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博物館“重器”遠赴印度 展出

  印度新德里當地時間11月13日下午,“禮樂·華章——中國湖北文物特展”,在印度國家博物館開幕。這是中國省級博物館首次在印度國家博物館舉辦專題文物展,展品中既有代表新石器時代晚期文明曙光的後石家河時期的玉人像,也有反映商代長江流域青銅文明的盤龍城出土青銅器,其中石家河玉器、穆林頭玉器、葉家山銅器是首次走出國門參展。

  

湖北省博物館“重器”遠赴印度 展出

湖北省博物館“重器”遠赴印度 展出

坐落在印度首都新德里市中心的印度國家博物館始建於1947年,是印度最高的文化殿堂,館內收藏展示著從公元前3000多年的哈拉帕文明至今5000年印度不同地區和時期的各種珍貴歷史文物。

  石家河玉器葉家山青銅器首次走出國門

  此次赴印參展的100件(組)展品由中印兩館專家共同選定,其中約五分之一是國家一級文物,以湖北出土青銅器為主。“參展文物中,石家河玉器、穆林頭玉器、葉家山青銅器都是首次走出國門”。湖北省博物館館長方勤向長江日報記者介紹,石家河遺址是我國長江中游地區迄今發現分佈面積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新石器時代聚落遺址,曾被評為“中國20世紀100項考古重大發現”之一。

湖北省博物館“重器”遠赴印度 展出

石家河遺址出土了數百件距今4000多年的精美玉器,專家認為代表當時中國乃至東亞琢玉技藝最高水平,並且改寫對中國玉文化的認識。而來自湖北保康穆林頭遺址的玉器,則代表了湖北考古的最新成果。在這處遺址發現的玉鉞、玉璇璣等高等級玉器,距今5100年至4600年,是長江中游屈家嶺文化首次發現的玉器,比此前發現的後石家河文化玉器早約500年。

  2018年4月,中印兩國領導人在湖北省博物館共同參觀,武漢出土的青銅器是重點展區,“盤龍城出土的提樑卣、漢陽出土的商代天獸御尊銅器,也在此次赴印展出行列”,方勤說,它們展現了3500年前長江文明的悠久歷史,是中華文明的組成部分和傑出代表。

  

湖北省博物館“重器”遠赴印度 展出

金錠1對,扁體弧端,束腰,正面鑄有銘文,背面素面。一錠長13釐米,兩端寬9.8釐米,中寬4.6釐米,厚1釐米,重1937克。正面鑄有2行楷體銘文,直行右讀:

永樂十七年四月 日西洋等處買到

八成色金壹錠伍拾兩重

錠銘“八成色金”,與實測含金量83.24%相符;“伍拾兩重”,實重1937克;而“西洋”則是區域名,顯示出與鄭和下西洋有關。

另一錠長14釐米,兩端寬10釐米,中寬5.3釐米,厚0.8釐米,重1874.3克。正面鑄有2行楷體銘文,直行右讀:

隨駕銀作局銷鎔

捌成色金伍拾兩重

作頭季鼎等

匠人黃閔弟

永樂拾肆年捌月 日

“銀作局”是明宮廷內的二十四衙門之一,而錠銘中的“隨駕銀作局”,從字面上看是“隨”皇帝“駕”行的機構。

這兩件金錠均有鑄銘,銘文表明其金料的來源不同:一件是購買於“西洋等處”,另一件是來自內庫。它們並非用於市面流通,應是皇帝賞賜給梁莊王的,可能用作“定親禮物”。一些展品直接體現了中印之間的歷史交往。例如梁莊王墓出土的金錠,是目前唯一見證鄭和下西洋的珍貴文物,又如祖母綠寶石,“有學者認為,很有可能是來自印度”。

  印度國家博物館中亞部策展人薩海伊博士表示,展覽反映了古老的中華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從青銅器中體現了中國輝煌的禮樂文明,不少展品見證了古代中國與印度等其他文明的聯繫與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