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掌故丨重慶版”葉問”三勝洋拳師 曾是馮玉祥保鏢

在重慶,倚著綿延的山水,吃著滾燙的火鍋,擺著龍門陣,唇齒間滿是麻辣的味道。而山城數不盡的風流韻事和江湖往事,更是讓人咀嚼生津。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談到“江湖”不免讓人聯想到刀光劍影、俠義豪情的畫面。

曾記否,1983年,電視連續劇《大俠霍元甲》熱播,萬人空巷。這部激發了中華兒女民族自信心和愛國主義熱情的連續劇,成為一代人的集體回憶。大俠霍元甲確有其人,是清末著名愛國武術家。他一生俠義,曾將不可一世的外國大力士打趴,振奮國人士氣,將愛國精神發揚光大。

而在上世紀的武術界,也有一個響噹噹的名字——趙子虯。在民國期間,他更是在江湖上留下過一段葉問式“三勝洋拳師”的傳奇經歷。

重庆掌故丨重庆版”叶问”三胜洋拳师 曾是冯玉祥保镖

趙子虯。

一代宗師

給馮玉祥做保鏢

清末民初,國家疲敝,軍閥割據,無數仁人志士都在思考如何竭力報國,挽救民族危亡。

他們中有拋頭顱灑熱血的革命家,有辦廠經商的實業家,有慷慨激昂的讀書人,還有習武報國的武師。

趙子虯,生於1902年,是全國十大武術名師之一。習武、從醫、育人、著述,他傳奇的一生完成了傳統文人的立功、立德、立言。

趙子虯從六歲時開始跟隨舅父胡德炎習武,後又拜師專心習練峨眉拳術。

巴渝地區的武術流派主要出自峨眉派,1931年出版的《拳乘》,開篇就有“一樹開五花,五花八葉扶,皎皎峨眉月,光輝滿江湖”的詩句。裡面提到的“一樹”就是指峨眉這個地域性的派系,“五花八葉”之說,則指灌縣的青城、豐都的青牛、通江的鐵佛、開縣的黃陵、涪陵的點易為“五花”,“八葉”則是指“僧、嶽、趙、杜、洪、化、字、會”八大拳派。

1928年,原西北軍統領張之江在南京創辦中央國術館,選拔國術高手的消息,讓24歲的趙子虯決定一試身手。次年,在預試淘汰和散手、摔跤、長短兵、對劈刺比試中,趙子虯一路過關斬將,考入第二期教授班學武,並參加編審處編修武術書籍工作。他還經常去張之江家裡傳授峨眉武術,深受張的信任。

1931年,他考入南京中央國術館,併成為了西北軍將領張之江的國術教官。之後,經張之江介紹,趙子虯還為馮玉祥將軍擔任過一段時間的保鏢,併成功阻止了一次刺殺行動。

那一天,趙子虯剛把馮將軍接到車裡正要離開,突然從馬路對面衝來一個戴禮帽的人要強行拉開車門,當時他站在前車門外,一看情況不對,就立馬甩起一腳把來人踢飛了。後來才發現,此人慾加害馮玉祥。

一戰成名

三勝美國大力士

趙子虯真正威震武林,是在1935年。

那時,他輾轉來到湖北,在武昌中華大學教授國術課。當時,學校附近住著一位洋拳師,經常對中國老百姓耀武揚威,甚至大打出手。洋拳師還曾揚言:“中國的武術是一種舞蹈,不中用。”

本來,“東亞病夫”之痛就一直如鯁在喉。血氣方剛的趙子虯得知此事後,在強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的驅使下,當即決定要通過公開比武的方式,好好教訓教訓那個洋拳師,為國爭光!

公開比武的消息不脛而走,比武那天,前來觀看的人把臺子圍得水洩不通。比賽分為三局,贏兩局者為勝。

第一局,洋拳師憑著身高馬大,主動出擊,東撞西打。擅長峨眉拳術的趙子虯身矮氣盛,利用五峰六肘,制化敵勁,接著,看準對方破綻,一記鉤掛腿,將洋人摔倒在地。

第二局,洋人銳氣大減,趙子虯主動出擊,連發快拳,攻勢如虎,洋人只有招架之功。突然,趙子虯瞅準洋人拗步出拳的一剎那,一記“朝陽跌”又將對方打翻在地,觀者紛紛鼓掌叫好。

輸贏本已成定局,但洋拳師惱羞成怒,硬要再來一局。只見洋拳師猛撲上來,趙子虯以逸待勞,避其鋒芒,然後猛地將洋人右手反扳過來,一個“張飛扛矛”式,第三次使洋拳師摔了個仰面朝天。

此事在武昌引起了不小的轟動,當地報紙以《趙子虯拳打美國大力士》為題作了報道。趙子虯憑藉武術長了中華民族的志氣,被時人傳為佳話。

一生傳奇

剿滅反共土匪頭目

重庆掌故丨重庆版”叶问”三胜洋拳师 曾是冯玉祥保镖

趙子虯在家活動拳腳。

抗戰開始後,趙子虯舉家遷往江北縣(今為渝北區),在一個女子中學教國文和國術。上世紀50年代初,各地還有一些匪患潛伏。江北縣五寶鄉有一座觀音寺,相傳“反共九路軍”土匪頭目僧廣洲潛伏於寺內,暗藏槍彈,伺機起事。趙子虯奉命將其抓捕。

在一個大雨滂沱的夜晚,趙子虯發現了僧廣洲的行蹤,一路尾隨至長江邊的灘塗地。僧廣洲自知如果被擒拿,肯定小命不保,便殊死搏鬥。頭頂著瓢潑大雨,身旁是驚濤駭浪,兩人在泥濘地裡貼身肉搏,翻滾廝打。最後,趙子虯當場擒獲了這個血債累累的匪首,押送審判。

1943年2月定居江北縣後,趙子虯在縣立女中任教,兼授縣立男中、崇敬中學、洛磧中學國術。1978年11月退休後任江北縣體委業餘武術教練,指導全縣武術工作。在他的帶動下,訓練了武術骨幹近千人,1992年江北縣被評為首批全國武術之鄉。

為往聖繼絕學,1978年後,趙子虯還投身於挖掘、整理武術史料,與人合作整理了38萬字的《四川武術史(初稿)》,還撰寫了《中國武術管窺錄》《峨嵋武術縱橫談》等80餘萬字專著史料。

上游新聞綜合重慶日報、華西都市報 、重慶時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