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東風”:在全球汽車業變革新起點上開啟新徵程

“新东风”:在全球汽车业变革新起点上开启新征程

東風汽車的工人在車間作業。記者 肖藝九 攝

目前,全球汽車產業中心正在加速向中國遷移。以電動化、數字化、網絡化和智能化為特徵的技術革命與以平臺化、共享化為特徵的商業模式創新相結合,正在顯著改變汽車業的生產、銷售和使用方式。而這一次全球汽車工業的變革,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由中國主導,全球汽車巨頭在中國市場率先展開的新能源、智能網聯領域的比拼,使全球汽車產業的新風向正由中國向全球漫延。

面對全球汽車業的巨大變革,作為中國汽車行業發展的排頭兵,東風汽車以“五化”戰略為基底,開始新徵程。

佈局“五化” 塑造“新東風”

近年來,中國汽車市場增速逐步放緩,整體銷量一直延續負增長態勢。與此同時,新技術、新能源、新材料也在加快與汽車產品的融合,汽車產品形態和生產方式均已發生深度變革。

“現代企業的關注點不能侷限在規模上,更要看到它未來的成長性,而科技創新就是一個核心的視角。”在增長式微的大環境下,東風汽車董事長竺延風認為,這正是考驗車企內功的時候,車企必須提升科技創新水平,加快轉型升級,為用戶提供全方位的優質汽車產品和服務。

為此,東風汽車在多年的探索和實踐的基礎上提出了“五化”戰略,即輕量化、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共享化,並開始全面推進相關佈局。

當下,汽車輕量化已成為節能減排的重要手段,特別是在新能源汽車領域,輕量化技術是平衡使用動力電池帶來的質量增加的重要手段。對此,東風汽車在材質和工藝方面進行了多種探索和嘗試,如採用液壓成形工藝,即利用液體作為成形介質,可以實現減重10.2%;而如果應用碳纖維及玄武岩纖維等新材料,可實現約50%的輕量化……目前,東風汽車已經掌握了16項輕量化關鍵技術,部分技術已成功實現工業化。

而在電動化方面,東風汽車已掌握了整車控制等“三電”關鍵技術,具備關鍵總成標定和測試能力,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累計申請專利逾370項,其中發明專利逾40項。

產業變革和5G浪潮的來臨也讓東風汽車將眼光放在了更長遠的未來,在智能化和網聯化方面動作頻頻。早在今年3月15日,東風汽車宣佈攜手國家互聯網信息安全應急中心、博雲時代共同打造智能網聯汽車。緊接著,東風汽車4月2日又與湖北省襄陽市人民政府、華為技術有限公司簽署了“智行隆中”項目,從“智慧車輛開發、車聯網平臺建設與運營”兩個方面推進智能網聯事業。此外,東風汽車還建立了自己的車聯網品牌WindLink,並在東風風神AX7、奕炫等多款主銷車型配備。

至於各大車企競相湧入的共享汽車領域,東風汽車同樣是較早佈局的“玩家”之一,從2016年8月開始,就先後上線了“易微享”和“東風出行”兩大共享汽車服務平臺。

戰略轉型 蓄力新徵程

對東風汽車而言,“五化”戰略是東風汽車站在新的歷史節點上給出的答案。

數據顯示,在過去50年裡,東風汽車累計產銷汽車達4500萬輛。“全國賣出10輛車,就有1.4輛是東風車;平均每天生產的汽車,首尾相接綿延100餘里。”竺延風感嘆說。但他認為,一個企業的發展要看其成長性和創新力。企業可以講歷史,但不可以躺在歷史之上,東風汽車需要以創新之力撬動結構調整與轉型升級。

更重要的是,這是一個重塑規則的時代,西方佔據一個世紀之久的全球汽車產業中心正向中國轉移。

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諮詢研究院研究員王曉明認為,電動化、數字化、網絡化和智能化為特徵的技術革命與以平臺化、共享化為特徵的商業模式創新相結合,正在顯著改變汽車業的生產、銷售和使用方式。從中長期來看,全球汽車產業面臨變革陣痛以及產業格局和分工的巨大變化。

不過,與以往不同,這一次全球汽車工業的變革,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由中國主導的——正是全球最大汽車市場向新能源方向的快速轉移,倒逼此前持觀望態度的跨國巨頭迅速跟進,幾乎所有的車企都在中國市場發佈了新能源汽車發展計劃。

而中國互聯網企業與造車企業的“深情擁抱”則震撼了整個汽車圈的“神經”。

“當下,我們正在進入一個範式轉換的階段,從原有的工業時代基於福特主義大生產的範式,開始轉向智能時代基於ICT和互聯網更加靈活的技術經濟範式。”中國汽車產業資深研究專家王彥敏說,在這一次範式轉移中,中國可能會是把工業製造能力和智能時代新技術融合得最好的前沿陣地,全世界都在期待智能汽車的“中國場景”。

正因為如此,東風汽車的戰略轉型之路便有了與眾不同的現實意義。

竺延風說,如果把前50年的從無到有,看作是東風汽車為生存而戰的征程,那麼站在全球汽車業變革的新起點上,雖然身處一個充滿未知和可能性的變革時代,難以預測出誰是最後的贏家,但至少在開啟下一段航行前,東風汽車已開始蓄力,併為此做好了準備。

乘“進博會快車” 擴容“朋友圈”

汽車行業專家指出,全球汽車行業已經度過了狂飆突進的市場增長期,接下來將是相當長的平穩發展期。中國的汽車工業不僅僅是迎接全球工業的低成本轉移和集聚,而應該培育自己全面的工業佈局和先進模式。中國汽車產業的巨大規模和創新能力已經使中國真正開始大規模、大範圍地進入調動並使用全球工業生產要素的時代,這是當下時代最重要的工業現實。

在剛剛落下帷幕的第二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東風汽車不僅搭乘“進博會快車”,開啟全球採購模式,還與中遠海運(歐洲)有限公司、倍耐力輪胎有限公司、本田技研工業株式會社等企業成功簽署合作協議,並通過參與產業發展高端論壇等活動,進一步加強了與全球企業和機構的共商共議及交流合作。

作為中國面向世界的重要門戶,進博會為國際間自由貿易打開了一扇窗口,更為合作共贏打開了一扇大門。事實上,東風汽車在首屆進博會期間,就與發那科、日產汽車、本田等企業簽署了採購大單。一年來,這些覆蓋汽車零配件、磨床、工業自動化與機器人、金屬切削刀具、技術服務、汽車零配件等領域的合作項目均已基本落地,“進博會紅利”在東風汽車持續釋放。

未來,東風汽車將繼續以進博會為契機,深化開放合作,更深層次融入全球產業鏈、價值鏈中,進一步拓展海外“朋友圈”,推動國際合作邁上新臺階,向全世界展示一個面向世界的國際化東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