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蒜你狠”捲土重來!研究發現:每週吃兩次蒜降低患癌風險

經常逛超市的人,可能已經發現:這段時間,漲價的除了肉,還有大蒜。

從九月底開始,新蒜的價格一路上揚。10月底較去年同期上漲近200%,創下近三年新高。

“蒜你狠”卷土重来!研究发现:每周吃两次蒜降低患癌风险

不過,作為公認的抗癌食物,當你真正瞭解大蒜之後,或許就會覺得:即使價格漲了,也值得每天吃點蒜。

美國《癌症預防研究》雜誌發表的一項研究顯示,每週吃兩次以上的生蒜,肺癌風險下降44%。

國際營養學期刊《營養與癌症》上發佈一項研究稱,每天食用大蒜和洋蔥超過一次的女性,與從不食用者相比,乳腺癌患病風險降低了67%。

大蒜,科學家眼中的“抗癌食物”

早在2006年,一項涉及意大利、瑞士等國家上萬名參與者的研究數據表明,食用大蒜的頻率,與口腔癌、食道癌、喉癌、卵巢癌、前列腺癌、腎細胞癌風險成反比關係。

美國《臨床營養學》雜誌上一項研究也稱,攝入大蒜、洋蔥等蔥屬類食物,可保護胃和結腸,預防相關癌症。

北京大學臨床腫瘤學院、北京市腫瘤防治研究所也曾發表研究稱,大蒜對胃癌有很好的預防作用。

“蒜你狠”卷土重来!研究发现:每周吃两次蒜降低患癌风险

其實,真正讓大蒜在蔬菜中具有相對優勢的,是它含有非常豐富的硒元素、類黃酮和有機硫化物,尤其是大蒜素。

硒元素有助抗氧化、延緩衰老、調節血糖和血脂。

有研究證實,類黃酮可阻止氧與低密度脂蛋白結合形成化合物附著在血管壁上,從而起到保護心血管的作用,類黃酮還與癌症發病風險降低相關。

有機硫化物不僅在抗癌方面具有很大探索價值,還在殺菌抗炎、降血壓、降血脂、防止動脈硬化、增強免疫力等發麵發揮著潛在作用。

尤其在治療高血壓方面,大蒜廣受認可,日本政府已官方認證大蒜可作為血壓抑壓劑。

專家推薦7種吃蒜方法

“蒜你狠”卷土重来!研究发现:每周吃两次蒜降低患癌风险

1

搗碎20分鐘吃,營養最佳

為了最大程度地保留蒜的營養素,不建議長時間高溫烹飪。大蒜最好生吃,擠壓碾碎後放置20分鐘後最宜食用。

一般人群每天食用1~2瓣大蒜即可,食用過多可能刺激胃腸道,甚至造成胃炎。有胃潰瘍、肝病、眼病的患者,要儘量少吃大蒜。

2

醃著吃,促消化

臘八蒜、糖醋蒜等醃製大蒜,保留了大蒜中的絕大多數礦物質成分,且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蒜的辣味,有解膩和促消化的作用,適合搭配肉類食用,不過其殺菌作用有所降低。

3

爆炒熗鍋,香味足

大蒜素非常“怕熱”,一旦遇到高溫,殺菌作用就會大打折扣。

用大蒜熗鍋時,油溫不宜過高,烹調時間不宜過長,將大蒜拍碎後放入鍋中,喜歡甜味的可加入少許糖。糖對大蒜素有保護作用,可減少高溫對大蒜素的破壞。

4

發芽蒜,抗氧化性更強

研究發現,發芽大蒜的抗氧化效果,比新鮮大蒜更高。

剝開發芽的大蒜,會看到中間產生了綠色嫩苗。綠色嫩苗從蒜瓣中長出來之後,就是蒜苗。把蒜苗種在土裡繼續生長,葉子長大後就叫做青蒜。

吃不慣大蒜瓣的人可以直接食用蒜苗,蒜苗的維生素含量超過大蒜瓣,也有一定的殺菌能力。

5

發酵黑蒜,口感佳

經過發酵製成黑蒜後,大蒜的水分會降低50%左右,糖分和氨基酸增加,B族維生素含量上升,甜味增強,且沒有辛辣味,不用擔心有口氣,腸胃不好的人也能食用。

但黑蒜並沒有“降三高、提高免疫力”等神奇作用。

6

燉著吃,去異味

煲湯、燉肉,特別是燉豬肚、大腸時,很多人習慣放進幾瓣蒜,這有助去除食材異味。

大蒜先煸香,再和其他食材一起翻炒,然後加水燉煮。燉煮之後,食材的異味已經去掉,燉煮後大蒜素已經分解,口感不辣。

7

紫皮蒜,口感更辛辣

大蒜根據外皮的顏色,可分為白皮蒜、紫皮蒜、黑皮蒜等,其中前兩種比較常見。

和白皮蒜相比,紫皮蒜口感更辛辣,蒜氨酸和蒜酶等有效物質的含量更高,抑菌效果也更明顯。

各種“抗癌食物”的宣傳很多,提倡大家主動適量攝入相關食物,但只有堅持膳食均衡、合理運動、遠離致病因素,才是預防疾病、防癌抗癌的最佳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