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瓶蓋廠起家到掀起家電新革命,一天賣出74億,董明珠慌了

從瓶蓋廠起家到掀起家電新革命,一天賣出74億,董明珠慌了

一年一度的雙11已落下帷幕,各大品牌紛紛報出“戰果”,根據官方社交賬號公佈的數據,美的系全網總銷售額突破74.4億,連續7年全網家電全品類第一。

這樣的成績在意料之中,此次的雙11格力、美的、海爾等企業的空調價格降幅之大讓消費者爭相搶購,而這對於美的來說不是一次主動出擊,但應對及時,再次拿下銷售第一的寶座。不過,隨著互聯網企業家電領域的逐步滲透,美的的對手已不再僅是格力、海爾等傳統家電企業,更要面臨阿里巴巴、小米等互聯網企業的“跨界襲擊”。已過了“知天命”年紀的美的,如何保持年輕的生命力呢?

從瓶蓋廠起家到掀起家電新革命,一天賣出74億,董明珠慌了

從瓶蓋廠到家電帝國,什麼熱門做什麼

美的的前身最早可追溯到1968年,當時何享健和23位居民集資5000元,創辦了“北街辦塑料生產組”,主要生產藥用玻璃瓶和塑料蓋,之後的十二年裡,何享健等人不斷嘗試,增加生產藥用玻璃瓶、金屬製品、汽車掛車剎車閥等產品。

1980年,風扇逐漸在中國流行起來,何享健抓住機會開始製造風扇,進入家電行業。同年11月,美的的第一臺40釐米檯扇問世,當時命名為“明珠”牌,但因不是特別滿意,何享健發起徵集商標。“美的”、“彩虹”、“雪蓮”,最終定為“美的”並沿用至今。

隨著改革開放,各式各樣的家用電器開始進入每個家庭,美的也不斷增加家電品類,1997年,美的已擁有擁有空調、風扇、電飯煲等五大類,共計數百個產品。2003年之後,美的開始突破原有的業務邊界,通過收購榮事達、華凌、小天鵝等在冰洗領域持續擴張。

與此同時,2003年之後,家電業進入低增長時代,行業整體平均增長率從30%降低至10%左右,而汽車行業開始呈現出蓬勃發展的勢頭,美的便也加入進軍汽車行業的行列中。

2013年9月,美的集團整體上市成功,而此時的美的又面臨著移動互聯網帶來的新的跨界襲擊,小米、樂視等互聯網企業正在進入白色家電領域,為應對互聯網帶來的新挑戰,美的便開啟“智能家居+智能製造”戰略,進入工業機器人領域。

從生產塑料瓶蓋到跨入家電領域,逐漸增加熱門家電品類甚至擴張到汽車、工業機器人等領域,美的一直洞察著時代的動向,熱門行業意味著大市場,即使會有挫折,美的也在不斷嘗試。

紅海競爭激烈,與格力相愛相殺20年

美的在業務選擇上始終貫徹著平實的邏輯:什麼熱門做什麼。也正是這種邏輯讓美的一直在“競爭激烈、利薄如刀刃”的行業裡行走,也遭遇了不少失敗的挫折。當然,正是因為美的進入的行業競爭十分激烈,所遇到的競爭對手實力強勁,尤其是在空調行業遇上的老大哥“格力”。美的與格力在企業發展過程中,有著不少的摩擦碰撞。

2008年以來,美的、格力糾紛不斷,特別是2017年,雙方互懟頗為密集。2017年夏天,格力、美的展開了你來我往的“專利”攻擊:6月19日,格力起訴美的和其銷售公司北京天昂偉業,稱美的“製冷王”系列空調侵害其實用新型專利,索賠5000萬元;6月21日,美的空調起訴格力空調侵犯其“軸流風輪”的發明專利,要求格力即刻停止相關侵權行為,並支付侵權賠償金等費用3000萬元;6月26日,美的空調起訴格力空調侵犯其兩項實用新型專利,要求格力停止侵權行為,併合計向格力索賠1000萬元。

同年11月,美的空調正式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格力空調立即停止在產品宣傳推廣中使用“有涼感無風感”廣告語,同時賠償各項經濟損失490萬元,並在格力官網和媒體公開賠禮道歉。最終,格力停止使用“有涼感無風感”廣告語的不正當競爭行為,並賠償美的50萬元。

美的與格力“專利互訴”的背後,折射的或許是家電企業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的現實。而美的與格力也在不斷的市場競爭中不斷提升自身實力,成為中國家電企業的行業標杆。

愛才惜才用才,美的成為人才“聚寶盆”

美的在發展過程中一直堅持這多元化業務,而多元化的業務核心便是經營“人”。何享健在90年代便提出美的的人才規劃“60年代用北滘人、70年代用順德人、80年代用廣東人、90年代用中國人、21世紀用世界人”。

在創業初期,因為當時企業吸引力的限制,並沒有高技術人才加入美的,很長一段時間裡,美的只能依靠著“挖牆腳”的方式,大量使用“星期天工程師”,來為企業提供技術支持。

但是“兼職人才”並不能夠解決企業的問題,人才瓶頸遏制著美的空調發展,美的從90年代開始,便重金在全社會公開招聘人才,廣納賢才,也正是美的的惜才用才為美的日後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人才基礎。

現任美的董事長方洪波最初是美的的《美的簡報》的編輯,三年之後,在一次出差中,方洪波站出來發表了一番對公司現狀的不同看法,引起了何享健的注意,並由此開始獲得提拔。

從瓶蓋廠起家到掀起家電新革命,一天賣出74億,董明珠慌了

隨後,何享健對方洪波進行了歷時近十年的培養和打磨——從廣告科的經理到營銷公司的總裁,再到美的集團最大業務板塊空調事業部的總經理。

品牌國際化進程持續,提升國際影響力

對中國家電製造企業來說,國際化是一個必須面對、必須接受的挑戰,也是著眼於全球市場的企業未來持續、穩健增長的必經途徑。

而美的在20世紀80年代便開始佈局品牌國際化進程,20世紀80年代後期,美的集團選擇通過OEM(貼牌生產)作為其走向國際市場的第一步。這樣的生產方式使美的集團規模以每年40%的速度快速增長,獲得了全球18家零售集團和10個全球知名品牌做貼牌生產的訂單。

通過貼牌生產的方式美的獲得了一定的資本和技術管理經驗積累,在國際市場上有了一定的認知度。但美的的腳步並未停止,為了進一步提升企業形象、擴大國際市場規模,美的開始通過收購、合資、參股、控股等方式開拓新市場。

2016年,美的獲得獲得日本東芝家電業務主體“東芝生活電器株式會社”80.1%的股權,獲得了東芝品牌40年的全球授權以及5000多項專利技術。與東芝的合作是美的落實全球經營戰略的重要步驟,通過與東芝的優勢互補和協同,在品牌、技術、渠道及生產製造等方面有力提升美的的全球影響力與綜合競爭力。

當然,眾多國內家電品牌都不斷在佈局品牌國際化,其中海爾是國內家電品牌國際影響力較大的品牌,美的的國際化進程還需再進一步。但是美的,是一個時刻對於行業發展保持冷靜的企業,並由能力適時做出動態調整和漸進式變革,不斷在創造商業傳奇。

美的的經營之道是樸素而平實的,但又隱含著“大道”:美的進入的熱門行業,競爭激烈,但是確實是一個個大市場,大市場是企業做強做大的前提。正是大市場以及紅海的競爭的環境,塑造了美的靈活、後發制人、適應性強的經營風格,練就了一批能打勝仗的“美的人”。與此同時,美的對於人才的經營、品牌國際化的佈局縝密都讓美的富有生命力。已過“知天命”年紀的美的雖然面臨更多嚴峻的挑戰,但順勢而為,堅持戰略初心是美的的溫和而有力的武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