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瓶盖厂起家到掀起家电新革命,一天卖出74亿,董明珠慌了

从瓶盖厂起家到掀起家电新革命,一天卖出74亿,董明珠慌了

一年一度的双11已落下帷幕,各大品牌纷纷报出“战果”,根据官方社交账号公布的数据,美的系全网总销售额突破74.4亿,连续7年全网家电全品类第一。

这样的成绩在意料之中,此次的双11格力、美的、海尔等企业的空调价格降幅之大让消费者争相抢购,而这对于美的来说不是一次主动出击,但应对及时,再次拿下销售第一的宝座。不过,随着互联网企业家电领域的逐步渗透,美的的对手已不再仅是格力、海尔等传统家电企业,更要面临阿里巴巴、小米等互联网企业的“跨界袭击”。已过了“知天命”年纪的美的,如何保持年轻的生命力呢?

从瓶盖厂起家到掀起家电新革命,一天卖出74亿,董明珠慌了

从瓶盖厂到家电帝国,什么热门做什么

美的的前身最早可追溯到1968年,当时何享健和23位居民集资5000元,创办了“北街办塑料生产组”,主要生产药用玻璃瓶和塑料盖,之后的十二年里,何享健等人不断尝试,增加生产药用玻璃瓶、金属制品、汽车挂车刹车阀等产品。

1980年,风扇逐渐在中国流行起来,何享健抓住机会开始制造风扇,进入家电行业。同年11月,美的的第一台40厘米台扇问世,当时命名为“明珠”牌,但因不是特别满意,何享健发起征集商标。“美的”、“彩虹”、“雪莲”,最终定为“美的”并沿用至今。

随着改革开放,各式各样的家用电器开始进入每个家庭,美的也不断增加家电品类,1997年,美的已拥有拥有空调、风扇、电饭煲等五大类,共计数百个产品。2003年之后,美的开始突破原有的业务边界,通过收购荣事达、华凌、小天鹅等在冰洗领域持续扩张。

与此同时,2003年之后,家电业进入低增长时代,行业整体平均增长率从30%降低至10%左右,而汽车行业开始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美的便也加入进军汽车行业的行列中。

2013年9月,美的集团整体上市成功,而此时的美的又面临着移动互联网带来的新的跨界袭击,小米、乐视等互联网企业正在进入白色家电领域,为应对互联网带来的新挑战,美的便开启“智能家居+智能制造”战略,进入工业机器人领域。

从生产塑料瓶盖到跨入家电领域,逐渐增加热门家电品类甚至扩张到汽车、工业机器人等领域,美的一直洞察着时代的动向,热门行业意味着大市场,即使会有挫折,美的也在不断尝试。

红海竞争激烈,与格力相爱相杀20年

美的在业务选择上始终贯彻着平实的逻辑:什么热门做什么。也正是这种逻辑让美的一直在“竞争激烈、利薄如刀刃”的行业里行走,也遭遇了不少失败的挫折。当然,正是因为美的进入的行业竞争十分激烈,所遇到的竞争对手实力强劲,尤其是在空调行业遇上的老大哥“格力”。美的与格力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有着不少的摩擦碰撞。

2008年以来,美的、格力纠纷不断,特别是2017年,双方互怼颇为密集。2017年夏天,格力、美的展开了你来我往的“专利”攻击:6月19日,格力起诉美的和其销售公司北京天昂伟业,称美的“制冷王”系列空调侵害其实用新型专利,索赔5000万元;6月21日,美的空调起诉格力空调侵犯其“轴流风轮”的发明专利,要求格力即刻停止相关侵权行为,并支付侵权赔偿金等费用3000万元;6月26日,美的空调起诉格力空调侵犯其两项实用新型专利,要求格力停止侵权行为,并合计向格力索赔1000万元。

同年11月,美的空调正式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格力空调立即停止在产品宣传推广中使用“有凉感无风感”广告语,同时赔偿各项经济损失490万元,并在格力官网和媒体公开赔礼道歉。最终,格力停止使用“有凉感无风感”广告语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并赔偿美的50万元。

美的与格力“专利互诉”的背后,折射的或许是家电企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现实。而美的与格力也在不断的市场竞争中不断提升自身实力,成为中国家电企业的行业标杆。

爱才惜才用才,美的成为人才“聚宝盆”

美的在发展过程中一直坚持这多元化业务,而多元化的业务核心便是经营“人”。何享健在90年代便提出美的的人才规划“60年代用北滘人、70年代用顺德人、80年代用广东人、90年代用中国人、21世纪用世界人”。

在创业初期,因为当时企业吸引力的限制,并没有高技术人才加入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美的只能依靠着“挖墙脚”的方式,大量使用“星期天工程师”,来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

但是“兼职人才”并不能够解决企业的问题,人才瓶颈遏制着美的空调发展,美的从90年代开始,便重金在全社会公开招聘人才,广纳贤才,也正是美的的惜才用才为美的日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现任美的董事长方洪波最初是美的的《美的简报》的编辑,三年之后,在一次出差中,方洪波站出来发表了一番对公司现状的不同看法,引起了何享健的注意,并由此开始获得提拔。

从瓶盖厂起家到掀起家电新革命,一天卖出74亿,董明珠慌了

随后,何享健对方洪波进行了历时近十年的培养和打磨——从广告科的经理到营销公司的总裁,再到美的集团最大业务板块空调事业部的总经理。

品牌国际化进程持续,提升国际影响力

对中国家电制造企业来说,国际化是一个必须面对、必须接受的挑战,也是着眼于全球市场的企业未来持续、稳健增长的必经途径。

而美的在20世纪80年代便开始布局品牌国际化进程,20世纪80年代后期,美的集团选择通过OEM(贴牌生产)作为其走向国际市场的第一步。这样的生产方式使美的集团规模以每年40%的速度快速增长,获得了全球18家零售集团和10个全球知名品牌做贴牌生产的订单。

通过贴牌生产的方式美的获得了一定的资本和技术管理经验积累,在国际市场上有了一定的认知度。但美的的脚步并未停止,为了进一步提升企业形象、扩大国际市场规模,美的开始通过收购、合资、参股、控股等方式开拓新市场。

2016年,美的获得获得日本东芝家电业务主体“东芝生活电器株式会社”80.1%的股权,获得了东芝品牌40年的全球授权以及5000多项专利技术。与东芝的合作是美的落实全球经营战略的重要步骤,通过与东芝的优势互补和协同,在品牌、技术、渠道及生产制造等方面有力提升美的的全球影响力与综合竞争力。

当然,众多国内家电品牌都不断在布局品牌国际化,其中海尔是国内家电品牌国际影响力较大的品牌,美的的国际化进程还需再进一步。但是美的,是一个时刻对于行业发展保持冷静的企业,并由能力适时做出动态调整和渐进式变革,不断在创造商业传奇。

美的的经营之道是朴素而平实的,但又隐含着“大道”:美的进入的热门行业,竞争激烈,但是确实是一个个大市场,大市场是企业做强做大的前提。正是大市场以及红海的竞争的环境,塑造了美的灵活、后发制人、适应性强的经营风格,练就了一批能打胜仗的“美的人”。与此同时,美的对于人才的经营、品牌国际化的布局缜密都让美的富有生命力。已过“知天命”年纪的美的虽然面临更多严峻的挑战,但顺势而为,坚持战略初心是美的的温和而有力的武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