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大源村:立行立改激發村社治理“源”動力

常住人口超過20萬的大源村,是廣州最大的“淘寶村”,違法建設、治安維穩、環境衛生等問題曾經層出不窮。昔日又黑又臭的沙坑湧,現在水流清澈、魚蝦暢遊;昔日髒亂差的物流倉庫,現在變成了高大上的電商創意谷……是什麼讓大源村發生如此鉅變?

昔日被村民們戲稱為“黑龍江”的沙坑湧,現在水流清澈、魚蝦暢遊,成了孩子們的樂園;昔日髒亂差的物流倉庫,現在變成了高大上的電商創意谷……走在廣州市白雲區太和鎮大源村整潔的道路上,很難想象,一年前,這裡還是個“髒亂差”集中的“問題村”。

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上海考察調研時指出,開展主題教育不能學歸學、說歸說、做歸做,衡量實際成效的根本標尺就是解決問題、推動事業發展。第二批主題教育重點在基層,在群眾家門口開展,更要求真務實,奔著問題去、盯著問題改,讓群眾感受到新變化新成效。

是什麼讓大源村發生如此鉅變?據瞭解,廣州以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為契機,推動基層黨建和基層治理相結合,正視問題、刀刃向內、立行立改,困擾群眾已久的諸多難題,得到了有效解決。

設立“大黨委”,提升組織力

大源村是“巨無霸”村莊,全村面積有25平方公里,戶籍人口不到1萬人,但常住人口超過20萬人。這裡是廣州最大的“淘寶村”,外來人口眾多,物流發達,出租屋多,大源村承擔了巨大的社會管理壓力,違法建設、治安維穩、環境衛生等問題層出不窮。

去年,大源村被列為重點整治村,市、區兩級分別派出第一書記脫產駐村,開始了為期3年的綜合整治。

省委常委、廣州市委書記張碩輔多次到大源村調研,強調要推動社會治理重心向基層下移,把基層黨組織建設成為領導基層治理的堅強戰鬥堡壘。廣州希望通過紮實推進大源村綜合整治工作,為全市基層治理改革創新提供經驗,同時也為構建完善超大城市治理體系探索新路。

“剛到大源村的時候,開黨員大會,大家都是拖拖拉拉的。比如說,早上九點開會,人都沒有到齊,要到九點半才陸陸續續到齊。”白雲區派駐大源村第一書記彭志良說。

广州大源村:立行立改激发村社治理“源”动力

綜合整治的首要任務,就是提升基層黨組織的組織力。

去年9月,白雲區制定了強化黨的全面領導、加強來穗人員服務管理、加強網格化管理等9項具體貫徹落實措施。

彭志良介紹,大源村設立了村“大黨委”,推動實現“一經濟社一支部”全覆蓋,優化和完善了村黨委、23個經濟社黨支部,把區域內18個“兩新”黨組織和3個社區黨組織全部納入村黨委管理,消除黨建空白點和盲區。

同時,大源村通過制定各項制度,強化黨組織對轄區各類組織的全面領導。“比如我們推行了‘四議兩公開一報告’制度,各經濟社包括村裡的重大事項,需要先由黨組織提議,‘兩委會’商議,黨員大會審議,村民(代表)大會決議,重大議題提交黨員大會審議前,還要向鎮黨委報告,並召集經濟社黨員和村民代表充分討論醞釀。”彭志良說。

針對村轄內黨員人數多、流動黨員多的特點,大源村啟動實施了戶籍黨員“星級管理”,量化黨員表現並評星定級;社區和“兩新”組織黨員實行支部和村黨委“雙重管理”;地區院校黨員實行“共建管理”,組建黨員突擊隊進村入戶講學議事、開展社會實踐等;流動黨員實行“融入管理”,全面摸查登記並編入社區或經濟社支部參加組織生活,促使地區黨員亮身份、作承諾。

據介紹,經過近一年的“精準分類施策”,大源村黨的組織體系織密建強了,村黨組織變成了“主心骨”,黨組織的組織優勢正慢慢轉化為落實具體工作的強大動力。

“黨建+網格”創新社會治理方式

隨著城市的加速發展,治理更要從精細處入手,從群眾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做起。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既要善於運用現代科技手段實現智能化,又要通過繡花般的細心、耐心、巧心提高精細化水平,繡出城市的品質品牌。

怎樣從精細處入手?大源村充分發揮黨組織堅強戰鬥堡壘作用,推動社會治理重心向基層下移,創新推行了“黨建+網格”服務管理模式,帶動村民積極參與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

彭志良介紹,按照社區、片區、小區、樓宇、商區等不同區域特點,大源村在全村劃分出111個基礎網格,並與212個黨員責任區相結合,每個黨員均去網格報到,參與網格治理。網格員每天入戶巡查,採集更新基礎信息,排查安全隱患,收集社情民意信息。

社會治安形勢直接關乎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現在,在大源村綜治中心,設立了網格化管理指揮平臺,村裡升級新裝了各類攝像頭700多個,並逐步將轄區單位、企業安裝的視頻監控系統接入村委會的監控平臺進行聯網應用,讓治安防控盲區無所遁形。此外,大源村還對全村3600多棟出租屋全部安裝了藍牙門禁系統,並在“平安白雲APP”上對租客進行了實名登記,這也大大保障了出租屋安全。

為加強和創新大源村社會治理,白雲區委政法委還在大源村開展“平安源計劃”。據介紹,該計劃以大源村平安促進會為載體,整合大源村平安促進會的團體會員和個人會員,通過開創“黨建連心源、群防同心源、志願愛心源、文化聚心源”,打造外地人與本地人融合平臺,以此推動大源村的平安社區建設。

“現在大源村的治安越來越好了,我們的安全感大大提升!”村民張小英說。

扭轉“髒亂差”,舊貌換新顏

大源村內的沙坑湧,曾經是村民張小英童年的美好記憶,她還記得小時候在湧邊玩水的場景。但是,由於深受上游小作坊、製衣廠等企業的汙染,沙坑湧慢慢變黑變臭,被村民們戲稱為“黑龍江”。

美好的人居環境,是大源村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之一。去年下半年,大源村全面實施地區環境形態提升工程,鐵腕治違,清理整治“散亂汙”場所,開展全域環境綜合整治,推動城市功能和品質不斷提升。

大源村25平方公里土地上,佇立著6800多棟房屋。以往,違法佔地和違法建設所產生的“兩違”建築,是大源村的一大痛點。據介紹,今年以來,大源村在保持“兩違”建設零增長基礎上,拆除了存量違建232宗、騰出佔地25萬平方米,整治“散亂汙”場所286家。

大源村還對轄內的黑臭河涌開展重點整治,同時,通過推進廁所革命,改進環衛作業模式和垃圾收運體系,推進垃圾收集點整治和環衛作業設施配備等,對環境進行了全面整治。

經過近一年的整治,張小英驚喜地發現,黑臭的沙坑湧恢復成了小時候的樣子,水流清澈,魚蝦暢遊。現在,沙坑湧還建了公園式的綠道,成為附近群眾休閒娛樂的好去處,也成了孩子們親近大自然的樂園。

美好的人居環境,也推動了大源村產業升級。大源文化創意谷負責人王明洋告訴《南方》雜誌記者,文化創意谷所在的建築,之前是一座物流倉庫,很多淘寶賣家在此租住,環境很髒亂,也不安全。現在,經過改造,創意谷變成了直播等新型電商入駐的產業園區。在這裡,創意谷按照星級酒店標準,為入駐企業提供服務。

“環境好了,很多外地的淘寶賣家都慕名而來,租金也提高了,很多在這裡工作的年輕人都說,感覺自己每天像是在高端寫字樓上班。”王明洋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