,支付宝承载网购支付最高峰值约每秒6100万次。

不得不说,中国的"双11"购物狂欢节也是让全球的网友都见证到了中国消费者庞大的消费购买力,同时也是引起了全球多个国家消费者的极大关注,都实现了销量暴增,而这一次中国"双11"购物狂欢节已经演变成了一个全球的盛会。

当然,今年的天猫双11成交总额达到2684亿,再创新高。双11的闪亮答卷,为中国经济的深厚动力和消费的巨大潜力提供了重要佐证。天猫及淘宝总裁蒋凡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新消费集中体现了中国强劲的内需动能,也进一步激活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实际上,天猫双11已经越来越多被用作研究中国经济的指标之一。

国外媒体到底是怎么看待中国"双11"购物狂欢节呢?

当然,这一次所创下的交易额记录,以及双十一成长路程,也是成功引起了美国多家媒体的注意,英国的路透社、美国的《巴伦周刊》、《华尔街日报》都相继发表了有关于"中国双11"购物狂欢节的解读,这些媒体到底是怎么看待中国"双11"购物狂欢节呢?

在近日刊登的题为《世界上最大的购物节是什么?中国的双11》一文中,《华尔街日报》刊文分析,通过双11,可以观察和预测出中国经济的发展趋势。

中国创造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购物节!双11外国人也“疯狂”,首次获得外媒认可,碾压海外购物节

其中重点提到,阿里巴巴在十年前创造了这个"双十一"节日,而这个节日已经成为了黑色星期五(Black Friday)和超级碗星期天(Super Bowl Sunday)的"混合体",每年的交易额都能够大幅超越,并打破记录,如今的"中国双十一"早已经成为了外媒不敢小觑的盛会,见证了从2009年到2019年间中国消费的升级和跃迁。

中国创造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购物节!双11外国人也“疯狂”,首次获得外媒认可,碾压海外购物节

除《华尔街日报》外,法新社在天猫双11当天题为《啥经济减速?中国人在双11慷慨解囊》一文中也清晰地表达了相同的观点。

中国创造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购物节!双11外国人也“疯狂”,首次获得外媒认可,碾压海外购物节

据法新社刊登题为《啥经济减速?中国人在双11慷慨解囊》报道,随着中国经济转型深入,越来越通过内需消费拉动经济增长。走在世界前列的线上零售和移动支付,正在日益促使新消费成为中国经济的一大亮点。

京东公布11.11全球好物节累计下单金额:已达1313亿元

此外,京东双十一又一个新纪录诞生,累计下单金额超2044亿元。根据京东官方数据显示,从11月1日零时起至11月11日23时59分59秒,"11.11京东全球好物节"累计下单金额超2044亿元,较2018年的1598亿有大幅跃升,而距离2017年突破1000亿元仅用了两年时间。这也是继今年年中"618十六周年庆"累计下单金额创下2015亿元之后,京东在年末打造的又一实力新主场。

中国创造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购物节!双11外国人也“疯狂”,首次获得外媒认可,碾压海外购物节

说到这里,也许大家就开始好奇了,那么美国的感恩节、"黑色星期五""网络星期一"和亚马逊"会员日"等等,这些购物节活动的成交金额都有多少呢?

根据相关公开资料显示,在2018年期间;

美国的黑色星期五成交额超62亿美元;

感恩节期间销售额突破30亿美元大关;

美国购物节"网络星期一"销售额达79亿美元;

2019亚马逊会员日全球销售额超20.65亿美元;

从以上数据我们可以看出,无论是以京东,还是天猫双11成交额都能够超过美国所有活动的交易额,成为全球最为火爆的购物狂欢节,厉害了,我的国,相信看到这里,为何为啥这些外媒会对"中国双11"购物狂欢节给出如此之高的评价了,不得不说,从实际的交易额来看,确实是碾压美国所有的购物节活动,所以小编认为这些媒体所说的也并没有道理。

中国创造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购物节!双11外国人也“疯狂”,首次获得外媒认可,碾压海外购物节

如今的"中国双十一"早已经成为了外媒不敢小觑的盛会,绝对是更好的见证到了中国消费者庞大的消费购买力,而说到这里,大家是否也要感叹一下:"厉害了,我的国!"对此,你又是如何看待的呢?欢迎评论区积极讨论!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操作建议。如自行操作,注意仓位控制和风险自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