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廢了“豪宅稅”,卻讓年輕人失去了信心

深圳廢了“豪宅稅”,卻讓年輕人失去了信心

文丨子木

這幾天的樓市,南面最能折騰。

先是放開了“港澳同胞“大灣區購房政策,而後在雙11購物節上,深圳自廢多年武功,摘去了“豪宅稅”。

網上有關解讀政策的言論已經有很多,但大多都是在唱多深圳樓市,說此番降稅減負實為普惠剛需,相當於給深圳購房者發了一個大紅包,深圳因此有了一道新的發展路,房價會一飛沖天。

大家都很開心。

然而對於我來說,深圳在這個時候推出這個政策,卻讓我脊背發涼,開始為深圳,乃至中國樓市深深地擔憂。

1

豪宅不豪

我先來幫大家解讀一下政策邏輯。

官方文件稱:“從2019年11月11日起,容積率在1.0以上,單套建築面積在144㎡以下的房子為普通住宅,取消豪宅稅。”

“豪宅稅”的字面意思很簡單,就是”豪宅交易時所要繳納的稅費“。出臺的意義,符合所有稅種的本質——“劫富濟貧”。

之前深圳是怎麼鑑定豪宅的?

「基礎屬性」+「價格」:容積率小於1%,房屋面積大於144平米,且價格處於“豪宅線”上的就是豪宅。

當然這根線是動態的,深圳可以根據市場情況去調節。

例如2015年,深圳普通住房標準出臺,規定南山總價在490萬以上、福田總價在470萬、羅湖總價在390萬以上的房源均屬於豪宅,需要按照豪宅的標準交稅。

然而經過上一輪房價大週期,深圳房價狂飆,全市各區均價紛紛超越了當初設定的“豪宅線”,普通房子也變成了豪宅。

拿南山區來說,現在平均房價是8萬元/平米,套均總價在672萬元左右,按照2015年390萬的“豪宅線”來說,意味只要房子超過48平米,就得繳納幾十萬的“豪宅稅”,不科學也不人性。

但有人說了,2015-2018年,這麼長的時間,期間為何不上調“豪宅線”?是上面忘了嗎?

這就涉及到豪宅稅的自身邏輯了。

如果以價格去衡量房子是否是豪宅,就會讓普通房和豪宅的界限極其模糊。只要上調豪宅線,市場上就會有一部分豪宅變成普宅,相當於給一部分人定向減稅。這個效果和下調房貸利率的結果是一致的。久而久之就變成了刺激樓市之舉。

翻開歷史,2015年恰逢深圳房價上漲大年,不能刺激,2016-2018年屬於強調控年,不敢刺激。所以一拖再拖,就拖到了今天。

至於為何是現在廢除“豪宅稅”,是真的為了普惠剛需嗎?這個還得看市場反饋。

2

適得其反

一位深圳本地朋友對我說。

“早上我睡的正香,中介給我打電話把我吵醒了。跟我說豪宅稅取消了,讓我可以把掛出去要賣的房子提價二十萬,這樣我可以多賺。”

你看,這就是最真實的市場反饋。既然購房者因為豪宅稅可以少交20萬,那麼市場就足有理由把這20萬給你補回來。中介為了更多的佣金提點,業主則是為賣更多的價錢。

而且取消“豪宅線”之後,深圳市場上60%的豪宅變成了普通房,相當於一次需求端的大解放,尤其是那些換房被幾十萬豪宅稅制約住的人群,在此刻徹底激發了。

無論是換二手房,還是換新房,整個房地產循環鏈條好像打了一陣雞血,瞬間上升了一個level。

當然我這個朋友心存善念,答應了中介,上調了20萬,給購房者補足了“稅費”,然而其他人可不會就此作罷,紛紛慌忙上調報價,30萬、40萬、50萬的都有。

風來了,大家還談什麼感情?

這個景象,彷彿讓深圳回到了15年330政策的前夜,那個因樓市全深圳人狂歡的日子。最後豪宅稅的取消並未給購房者減稅降費,反而是造成了房價的報復性反彈。

昨天一個讀者給我留言說:“這幾天很痛苦,夜不成寐,說好的政策調控壓房價。想等個1-2年,存點兒錢再買房,然而等來了818,等來了港澳人,現在又等來了取消豪宅稅,看來我只能回家了,深圳再見!”

看完這句留言,心裡不是滋味。這不是一個購房者對房價的愛恨情仇,而是一群年輕人對一個城市的深度絕望。

那麼問題來了,凡是有點兒樓市基礎的都會判別出,取消“豪宅稅”會造成這樣的結果,它相當於一次集中性的強刺激政策。那為何還要在大盤如此穩妥的行情下,投下這顆炸彈?

3

醉翁之意

為了解謎,我們再看深圳近期的二手房交易量。

中原數據顯示,深圳10月份二手房成交量是7165套,無論環比還是同比,都是上漲的。而且2019年深圳的二手房樓市要比去年熱的多。

深圳廢了“豪宅稅”,卻讓年輕人失去了信心

而且貝殼研究院的數據也同證了,今年深圳的樓市並不弱,尤其在818政策出臺後,迎來了一波小高潮。

深圳廢了“豪宅稅”,卻讓年輕人失去了信心

這樣來看,就更加反常了,因為刺激性政策只有在樓市很冷,扛不下去的時候才會出臺。而現在在諸多利好的刺激下,深圳的樓市行情已經“春意怏然”,這樣做非但不是穩樓市,而且很可能和“房住不炒”的三穩大基調,嚴重對撞。

答案其實很簡單,這波刺激和深圳樓市其實無關。

前段時間深圳公佈了近期GDP數據,一時驚詫眾人。數據稱,深圳前三季度GDP增速僅有6.6%,比二季度下降高達0.8個百分點,同比去年無任何增長,還被隔壁的廣州穩穩超越了。如果單算第三季度,你絕對想不到,4.8%,歷史最低。

雖然官方之後出來闢謠,發佈了一篇名為《要正心態,更要燃狀態》的驅邪文,但事實總歸是事實,此波刺激,就是為了拉動GDP。

對於深圳GDP的失速,我在星球裡點評過,並不是一時的折斷,而是積蓄已久的爆發。首先是第二產業增速放緩,今年深圳的工業相對去年整整掉了3個百分點,僅維持在5.3%左右。其次是民企投資失速、進出口受阻,深圳人民消費低迷。

深圳是以工業起步的城市,成為中國經濟的頂樑柱,得益於改革開放以來的“第三輪工業革命”,是幾百萬來自中國五湖四海的年輕人,用雙手在工廠中換來的。

但大城發展,最終都會走向一條路,推動以“科技和金融”為主的第三產業,同時實體工業升級,成為絕對的經濟支柱。

那麼深圳的路走在哪裡了呢?

正處於科技和金融有了一定的規模,實體產業“被迫”艱難轉型的階段。

用我一個“棄廠炒房”朋友的話,“在深圳開廠子根本開不下去,因為你的利潤很難跑得過房價上漲帶來的成本,而對於轉型,一沒技術,二根本沒有時間。

我這個朋友不是個例,截至目前,深圳約有1.5萬家企業遷出,而所謂遷入的高級製造業,遙遙無期。久而久之,便形成了城市最大的病痛,“產業空心化”。

同時帶來的,是深圳前海寫字樓50%的空置率,還有數以萬計的新深圳人逃離最後的歸宿——“城中村”。房價高漲,居民槓桿高企,深圳居民消費也滑落到了全國第7。

深圳廢了“豪宅稅”,卻讓年輕人失去了信心

4

何去何從

決定一個城市的繁榮,從來不是站在金字塔尖歡呼雀躍的中產,而是千千萬萬含辛茹苦的“鑄塔人”。

這句話在很多國家以及城市上演。

上世紀,英國因為追求金融帶來的利潤,錯過第二次工業革命,日不落帝國就此隕落;2008年,美國追求金融和科技,導致工業空心化,無數鐵鏽工人掀翻華爾街;昨天,香港因為追求房地產和金融,遭遇歷史上最黑暗的一幕。

今天的深圳,又何去何從呢?

然而想想這又是無奈的,深圳作為中國經濟的晴雨表,大灣區的核心,揹負的歷史使命實在太大了。

在狂奔的路上,根本無法停歇,一旦停了就會成為眾矢之的,就像人們心中的歌王,在星光燦爛的舞臺上突然“失聲”,臺下的觀眾又會怎樣評判呢。

所以只能哆哆嗦嗦給自己又來一劑麻醉。

然而這一劑,卻成了無數年輕人的夢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