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家山人說春秋
湖南寧鄉從上世紀30年代起先後出土了一大批青銅器。這些青銅器絕大多數與殷墟出土的青銅器特徵一致,被稱為“寧鄉青銅器群”。四羊方尊是“寧鄉青銅器群”的代表,也是寧鄉出土最早的青銅器也是是中國現存商代青銅器中最大的方尊,高58.3釐米,重34.5公斤,器身方形,方口,大沿,頸飾口沿外侈,每邊邊長為52.4釐米。
四羊方尊的發現、入館、修復經歷了半世離奇,“命運”充滿坎坷:
四羊方尊在地下沉睡了3000多年,一直無人知曉。而讓它重現人間的,卻是寧鄉縣黃材鎮龍泉村兩位普普通通的農民—— — 姜景舒、姜景橋。1938年4月的一天,湖南寧鄉縣黃材月山鋪轉耳侖的山腰上,姜景舒兩兄弟挖土種紅薯時,發現了這個滿身泥土的“寶貝”。
兄弟倆如獲至寶,不停地打量著這件“寶貝”,並用工具敲敲打打,不小心竟將器物的口沿敲掉了手掌心大小的一塊碎片。姜景舒把它抱回家後,用杆稱稱了重量,大約34.5公斤。
姜景舒挖到寶貝的消息很快就在鎮上傳開了。當時,黃材鎮萬利山貨號的老闆第一時間得到了消息,他當即開出了400大洋的價錢要購買這件後來被稱為“四羊方尊”的稀世珍寶。那時的姜景舒還只有17歲,生活在一個有10多口人的大家庭裡,家裡就靠爺爺做豆腐、父親做短工的微薄收入度日,聽說這件東西能賣個好價錢,也就只能忍痛割愛了,畢竟在當時能夠解決溫飽問題就已經很不容易了。在經過當地保長、甲長和鄉紳的層層盤剝後,400大洋最後到姜景舒手上就只剩下248塊了。但姜景舒在出手時有意識地留下了那塊碎片,以作紀念。
隨後,四羊方尊很快被轉手到了長沙。當時的長沙,因文物盜掘走私現象嚴重,所以政府部門對出土文物走私現象的查處十分嚴厲。四羊方尊出土的消息很快被長沙縣政府得知,為防止奸商貪利將國寶賣給外國人,立即派警員前去古玩市場查處此事,並將四羊方尊沒收,交到了湖南省政府,先放在了時任湖南省主席張治中的辦公室裡,後又送到了湖南省銀行保管。
1938年11月,日寇進逼長沙,國民黨湖南省政府和省銀行均遷往沅陵。四羊方尊就在這不久後的日軍空襲中,被炸碎成了20多塊。之後,這些碎片就一直被丟棄在湖南省銀行倉庫的一隻木箱內,十幾年無人問津。
1938年四羊方尊出土、截獲的消息,曾轟動三湘。其時,周恩來、葉劍英等人都在長沙。新中國成立後,一向關心文物的周恩來總理親自過問了這件事,並於1952年責成文化部派專人追查在寧鄉出土的四羊方尊的下落。後經多方查詢,湖南省文物管理委員會終於在中國人民銀行湖南省分行的倉庫中,找到了這件已經破成了20多塊碎片的“寶貝”,所幸碎片都還在。得知這一信息後,經文化部指示,相關部門迅速通過專家會診、攻關。最後,修復四羊方尊的重任落在了國內文物修復大家張欣如身上。張欣如上世紀30年代便在河南省開封市的“傾古齋”學習古玩修復,為了儘量復原方尊表面的花紋,張欣如每次都要十分小心地清洗碎片,然後用烙鐵進行焊接。“方尊有30多公斤,很重,我有時要把方尊放在腿上,一手扶著,一手焊接,花紋很細,一點都疏忽不得。方尊的底盤碎得厲害,費了不少功夫。”後來,記者採訪張如欣時,一問起修復四羊方尊,他都是津津樂道,如數家珍。
兩個多月後,四羊方尊終於修復成功,再次展現出3000年前這一國寶重器的瑰麗身影。四羊方尊修復後,開始放在省文管會,1956年,文管會將四羊方尊移交省博物館,一直放省博物館的庫房,從沒有展出過。1959年國慶10週年時,四羊方尊調往中國歷史博物館展出,以後就一直留藏在該館。這就是今天我們在國家博物館看到的四羊方尊。後來,四羊方尊作為全國排名第三的十大傳世國寶曾多次出國展覽,。
然而,美中不足的是,因為有碎片一直為農民姜景舒收藏著,所以,尊的口緣部分始終有一個缺口。這一塊碎片又是怎麼發現的呢,時間還得回到1963年。一天,湖南省博物館的高至喜在寧鄉調查遺散文物時,不僅發現了四羊方尊背後的文化遺址—— — 炭河裡遺址,而且知道了姜景舒手中還留有一塊四羊方尊的殘片。1963 年高先生髮現四羊方尊殘片後,當即出價 15 塊錢向姜景舒購買,但姜不肯出賣。無奈之下,高先生只好找到寧鄉縣文物管理所請求協助。縣文管所派出與姜家有遠親關係的工作人員周佑其落實此事。周佑其歷時將近十四年,經過無數次軟磨硬泡,功夫不負有心人,終於說服了姜景舒。1977 年 4 月,姜景舒將殘片捐獻給了國家。因行政區劃變化,當時姜景舒所在地系月山公社龍泉大隊,其子姜運枚擔任大隊黨支部書記。姜運枚思想進步,為做通父親的工作沒少出力。而殘片從四羊方尊出土至捐獻國家,由姜景舒保存了三十九年之久,現被收藏在湖南省博物館。
姜景舒保存的四羊方尊殘片並非一塊,而是兩塊。周佑其帶走殘片時開出了一張《收條》,上寫“收條:今收到月山公社龍泉大隊茶園生產隊姜綿書同志古銅兩塊(四羊尊之部分),新秤 7. 5 分正。所領是實。經手人周佑其,1977. 4. 17條”,並蓋有“周佑其印”(圖二)。其中“姜綿書”即“姜景舒”,重量單位“分”系寧鄉口語,意指“兩”,“ 7. 5 分”就是“7. 5 兩”。據姜運枚說,當時周佑其承諾由國家給予一定經濟補償,所以在收條上又注“(請帶條取款)”,但姜家一直沒有領取這筆補償,將這張《收條》作為一件國寶曆史的見證而緊緊珍藏。1997 年姜景舒逝世後,依然如此。直到 2013 年8 月,湖南省博物館將《收條》從姜家收走並予以收藏,向姜運枚正式頒發了關於四羊方尊殘片的《捐贈證書》。
不妥之處,敬請各位拍磚..........
正經解事
四羊方尊是商朝晚期青銅禮器,祭祀用品。1938年出土於湖南寧鄉縣黃材鎮月山鋪轉耳侖的山腰上,現屬炭河裡遺址。收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
這件“四羊方尊”,是中國商代仍存青銅方尊中器型最大者,其造型極為規整,每邊長52.4釐米,高58.3釐米,重量則為34.5公斤,在尊的肩部四角有四個卷角羊頭以及羊頸伸出器外,羊身與羊腿則附著於尊腹部及圈足上。而四羊方尊同樣採用分鑄技術,即將羊角先行鑄好,而後將其置於外範內再進行整體鑄造,一氣呵成之後的四羊方尊,被史學界稱為“臻於極致的青銅典範”!
從以上的一羊到四羊,羊的造型多與青銅尊結下不解之緣,原因為何?
實際上,羊在上古之時,與牛、豬雖然共稱為“三牲”,但實際上因為“牛”作為古代最重要的生產力工具用於耕地,乃是祭祀大禮的用享,只有在“太牢”中才能使用;而在《左傳》中“祭以特羊,殷以少牢”杜預由做註解:“四時祀以一羊,三年盛祭以羊、豕,殷,盛也”,這樣的說法也表明,在平常日子裡的祭祀活動,僅用一頭羊就可以了,如果是三年一度的盛大祭祀,才會使用羊與豬配合形成的“少牢”來祭祀。
因此,在這種“牲尊”上羊的形象頻繁出現,其器型要遠多於牛尊與豬尊也就不難理解了。而羊本身也在中國文化中也有特殊含義:
1.羊即祥也西漢大儒董仲舒有云:“羊,祥也,故吉禮用之。”從古文中羊與祥兩字通用就可以看出,羊是吉祥的象徵物。
2.羊多產也奇怪的是所有羊尊塑造的都是綿羊,可能與好鬥的山羊不同,綿羊性格溫順易被馴化,而且其可產奶、肉、毛、皮,於人類有諸多益處。
3.德如羔羊“善”字即口中有羊,羔羊有跪乳之舉,其品格也被人類所認同,這在《詩經·召南·羔羊》中就有贊詩:“羔羊之皮,素絲五紽;退食自公,委蛇委蛇“
從文化發展的角度來看,人類文明的第一次革命,就在於植物的種植和動物的餵養。人類倘若不會種植植物和飼養動物,將永遠處於漁獵採集的原始階段,忙碌終日只為生計,無法催生更為高級的文明形態的出現。
從吃魚到吃羊,是中華飲食文明進步的巨大轉變。而羊在六畜中處於一個特殊的存在,王筠說:“凡食品,皆以羞統之,是羊為膳主,故字不從牛、犬等字而從羊也”。
這表明羊的宜養性,是大型動物如牛、馬以及豬所無法比擬的,但其所提供的營養與副產品又高於雞和犬這種小型家畜家禽。因此羊才成為人類的給膳之主,餐桌上的主要食物,自然也會延伸至青銅禮器上加以表示,以人間之美味供奉祖先與永恆!
唏噓記憶
四羊方尊1938年出土於湖南寧鄉縣黃材鎮月山鋪轉耳侖的山腰上。收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其每邊邊長為52.4 釐米,高58.3釐米,重量34.5公斤,四羊方尊頸部飾有三角夔紋和獸面紋,肩部飾高浮雕蛇身而有爪的龍紋,這些龍紋從方尊四邊蜿蜒於前,精緻得無以復加。
以上這些都是我瞎猜的
隔壁老王sc
出土於寧鄉這不假,只是很多人都提出質疑,四羊方尊應該不是在寧鄉製作出來的而是在北方製作好運送到寧鄉的。因為按當時的青銅器製造工藝文化寧鄉不具備。寧鄉還是很落後位置又不是文化古都說不通,出了那麼一兩件青銅器後再也沒有發現過其他青銅器了,而北方出土了大量大大小小的青銅器唯獨沒有四羊方尊影響力那麼大,所以才有了學術界的討論。我也是好久以前看到了一篇文章這樣說的
ALEX清哥
出土於湖南省寧鄉月山鋪轉耳侖四羊方尊。四羊方尊, 其每邊邊長為52.4 釐米,高58.3釐米,重量34.5公斤,長頸,高圈足,頸部高聳,四邊上裝飾有蕉葉紋、三角夔紋和獸面紋。 尊的中部是器的重心所在,尊四角各塑一羊,肩部四角是4個卷角羊頭,羊頭與羊頸伸出於器外,羊身與羊腿附著於尊腹部及圈足上。同時,方尊肩飾高浮雕蛇身而有爪的龍紋,尊四面正中即兩羊比鄰處,各一雙角龍首探出器表,從方尊每邊右肩蜿蜒於前居的中間。
集福軒紫砂文化
這件四羊方尊出土於湖南的寧鄉縣,是現存的商代最大的青銅方尊,記住啊是青銅方尊不是鼎!四個角上有四個卷角羊頭,屬於國寶級別的文物。
當然和大多數文物一下,這一款文物其實也經歷過一些磨難,最悲慘的時候炸成了許多碎片,後來被人給拼湊了出來,當然這些故事我也不怎麼清楚,只是聽別人說起過。
其實仔細想想,湖南寧鄉縣,這地方在商貸那個時候絕對不是說權力的中心或者是王朝的中心,當時很多文化或者文明仍然是以黃河作為依託,因此也誕生出了大量璀璨的諸侯部落和王朝。
比較而言,那個時候的湖南寧鄉縣可能稍微屬於蠻夷之地,可就在這個地方居然出現了一大批的青銅文物,從道理上來講,寧鄉並沒有製作這些文物的條件,這些文物也可能是從其他地方運輸過來的,可為什麼要這麼做?
學術界沒有給出正確的解釋,也沒有人能解釋這種怪異的情況,那本人就稍微解釋一下,一種猜想同時也代表我對於那個時代的一種見解有可能是錯誤的,請大家各抒己見,當然,噴人的我是絕對不會饒過他。
從道理上來講,如此精美的青銅儀器,其祭司肯定跟幾種情況有關,第一種是帝王的封禪,第二種是諸侯的祭祀,第三種是軍事上面的行動。
前面兩種咱們基本上可以跳過,為什麼就當時湖南的情況,發生上面兩種情況的可能性不大,地方沒有鑄造廠,(今日頭條漩渦鳴人yy首發於悟空問答)很顯然就不是一個行政中心,如果說是諸侯或者是帝王在這個地方舉行祭祀儀式,跑那麼老遠幹什麼?又沒有人在旁邊遠觀。
個人更加傾向的是第三種,也就是軍事行動的祭司。
關於這一點,其實在商貸也有多處體現,比如說商王后,婦好,有一次為了戰爭之前的軍事行動,屠殺了數千人作為祭祀活動,思可現商代舉行祭祀活動,發動軍事戰爭,這是一次很常見的事情。
而在商王朝時期,其實發動了很多次的遠距離作戰,比如說婦好就曾經率領自己的軍隊去西方打通與崑崙山之間的通道,去獲取高貴的和田玉。
雖然很難搞清楚在湖南這個方向上面,商王朝究竟想要獲得什麼東西,但絕對是一些值得商王朝付出這麼多精力去獲取的東西!
如果再往前推測的話,應該是為了捕捉揚子鱷,在那個時代,揚子鱷就被看作是一條龍,在很多出土的墓葬裡面有許多拿著石子拼成的鱷魚,形狀跟石子拼成的老虎形狀,由此人們推測鱷魚就是古代的龍,我青龍右白虎這麼簡單,當然獲得一條揚子鱷肯定也是需要通過戰爭才能獲得,畢竟這是別人的地盤兒,你不能說拿就拿!
這些技師用品出現的這個地方,應該是代表著商王朝的一個軍事前線,在這個地方商王朝通過祭司,將揚子鱷作為自己的一種圖騰,以滿足某種特殊的祭祀儀式或者是揚子鱷直接送回自己的王都,由此遺留下來的這些祭司用具!
漩渦鳴人yy
四羊方尊出土時間是1938的出土湖南寧鄉縣(今長沙市寧鄉),是三個兄弟在在地裡種紅薯時所挖出,因為戰亂期間遭受損壞,被炮彈炸成幾十片,後來經過修復,基本看不出有啥問題,目前保存在北京的中國歷史博物館。四羊方尊的細節:整體是方形,大沿方口,長徑高圈足,頸部高聳,四邊有蕉葉紋獸面紋三角菱紋,肩腹足部做為一體被巧妙設計成四隻卷角羊
語石文化
姑蘇趙公子
四羊方尊,商朝晚期偏早青銅器。
屬於禮器,祭祀用品。是中國仍存商代青銅方尊中最大的一件,高達58.3釐米,重近34.5公斤。1938年出土於湖南寧鄉縣黃村月山鋪轉耳侖的山腰上,現藏於北京中國國家博物館!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