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榜》中,梅長蘇原本只想扶持靖王,那他為何要選擇親譽王而遠太子?

圓滾滾的蝸牛先森


梅長蘇在進入金陵城,跟蒙摯搭上線之後曾經當著蒙摯的面討論起了太子和譽王兩大陣營裡的人物,而透過這個,其實我們也能看出他不管是親譽王而遠太子,還是親太子而遠譽王,都遵循了一個大眾所熟知的原則,即“由易到難”。

太子和譽王兩大陣營的人物:

  • 太子:越貴妃,謝玉,天泉山莊,禮部,兵部,戶部,隱藏勢力梁帝
  • 譽王:皇后,慶國公,紅袖招,刑部,工部,吏部,隱藏勢力夏江

於太子而言,太子本身,越貴妃,梁帝,謝玉,這幾個是比較難扳倒的;於譽王而言,譽王本人,紅袖招,以及夏江是比較難的。

而梅長蘇非常清楚,這裡面每個人的軟肋,但有兩個,卻是他難以把控的。

一個是紅袖招,璇璣公主當年創辦紅袖招到底隱藏了多少的眼線和實力,是難以估計的,也許隨時隨地都能在每個人身邊揪出一些滑族女人也未可知;

另一個則是梁帝,所謂君心難測,梁帝的心思,梁帝的身體狀態,都是不確定的因素。

正是因為算計到了這些,所以梅長蘇非常好篤定地對藺晨說他需要兩年,既是他身體的極限,也是他要完成這件事的極限,因此,他迂迴地激化太子和譽王的戰爭,為的就是將靖王最大的阻礙,名正言順的太子拉下馬。

太子下線了,靖王才能拉到和譽王平等的線上

梁帝年紀大了,而太子是梁帝冊立的儲君人選,他若是沒什麼錯過被揭發出來,那麼梁帝百年後,太子就能名正言順地繼承帝位,屆時再說什麼奪嫡,就都是扯談了。梅長蘇要做的,是在確保梁帝還在世的時候,將大梁朝廷的儲君之位空出來。

這也是梅長蘇忽悠譽王促成朝堂論理的必要性。

皇后曾經問過譽王為什麼要朝堂論理之類的話,譽王就說了:他非嫡非長,有什麼動不得的。這件事,他們贏了,朝堂上的人就會看到,梁帝的所有兒子,包括靖王,都有公平競爭皇位的資格,畢竟嫡子已死,長子也死了,剩下的不過都是庶子,誰能上,就看誰能耐更高了。

除此之外,劇中一開始就已經將太子和譽王兩人奪嫡膠著的局勢詮釋了出來,太子加封六年,建樹不多,但卻出了一個七珠親王,太子的危機感是非常強的,而譽王也不遑多讓,他深知自己不再進一步,便是死路一條。也就是說,七珠親王,大概是一個皇子最高的榮寵了,若不能將太子拉下馬,那麼他也就沒啥機會了。

梅長蘇正是知道譽王的心思,知道他迫切想要將太子拉下馬,知道他缺乏更厲害的謀劃,所以親近譽王,藉著譽王的手,打壓太子,修正百官對於太子上位的固定思維,讓所有人開始注意到,在太子和譽王互相爭鬥的時候,還有一個棟樑之才,戰功赫赫的皇子也擁有同等上位的資格。

太子和譽王的性格,以及所處的環境,讓梅長蘇做出了合適的選擇

太子這個人,無能,沒有主見,更沒有容人之心,他能夠當上儲君,全靠越貴妃的周旋,謝玉的謀劃,以及梁帝無人可選的窘境,為什麼會說無人可選?因為在赤焰軍這件事之後,梁帝迫切地想要穩定朝綱,讓朝廷處於一個相互制衡狀態,可當時的皇子裡,嫡子長子已死,靖王被放逐,譽王有著外族血脈,三皇子未成年,其他皇子也沒啥本事,反倒是越貴妃的兒子,藉著越貴妃的受寵和謝玉的謀劃,順利上了位。

而太子身處皇宮之中,許多事沒法拿主意,甚至都需要越貴妃和謝玉做決定,梅長蘇一方面接觸不了越貴妃和太子,另一方面,也不可能將謝玉當做傳聲筒,他若是親近太子,那麼就得接觸這幾個人,甚至得同時說服幾個人聽自己的,這個難度係數,肉眼可見的難以登天。

可譽王就不同了,譽王是在外建府居住的,他可以隨時隨地遊走於任何地方,而譽王本身,也是極其有主見的一個人,在參與奪嫡的過程中,更多的時候是自己為主導,謀士給出一些建議,他自己做判斷,下決定,而且,為了大局利益,譽王有非常高的容人之心,願意放下身段去傾聽他人的意見,去迎合他人,討好他人,尤其是,正因為譽王是這種個性,所以他對自己的謀士的態度是“過河拆橋型”的,秦般弱有用的時候,她說什麼就是什麼,可當梅長蘇出現了,秦般弱也就只能靠邊站了。

這種差別就在於,梅長蘇要想親近太子,忽悠太子為自己的謀劃做事,得先把越貴妃和謝玉搞定了,可要想親近譽王,忽悠譽王將矛頭對準太子,卻可以直接來,不需要再透過他人。

不管是譽王和太子,在靖王嶄露頭角的時候,他們都還是敵對的雙方,梅長蘇要做的,是迷惑他們,引開他們的注意力,讓他們互相撕咬。

那麼,迷惑譽王一個人,當然比迷惑太子,越貴妃,以及謝玉三個人容易多了。

霓凰郡主的事情,直接將梅長蘇劃入了譽王陣營

其實一開始梅長蘇回到金陵,並沒有著急著要歸入誰陣營的意思,一方面是為了保持神秘感,讓別人難以揣測自己的意圖,甚至是放棄揣測他的意圖,另一方面,則是他想借助尚未“歸隊”的假象,先辦完慶國公這件事,繼而提高姿態,讓譽王對自己更加的俯首帖耳,全身心相信。

梅長蘇很清楚太子的能耐,也知道他是一個哪怕不需要別人挖坑,也會自己找個坑往裡跳的那種人,所以他入京以後,不聲不響地,就等著太子出錯。

當然,小兮甚至有合理的理由懷疑,梅長蘇選擇在此時入京,是北燕六皇子冊立為太子,譽王巡視江左進一步加封激化太子和譽王的矛盾,以及霓凰郡主被安排比武招親這幾件事集中一起來,就是梅長蘇給自己安排的入京的契機。

也許他沒預料到太子會按訥不住地對霓凰郡主下手,但他能預料到更多其他的事會發生,畢竟這幾件事,都不是小事,選擇在這個時候出現,也是想在金陵城中穩住局面,奪得兩位皇子的注意。

而霓凰郡主這件事,他四兩撥千斤地指點譽王解決之道,同時又滿足了譽王小人得志的虛榮心,讓譽王對梅長蘇的信任度急劇攀升,同時,也讓太子栽了一個大跟頭。這是東宮這邊衰敗的開始,也是梅長蘇實施計劃的真正開端。

這時候,太子已經將他歸類了,而譽王也將他歸類了,太子認為他是譽王的人,而譽王認為他是自己勢在必得的人,但自始至終,梅長蘇卻是啥也沒說。

太子和譽王背後的那個力量,才是梅長蘇真正忌憚的

太子身後的力量,很清楚,就是當時巡防營的老大,手握軍權的一品軍侯謝玉,除此之外,比較棘手的還有江湖上的天泉山莊。

而譽王身後,卻是整個紅袖招和夏江了。

梅長蘇入京攪弄風雲,謝玉和夏江就是兩個最大的阻力,也是當年赤焰軍直接被全滅了的最大仇人。

這兩個人,要先解決誰,就得先和誰成為敵對的一邊,這是梅長蘇的策略,明顯,我們看到了,他率先下手的,是謝玉,也就是太子。

謝玉除了手握軍權,人也聰明之外,他幾乎是只有自己的,天泉山莊充其量只能當做是他手中的一把刀,執行任務用的,當天泉山莊為了個人利益,不顧江湖規矩對梅長蘇下手的時候,江左盟和天泉山莊之間,也就沒有什麼江湖道義可言了。

將謝玉手中的利刃拿下,分崩瓦解他們兩的聯合,那麼謝玉也就孤立無援了,而謝玉這麼多年一直在暗處實施了不少的大小案件,卻又隱藏著自己的奪嫡立場,這無疑是梁帝最忌諱的, 哪怕不用做其他的,梅長蘇只要將他站隊的真相揭露給梁帝,那麼謝玉在梁帝心中的信任度也就下來了,更別說謝玉還有許多案件背在身上,將他拉下馬,並不是難事,難的是梅長蘇自己心裡那道愧對景睿的坎。謝玉倒了,太子也就不足為懼了。

可譽王身後的夏江就比較難辦了,相對於謝玉,夏江的段位比謝玉高了不止一個級別,而且夏江和璇璣公主以及她所創建的紅袖招之間,還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梅長蘇曾經說過璇璣公主這個人非常聰明,如果還在世,梅長蘇自己也未必鬥得過她,她當年創辦的紅袖招作為一個情報機構,畢竟滲入到了百官之中,在市井和皇宮中,同樣也有不少勢力,就這情況下,要徹底拔除紅袖招的滑族人,簡直難以登天。

更別說,璇璣公主死後,還分批將滑族人留給了不同的人,包括秦般弱,夏江等。

夏江同樣也是一個非常聰明的人,如果梅長蘇一開始就站在了夏江,譽王的對立面,親近太子,那麼,以夏江的敏感,紅袖招的情報,以及譽王的能耐,梅長蘇是未必能實現自己的謀劃的,尤其是最讓人深刻的是,梅長蘇對紅袖招的瞭解其實並不多,直到電視的最後,他能拔除的紅袖招眼線都還十分有限,就這種情況下,一開始就先對夏江入手,顯然是不容易的,但對謝玉下手,卻沒這麼難。

因此,他會選擇站在譽王這邊的假象,站在太子的對立面,先利用譽王的優勢擠下太子,又用譽王擋住梁帝的注意力,一步一步扶持靖王起來,並不奇怪。

梁帝要的是始終只有一點,那就是他的皇權不受威脅,他的朝廷,天下處於相對平衡的狀態,至於是怎麼樣形成的,他其實沒有這麼在乎。太子倒了,靖王對他的胃口,他也不介意讓靖王上來繼續跟譽王制衡而已。


兮言小姐


按照一般思路,無論太子還是譽王,都是梅長蘇的敵人,他真正要扶持的人是靖王。但是,先結盟一方,共同對付另一方,並在這個過程中增長靖王的實力,才是梅長蘇真正聰明的地方。

首先,相對於譽王,太子才是真正難對付的敵人。所以,譽王是可以用來暫時聯合的。

為什麼太子難對付?因為太子是皇上確定的繼承人,只要不犯特別嚴重的錯誤,就可以按部就班的繼位。梁帝對權力的把控極為嚴格,對各方權力的平衡做得十分到位。太子和譽王勢均力敵,最終,太子完全可以憑藉儲君的地位順利繼位。而譽王,即便實力強大,就算奪了皇位,也是名不正言不順。對於梅長蘇來說,靖王的終極目標是繼位,所以,太子必須倒臺。

其次,太子和越貴妃得罪了梅長蘇。越貴妃為了獲得霓凰郡主的助力,採取了不正當方式,這種方式讓霓凰郡主生厭,因為她差點丟了清譽。霓凰郡主在梅長蘇心中的地位並不亞於靖王,單從這一點來看,梅長蘇也不可能親向太子一方。


噠聞嘻


首先非常感謝在這裡能為你解答這個問題,讓我帶領你們一起走進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

從全劇來看梅長蘇重回金陵是做好了萬全準備,並不是表面上迫於太子和譽王的壓力而來。靖王也是他一開始就確定好要扶持的對象,因為只有靖王才能幫他翻案赤焰冤案,只有靖王才能扭轉大梁朝中不良風氣。

既然如此,梅長蘇從一開始就沒打算為譽王和太子一方效力,而是要同時除掉二者,為什麼要做出親譽王而遠太子,先扳倒太子再除譽王的舉動呢?

眾人只知“麒麟才子,得之可得天下”,但梅長蘇雖然天縱之才,但是人力不如天力,眾多的因素和事態變化使梅長蘇不得先做出了假裝靠向譽王的舉動。麒麟則主,怎可盲目?長蘇的每一步也不會隨意邁。

譽王是奪嫡的一方,最迫切需要梅長蘇的幫助

對於梁帝來說,譽王只是拿來制衡太子的一方,以免太子一方勢力獨大,而進一步威脅到梁帝的位置,重現當年祁王的一幕。但是被梁帝的帝王心術拿來做棋子的譽王一直都想要扳倒太子,將來登基成為皇帝。

而對於太子和譽王的戰爭,太子並不需要著急去扳倒譽王,只需要保持他的太子之位與朝堂應有的勢力,慢慢等到能夠登基的那一天就可以了。

但是譽王已經選擇奪嫡之路就不能停下,古往今來,沒有聽說參與奪嫡還能夠安穩的在失敗後活下去。梁帝當年奪嫡如此,太子譽王之爭將來也會如此。

第一集中譽王就曾說過“此番再加封兩顆皇珠,若不能再向前一步就只能死路一條了”。因而譽王更需要力量來扳倒太子,不成功便成仁。

對於一直陷入僵局的譽王來說,得梅長蘇者得天下,譽王自然不會放過這個機會。梁帝已經年邁,目前的梅長蘇就是他的救命稻草,所以他比太子一方更努力地拉攏梅長蘇。而太子一方他們在拉攏梅長蘇希望不大時,還想殺掉梅長蘇。相比而言想要瘋狂奪嫡的譽王就是梅長蘇更好利用的人選了。

梅長蘇因為霓凰而與太子陷入敵對方

霓凰郡主是雲南穆王府的長女,弟弟穆青還小,無法握權掌兵,因此霓凰郡主一直在雲南領軍,是軍中強有力的一方勢力。多疑的梁帝想要讓霓凰郡主趕快結婚出嫁好架空她,防止自己被架空。

穆王府的實力,霓凰的能力,全天下誰不想靠近?誰要是娶了霓凰,這駙馬爺的身份誰掂量不出來其中的分量?

不止各國使臣前來求親,譽王和太子也是派自己手下合適的人去贏得這場比武招親,希望通過求娶到郡主而獲得穆王府的軍方勢力。可惜利令智昏的太子和越貴妃,眼看自己的人司馬雷勝利無望,想要使用情絲繞這樣下三濫的手段來逼霓凰郡主就範。

但是這個陰險計劃最終在梅長蘇、靖王等人的幫助下化險為夷。霓凰郡主原是林殊未婚妻,梅長蘇怎可不在意?只因要為赤焰一案翻案,兇險萬分而不可讓人知曉而已。

太子和越貴妃做出這樣的事,也就和梅長蘇結下了仇怨,把梅長蘇推向了譽王,成為了敵對的一方。得不到的麒麟才子,只能毀了,所以他們也是下狠心多次刺殺梅長蘇,欲除之而後快。

除掉太子,靖王才成為儲君機會可能更大

梅長蘇在江湖之中隱忍這麼多年,不斷了解朝中朝外局勢,只想要為赤焰翻案。縱觀大梁的朝廷和金陵城的風氣都是趨炎附勢,參與黨爭忙著站隊之人,做實事的人又有幾個?能繼承當年祁王風骨的唯有靖王了。

此時的太子距離皇位僅僅只有一步之遙,梁帝駕崩,他就是新帝。有皇后又有秦般若相助,圓滑又會變通的譽王花了十年都沒能動得了太子,想要讓三十多歲固執又不懂變通的蕭景琰成為儲君,談何容易。而梁帝年邁,誰也不知道什麼時候太子就繼位了。想要讓靖王安穩的上位爭取更多的時間,就要先讓儲君的位置處於安全,不然就前功盡棄了。

於是梅長蘇想到了驅狼吞虎之計。故意親譽王遠太子,讓譽王扳倒太子,梁帝必然會對譽王變得忌憚。鷸蚌相爭,漁翁得利,梁帝則會扶持靖王來制衡譽王,這時靖王與譽王再爭奪儲君之位就更加安全了。

再看扳倒太子的譽王也已經沒有多少拿得出手的勢力,譽王一方的助力早已被失敗的太子一脈給消耗殆盡,需要慢慢恢復,而靖王也有更多的時間來建立自己的名望與勢力,使奪嫡更有希望。

更容易解決赤焰案的黑手謝玉與夏江

謝玉與夏江都是當年發動赤焰冤案的兩大幫兇,而謝玉站在太子一脈,想要為赤焰翻案,就要解決謝玉與夏江。

恰逢夏江不在朝中,扳倒太子就可以解決謝玉。若是先扳倒譽王,再解決太子,以謝玉和夏江唇亡齒寒的關係,他回到朝堂中必然會與太子合作。靖王在朝中的勢力還不能夠與有著謝玉和夏江幫助的太子相抗衡,難度必然會大大增加。

而先扳倒太子解決謝玉,夏江便孤掌難鳴。有著謝玉的證詞,就沒有那麼難解決夏江了。譽王也不會立馬成為儲君,光憑他有著滑族的血脈,梁帝就必然不會讓其成為儲君,只會讓靖王來制衡譽王。對於擁有軍中勢力的靖王來說,解決沒有軍中勢力的譽王更是簡單許多。

綜合來看,無論從難度,事態發展,還是為赤焰翻案的最終目的來看,梅長蘇都應該表現得親譽王遠太子,先扳倒太子再除譽王才是助靖王奪嫡成功的上上之選。

在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在這裡同時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還望分享評論出來共同討論這話題。

我最後在這裡,祝大家每天開開心心工作快快樂樂生活,健康生活每一天,家和萬事興,年年發大財,生意興隆,謝謝!



煙花客


從全劇來看梅長蘇重回金陵是做好了萬全準備,並不是表面上迫於太子和譽王的壓力而來。靖王也是他一開始就確定好要扶持的對象,因為只有靖王才能幫他翻案赤焰冤案,只有靖王才能扭轉大梁朝中不良風氣。

既然如此,梅長蘇從一開始就沒打算為譽王和太子一方效力,而是要同時除掉二者,為什麼要做出親譽王而遠太子,先扳倒太子再除譽王的舉動呢?

眾人只知“麒麟才子,得之可得天下”,但梅長蘇雖然天縱之才,但是人力不如天力,眾多的因素和事態變化使梅長蘇不得先做出了假裝靠向譽王的舉動。麒麟則主,怎可盲目?長蘇的每一步也不會隨意邁。

譽王是奪嫡的一方,最迫切需要梅長蘇的幫助

對於梁帝來說,譽王只是拿來制衡太子的一方,以免太子一方勢力獨大,而進一步威脅到梁帝的位置,重現當年祁王的一幕。但是被梁帝的帝王心術拿來做棋子的譽王一直都想要扳倒太子,將來登基成為皇帝。

而對於太子和譽王的戰爭,太子並不需要著急去扳倒譽王,只需要保持他的太子之位與朝堂應有的勢力,慢慢等到能夠登基的那一天就可以了。

但是譽王已經選擇奪嫡之路就不能停下,古往今來,沒有聽說參與奪嫡還能夠安穩的在失敗後活下去。梁帝當年奪嫡如此,太子譽王之爭將來也會如此。

第一集中譽王就曾說過“此番再加封兩顆皇珠,若不能再向前一步就只能死路一條了”。因而譽王更需要力量來扳倒太子,不成功便成仁。

對於一直陷入僵局的譽王來說,得梅長蘇者得天下,譽王自然不會放過這個機會。梁帝已經年邁,目前的梅長蘇就是他的救命稻草,所以他比太子一方更努力地拉攏梅長蘇。而太子一方他們在拉攏梅長蘇希望不大時,還想殺掉梅長蘇。相比而言想要瘋狂奪嫡的譽王就是梅長蘇更好利用的人選了。

梅長蘇因為霓凰而與太子陷入敵對方

霓凰郡主是雲南穆王府的長女,弟弟穆青還小,無法握權掌兵,因此霓凰郡主一直在雲南領軍,是軍中強有力的一方勢力。多疑的梁帝想要讓霓凰郡主趕快結婚出嫁好架空她,防止自己被架空。

穆王府的實力,霓凰的能力,全天下誰不想靠近?誰要是娶了霓凰,這駙馬爺的身份誰掂量不出來其中的分量?

不止各國使臣前來求親,譽王和太子也是派自己手下合適的人去贏得這場比武招親,希望通過求娶到郡主而獲得穆王府的軍方勢力。可惜利令智昏的太子和越貴妃,眼看自己的人司馬雷勝利無望,想要使用情絲繞這樣下三濫的手段來逼霓凰郡主就範。

但是這個陰險計劃最終在梅長蘇、靖王等人的幫助下化險為夷。霓凰郡主原是林殊未婚妻,梅長蘇怎可不在意?只因要為赤焰一案翻案,兇險萬分而不可讓人知曉而已。

太子和越貴妃做出這樣的事,也就和梅長蘇結下了仇怨,把梅長蘇推向了譽王,成為了敵對的一方。得不到的麒麟才子,只能毀了,所以他們也是下狠心多次刺殺梅長蘇,欲除之而後快。

除掉太子,靖王才成為儲君機會可能更大

梅長蘇在江湖之中隱忍這麼多年,不斷了解朝中朝外局勢,只想要為赤焰翻案。縱觀大梁的朝廷和金陵城的風氣都是趨炎附勢,參與黨爭忙著站隊之人,做實事的人又有幾個?能繼承當年祁王風骨的唯有靖王了。

此時的太子距離皇位僅僅只有一步之遙,梁帝駕崩,他就是新帝。有皇后又有秦般若相助,圓滑又會變通的譽王花了十年都沒能動得了太子,想要讓三十多歲固執又不懂變通的蕭景琰成為儲君,談何容易。而梁帝年邁,誰也不知道什麼時候太子就繼位了。想要讓靖王安穩的上位爭取更多的時間,就要先讓儲君的位置處於安全,不然就前功盡棄了。

於是梅長蘇想到了驅狼吞虎之計。故意親譽王遠太子,讓譽王扳倒太子,梁帝必然會對譽王變得忌憚。鷸蚌相爭,漁翁得利,梁帝則會扶持靖王來制衡譽王,這時靖王與譽王再爭奪儲君之位就更加安全了。

再看扳倒太子的譽王也已經沒有多少拿得出手的勢力,譽王一方的助力早已被失敗的太子一脈給消耗殆盡,需要慢慢恢復,而靖王也有更多的時間來建立自己的名望與勢力,使奪嫡更有希望。

更容易解決赤焰案的黑手謝玉與夏江

謝玉與夏江都是當年發動赤焰冤案的兩大幫兇,而謝玉站在太子一脈,想要為赤焰翻案,就要解決謝玉與夏江。

恰逢夏江不在朝中,扳倒太子就可以解決謝玉。若是先扳倒譽王,再解決太子,以謝玉和夏江唇亡齒寒的關係,他回到朝堂中必然會與太子合作。靖王在朝中的勢力還不能夠與有著謝玉和夏江幫助的太子相抗衡,難度必然會大大增加。

而先扳倒太子解決謝玉,夏江便孤掌難鳴。有著謝玉的證詞,就沒有那麼難解決夏江了。譽王也不會立馬成為儲君,光憑他有著滑族的血脈,梁帝就必然不會讓其成為儲君,只會讓靖王來制衡譽王。對於擁有軍中勢力的靖王來說,解決沒有軍中勢力的譽王更是簡單許多。

綜合來看,無論從難度,事態發展,還是為赤焰翻案的最終目的來看,梅長蘇都應該表現得親譽王遠太子,先扳倒太子再除譽王才是助靖王奪嫡成功的上上之選。


姒莞萱


“麒麟才子,江左梅郎,得知可得天下。”這是江湖中廣為流傳的話,甚至皇宮之人也有所耳聞。於是乎,覬覦皇位許久的譽王,還有他的死對頭太子,紛紛向梅長蘇拋出了橄欖枝。

梅長蘇何許人也,怎會不知譽王跟太子的心思。他花了十三年時間,未雨綢繆,步步為營,只為將至交好友靖王送上九五至尊的位置,好創造一個理想的天下。

奪嫡之路何其*兇險,一著不慎,滿盤皆輸,勢必要好好籌謀。梅長蘇的計劃是,假意投靠譽王,好借譽王之手搬到太子。然後再解決譽王的勢力。

一心想扶持靖王的梅長蘇,深知靖王不受梁王待見,長期被冷落,皇位繼承人的頭銜,與他無緣。若是梅長蘇一開始就與靖王為伍,懷恨在心底的譽王與太子勢必要為難景琰,到時別說皇位,就是性命也難保。

衡量再三,梅長蘇選擇“曲線救國”的方案。表面上他是譽王的門客,實則他是靖王的謀士。在他的精心籌劃下,太子被廢,譽王與損兵折將,景琰的勢力開始慢慢起來了。

待譽王反應過來,卻發現梅長蘇站在了靖王那邊。曾經被大家視為空氣的靖王,搖身一變,成了跟譽王平起平坐的七珠親王。這讓原來他自始至終,都在被江左梅郎牽著譽王發現自己是在給景琰作嫁衣。

機關算盡的譽王,發現著了梅長蘇的道後,他聯合夏江來陷害梅長蘇,結果夏江也折了進去,麒麟才子果然名不虛傳。

走投無路的譽王,決定謀反,他苦心籌謀那麼久,怎麼可能眼睜睜看著煮熟的鴨子給飛了。若成了他就是天下的王,若敗了,他也認了。

譽王抱著破釜沉舟背水一戰的決心,派兵圍攻九安山,還是梅長蘇,親手斷了他的皇帝夢。敗局已定,譽王在獄中服下毒酒,離開了人世。

譽王是個悲情皇子,他野心勃勃,想當君主,他鬥完太子鬥靖王,卻棋差一招,落得個敗寇的結局,草草收場。


劇來叨


梅長蘇假意選擇譽王,有百利而無一害。



當時的朝廷局勢,梁帝依舊大權在握,膝下兩愛子太子和譽王爭寵。太子是平庸之輩毫無帝王之相,但乃是嫡傳符合封建禮法,譽王聰敏好學又有識人之能,是帝王之才。但實際上在梁帝心目中,他們二人都不算是心目中理想的繼承人。事實上,早在十年以前梁帝就已將自己最屬意的祁王以謀反定罪,在那以後帝王權謀就成了他的全部,他也成為了真正意義上的孤家寡人。對譽王的寵愛不過是出於平衡勢力考慮,對太子的不滿為未必是真的。而靖王雖然勇武有謀,是可造之材,但因為他與祁王的關係,註定被排擠,成為了朝堂的邊緣人物。



這一切,梅長蘇自然心知肚明,他要的是梁帝在位期間徹徹底底的為祁王和赤焰軍翻案,這幾乎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要完成這個任務,靖王必當太子,而且得譽王和太子二人都陷入萬劫不復之地。



如此大的佈局,不容有半分差池,而這第一步至關重要。我相信梅長蘇做出輔助譽王的決定,是瞬間做出的。因為譽王縱然看似得天眷顧,但總歸是弱於太子,但譽王已經走上了奪嫡之路,他渴望人才。而太子,實際上牢牢佔據著上風,他只要頂住一波波暗箭,就能順利登基。在某種角度上,譽王和梅長蘇一樣無退路可走,只有與梅長蘇聯手才會有機會與太子抗衡。也只有如此,最終的結局才會是鷸蚌相爭,靖王這個漁翁得利。



這第一步是最關鍵的,也是別無選擇的。其實整個計劃的精妙之處不在於梅長蘇“選擇”譽王,而在於梅長蘇是如何令譽王對他垂涎欲滴的。從“琅琊榜首、麒麟才子”開始,梅長蘇就一步步為自己造勢,投入譽王麾下看似是順勢而為,實則蓄謀已久。這一切的事情,都在麒麟才子心中。

接下來是事情,果然就按照梅長蘇規劃好的方向發展,一樁樁一件件,環環相扣。直到譽王與靖王覆滅,直到靖王成為梁帝的唯一的選擇,直到梁帝也無可奈何,知道祁王和赤焰軍全都沉冤得雪。


快客騎手


在梅長蘇的心裡他一直想扶持的都是靖王,因為靖王是個寧折不曲的人,梅長蘇和他是多年的好朋友,瞭解他的性格和為人,但是梅長蘇不會表現出來,靖王沒權沒勢,他一出來就扶持靖王,就是和太子譽王做對,太子有幾個重要部門支持,譽王也有幾個重要部門支持,靖王啥也沒有,根本做不成大事,所以梅長蘇假意投靠譽王,譽王是個急功近利的人,只要梅長蘇一暗示,他就會拿出來大做文章,用譽王的勢力滅掉太子的勢力,倆虎相爭,必倆敗俱傷,那麼靖王成了受益者,但這個靖王一直都不受皇帝重視,所以他們也沒有放在心上,以至於後來靖王的勢力比他們還大,他們才發現已經晚了。所以梅長蘇接近譽王只是利用譽王的權利和太子相爭而已,讓靖王得利。





miss姚愛上水


很高興由我來回答這個問題。《琅琊榜》相信大部分人都看過。那麼一開始梅長蘇為什麼要親譽王而遠太子呢?

我覺得原因有二。第一,看過這部劇的人應該都知道,梅長蘇就是當年赤焰軍的少帥林殊。而寧國侯謝玉是太子奪嫡大戰中至關重要的人物。可以說是太子的心腹。十二年前謝玉為了一己之私帶兵屠殺赤焰軍。所以說謝玉就是林殊(梅長蘇)的仇人,不單單是家仇,七萬軍魂慘死謝玉刀下,赤焰軍全軍覆沒,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拜他所賜。萬幸林殊(梅長蘇)沒死,所以梅長蘇肯定要遠離太子,因為他不可能和自己昔日仇人為伍來幫助太子。

第二,太子當時已是儲君,相比譽王,太子對靖王的威脅更大。梅長蘇想要扶持的始終是靖王。因為靖王和自己的關係匪淺,梅長蘇相信靖王一旦上位必定能夠重查當年赤焰舊案,能夠還原當年真相。當時單靠靖王的力量無法和太子抗衡。所以梅長蘇要先借助譽王的力量來動搖太子的地位。所以我們不難看出梅長蘇要先親譽王遠太子。


靜靜劇院


事實是他只在在兩人間周璇,利用他們兩個,所謂的親譽王遠太子,我是不認可的。誰都知道他心目中的人選是靖王,而且靖王是唯一的人選。所以,具體親誰遠誰都是不重要的,只是可能時機恰好合適,親任何一個就可以讓另一個和他針鋒相對,而針鋒相對的後果必然是兩敗俱傷,這樣林殊就自然坐收漁利。這樣不費力氣,卻成達到目的的行為何樂而不為,如果太子更有招,更粘人,更胡攪蠻纏,林殊也可能會親太子而遠譽王。結果已經定了,過程中的親遠有什麼重要呢。


change安然


在《琅琊榜》中,梅長蘇當之無愧是一個絕頂之才。他憑著自己絕高的才智創立了江左盟,讓天下許多有才之士為他出力。很多人都為他折服,但當初梅長蘇說出自己想選靖王時,靖王卻大笑不止。

當初梅長蘇作為謀士初進京城,太子和譽王是京城的兩大勢力,人人都以為梅長蘇會在太子或譽王當中選一個人,但是梅長蘇偏偏選了靖王。

一開始,靖王也如很多人一樣,覺得梅長蘇會在太子和譽王當中選出一個來扶持。所以他特意去到梅長蘇的住處,印證自己的想法。

當梅長蘇鎮定自若地說出自己相扶持的是自己的時候,靖王很震驚轉過頭來看著梅長蘇,他以為是他自己聽錯了。在確定是真的之後,靖王卻大笑不已。

其實靖王這笑包含了很多含義了。第一如他自己所說的,自己的母親靜妃只是一個次嬪,沒有顯貴的外戚。而他自己並不受寵,又不是親王,在朝中無半點人脈,處境十分艱難。

第二是因為靖王還未真正認識梅長蘇。因為備受冷落,就連蘇哲其實是江左盟盟主這件事情靖王也是後知後覺。無心皇位的他可以說是對梅長蘇一無所知。

在金陵城中,太子和譽王的勢力非常強大。大家都認為必定是他們其中一個拿到皇位。不知道梅長蘇實力的靖王認為單靠一個江湖的梅長蘇無法撼動他們的地位,所以這笑也帶了一點不可思議的味道。

第三也是因為梅長蘇,在前面,靖王就質疑過作為江左盟盟主的梅長蘇竟然甘心只當一個謀士,而梅長蘇想要居於高堂,流芳百世的回答顯然讓靖王有所不屑。

而這樣一個“世俗”之人卻說要捧自己上皇位,靖王這時候覺得梅長蘇的如意算盤是打錯了,畢竟他自己對皇位並無半點意思。他認為梅長蘇想要流芳百世的願望是不可能達成了。這笑又帶了點譏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