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市二王廟的當家衛道長,和民間口語味道長

都江堰市二王廟的當家衛道長

和民間口語味道長

上個世紀60至70年代的時候,都江堰市的人們之中,流傳看一個自編自創的歇後語。叫作“二王廟的當家——味(衛)道長”,這是怎麼回事呢?

都江堰市二王廟的當家衛道長,和民間口語味道長

二王廟下山門,位於岷江邊圖片

原來二王廟大殿左邊是一座茶樓,依山而建可以俯視滔滔岷江。進茶樓要走過一道圓型的月光門,門的上方有一道長約3米,寬約1.5米的黑色木頭匾額。上書四個金色大字“宏揚道法”,落款為“二王廟當家衛道長”。大殿旁邊還有一幅石板刻成的,張大千作畫、馮玉祥題詞,名叫黃梁夢的畫。上面有“高軒一枕夢黃粱,夢覺方知味道長”的詩句。兩者聯繫在一起,這就是“二王廟的當家——衛(味)道長”的來歷了。因為在漢語拼音中,“味”、“衛”同音;漢字寫法中“ZHANG長”、“CHANG長”同形。

上個世紀70年代的時候,我時常見到衛道長。他通常是俗家打扮,身穿普遍的幹部服裝。只有齋醮儀式的時候才整整齊齊,穿著道家的那一套飄然欲仙的長袍。那個年代他是縣上在編幹部,每個月都要在統戰部領工資。俗家打扮進出政府部門辦事,可能更方便一些。衛道長平常話語很少,只要在廟宇外面,就是一付忙匆匆的樣子。

都江堰市二王廟的當家衛道長,和民間口語味道長

位於岷江河邊的二王廟古建築,圖中即為上山門

當時二王廟的道眾們也不多,一共只有6~7單人。乾道就是衛道長和一個姓包的師爺,坤道則有姓唐、姓莊的等3~4單人。那位包師爺不論什麼時候,總是一身道服鶴髮童顏,深諳道家的養生之道。每天都要自己關在禪房中,修練一番雷打不動從不間斷。所以包師爺壽緣長,活了一百零幾歲才昇天去逝。衛道長只活到八十八歲,雖然比包師爺少但仍然是高壽。

當年剛剛開始改革開放,二王廟時常接待外國來賓。每次都要從機關幹部中,選派一些去摻茶送水。筆者當時只有20歲多一點,因為在縣委機關工作;有時候也被選派去給,外賓們摻茶送水。因為這項工作的原因,和衛道長、包師爺,以及其他一些道家師父們都有些接觸。從中瞭解除到衛道長的一些經歷,他取名衛道長可以說名不虛傳。上個世紀二十年代末,一把天火把二王廟燒了一大半,僅殘存山門一帶是原來的舊建築。其中沿岷江邊的上下兩道山門,上面那道即上山門,1933年還被疊溪地震,積成的洪水沖毀。

上世紀20~30年代,其時年僅30多歲的衛道長,四方化緣八方求情。艱苦奮鬥20多年,終於把二王廟恢復到了,我們今天看到的這個樣子。據道眾們講僅二王廟大殿的,48根楠木柱頭,就花費水田20畝地價的銀子。1985年新修的《灌縣誌》,裡面也記載衛道長,恢復重建二王廟的功德。正因為有二王廟的襯托,都江堰的水才更加靈氣秀峻。衛道長恢復重建二王廟的功勞,應該銘記在我們的心中。

這道被水沖毀過的山門多災多難,上世紀90年代初又被天火燒掉過。由於地形的限制,如果這地方失火能燒掉的,只有觀江亭和上山門。不久這兩處建築由地方政府,按原樣恢復重建。

都江堰市二王廟的當家衛道長,和民間口語味道長

鄧小平題詞“造福萬代”的二王廟照壁

閱者看到這裡也許要問,什麼叫觀江亭?那是二王廟上山門左邊的一處亭閣,能俯瞰足下的岷江內江。上山門右邊石砌牆壁上,有人工鑿成的幾處孔叫拴馬樁。古時候清明放水節時候,成都來的官員在觀江亭察看放水。上游幾百處的攔河的榪叉砍開,江水順河而下流到足下。官員立即解繩上馬,以最快的速度騎行到成都。如果官員能夠做到,在江水之前到達省城,那麼今年就可能風調雨順!官員也能贏得從政盡力的美名。(文廟山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