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冠希:從未離開,時時在場

關於陳冠希,曾經網上有一句流傳很廣的話:“你不在,江湖一直有你的傳說;而當你回來,江湖仍是你的江湖。”

可以稱得上是傳奇的陳冠希,在經歷了10年的跌宕後重新歸來,傳奇依舊是傳奇,但陳冠希早已不是Bad Boy,對於他來說,藝術家、設計師、好爸爸、好老公這些標籤是成長,而嘻哈歌手這個身份卻是初心。

陳冠希:從未離開,時時在場

1980年出生的陳冠希已經快四十歲了,他不僅錯過了香港電影黃金時代最後的餘暉,還錯過了作為演員最精彩的十年。

哪怕他在婁燁的鏡頭中嘗試回來,可依舊不被允許留下任何符號,連聲音和名字都被視為不得廣而告之的洪水猛獸。

他作為演員的所有可能,已經徹底被那樁「醜聞」抹去了。

一切只能停留在想象,那是所有人包括陳冠希自己都遙不可及的一種可能。

陳冠希:從未離開,時時在場

嘻哈歌手這個身份是初心

陳冠希的音樂可能在大多數人眼裡是並不熟悉。

流行?Hippop?與他合作的“歌神”也不在少數,張國榮、陳奕迅、陳奐仁、熱狗.....

他的《即影即有》拿過排行榜冠軍,《戰爭》的傳唱度也很高,2010年的專輯《confusion》裡面的《salute》《I can fly》等作品大多數都是他自己作詞。他還找杰倫和熱狗幫忙,整張專輯的含金量都非常高!

陳冠希有著對音樂純粹的熱愛和執著,眼裡容不得沙子的他還公開diss《中國有嘻哈》。

陳冠希會為了維護Hip pop的尊嚴,在《中國有嘻哈》大火時,質問:“十幾年前,我們真正在做hiphop的時候,你們在哪!”、“hiphop商業也沒有關係,但是你得知道應該把誰放在前面!”

陳冠希:從未離開,時時在場

可以說,陳冠希是國內最早接觸hip hop的那撥人,他也曾說過hip hop是“他爸”,教會了他很多東西。

陳冠希一直是認真做音樂,非常嚴肅認真的態度在玩hip hop,做原創音樂,在音樂上的“死磕”也成為他高質的原因。

而且陳冠希總能給我們一些出其不意的驚喜。

陳冠希:從未離開,時時在場

歸屬感是自己給的

如今,當談起“歸屬感”這個話題,陳冠希會說:“之前香港是我家,如今只是一個我公司存在的地方。現在,我家在洛杉磯。”和曾經被明星光環圍繞的日子相比,洛杉磯讓陳冠希第一次直面最普通,對他來說卻是全新的生活。

我在洛杉磯什麼也不是,不是明星。去餐廳沒有人會讓我優先,去店裡沒有人會給我折扣和免費。在家裡我自己洗馬桶,每一個事情都要自己去做。很多人可能會覺得,哇,那你之前生活應該蠻幸運的吧?一方面是幸運,但另一方面,那樣的生活也寵壞了我,我就覺得我像個小皇帝一樣。”

洛杉磯沒有壓抑感,給陳冠希提供了很多的空間。“如果我去的是紐約,未必會有今天的改變。”陳冠希覺得,洛杉磯救了他,讓他主動地去學習新東西。

陳冠希:從未離開,時時在場

在洛杉磯,陳冠希把精力投入到建立自己的服裝品牌。這個想法的最初動機發生在2001年。在一次記者會上,身處娛樂圈的陳冠希發現自己的合約發生變更,而自己卻比外人知道得還要晚。在那一刻,陳冠希對娛樂圈產生了懷疑:“如果我要做娛樂圈,不可以這樣玩下去,因為這樣我會沒有我自己了。”

意識到這件事後,陳冠希離開香港,去了東京,並在那裡認識了他在服裝領域的偶像藤原浩,藤原浩建議陳冠希拿出一些精力放在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上。再次回到香港後,陳冠希在拍了廣受好評的《無間道》的同時,也開了自己的店。

陳冠希:從未離開,時時在場

正是做生意這件事讓他覺得,自己的生活和工作能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裡。就算“藝人陳冠希”就此不見,他依然有自己的事業,依然對自己的生活握有決定權。“我做不做娛樂圈都可以過得很好。在娛樂圈,我也不是為了錢和光榮,而是因為我想做。很多人都會有很多夢想,如果我有五個夢想,達到兩三個我已經算很成功的了。所以,我不一定要勉強自己去過一些困難或者不開心的日子。”陳冠希說。

香港導演楊龍澄是陳冠希多年好友,幫他拍過30多個MV,他眼中的陳冠希是個好奇心和求知慾極強的人。“每次見面,他都有新的東西給我看。包括衣服、藝術品、電影、歌劇、音樂,他喜歡文化領域的東西。見到他喜歡的藝術家,就會問問題。有好奇心的人,是不停地升級的。” 楊龍澄說。

陳冠希:從未離開,時時在場

“hip-hop教會我一切”

很難說是hip-hop影響了陳冠希,還是陳冠希選擇了hip-hop。
陳冠希說,他對女人的態度,有一個很矛盾的地方。他內心中柔和的一面,來自媽媽和兩位姐姐;很男人的一面,則來自於hip-hop。

陳冠希9歲離開溫哥華,來到父親生活的香港。在香港生活的那幾年,陳冠希是孤獨的。從前一直陪他的媽媽和姐姐,只有在聖誕和暑假的時候能夠見面。司機龍哥是最常陪在他身邊的大人,另外,還有一個幫他打掃衛生的工人經常見面。

也是在9歲這一年,他開始迷戀hip-hop,乖孩子陳冠希漸漸變得放任自流。“到香港之後,包括後來在紐約,我會看hip-hop的電影、舞步、塗鴉。而hip-hop的歌會影響我怎麼走路,怎麼穿衣服,怎麼跟一個女生做愛,這些就好像都藏在歌詞裡面。所以我對女生的態度也受到了hip-hop的影響。hip-hop說no respect for woman。我整個人一下子變了。大概十六七歲時,我就開始變成一個比較瘋的人。”

陳冠希:從未離開,時時在場

在香港那幾年,陳冠希就讀於國際學校。“香港是個大城市,讀國際學校的家庭應該是比較有錢吧,這樣的家長大部分都在努力工作,沒有很多時間陪自己的孩子,會覺得把孩子放在國際學校就放心了。”事實上,錢、自由和國際化的香港讓陳冠希和身邊的朋友更容易失控。從溫哥華到香港的國際學校,再到紐約的生活,陳冠希學rapper的生活方式和歌詞裡那些叛逆的活法。

蘭桂坊酒吧林立,聚集著各色人種。夜幕降臨後,人們會在這裡釋放躁動。這是陳冠希經常混跡的地方。每到週五週六,陳冠希會帶一幫朋友出去玩,他也發現,在這裡他會遇到很多學校的同學。

陳冠希:從未離開,時時在場

在溫哥華,未成年陳冠希很多地方不能去,很多東西買不到。在美國,19歲以下也很難買到酒。90年代的香港給了他完全不一樣的體驗:“香港沒有人理,只是賺錢。這個城市只是錢錢錢錢錢……我們有手提電話,如果有錢也可以很容易找東西、找事情。我學到了很多壞習慣,抽菸啊、喝酒啊、出去玩啊……在香港,我16歲就能夠去一些20歲才能去的地方,那個時候,我們過的日子,已經像是20多歲的人在過的日子。”

這麼多年過去後,陳冠希好像是在說另外一個自己:“這樣的經歷,也好也不好。好的地方是,我到了20多歲已經全都經歷過了,而很多人在中學時候全部都在忙著考一百分,到了大學他們才瘋了。不好的地方是,有些人太年輕碰到一些事情是不瞭解的,不知道怎麼控制那些事情。”

陳冠希:從未離開,時時在場

陳冠希:從未離開,時時在場

陳冠希:從未離開,時時在場

陳冠希:從未離開,時時在場

隨著年紀漸長,陳冠希對hip-hop和它背後的文化內涵有了更深的理解。如果說曾經的他是因為叛逆而叛逆,現在的他更多的是對看不慣的事情發聲和批判。而這些批評又常常招致非議。“所有坦白的人都是討厭的。”楊龍澄站在陳冠希這邊。

前陣子,國內有檔關於嘻哈音樂的真人秀節目熱播,因為一些惹爭議的言論,陳冠希又被推到了風口浪尖。“我沒看完,只看了一些些就覺得不用看了。”陳冠希覺得,那只是一檔節目,用來代表整個嘻哈文化是危險的,沒有人發聲,他要站出來說句實話。

陳冠希:從未離開,時時在場

那件事和那些日子

很多年前,陳冠希住在香港山頂,可以俯瞰整個香港,那會兒他的演藝事業正如日中天,覺得整個香港都是自己的。有次,楊龍澄去找他玩,兩人不知聊了什麼,陳冠希站在那,突然衝著山下的整座城市大喊:“我永遠都不會離開這個地方,除非他們逼我走。”

楊龍澄錄下了這段話,幾年後,這段話似乎成了一句預言。

2008年一件驚動整個香港娛樂圈的事發生在陳冠希身上,後來,那件事有了個專有名字,媒體和公眾把它稱作“豔照門”,但對於陳冠希來說,他更願意用“那件事”來講述和那段日子有關的一切。

陳冠希:從未離開,時時在場

此前,陳冠希一直是一代年輕人心中“痞帥”男孩形象,他放蕩不羈的作風也吸引了大批渴望與眾不同的青年。“那件事”發生後,這些成就他的風格和符號卻都成了某種道德和作風不良的佐證。

那些成就你的事,最終也能毀了你,陳冠希的經歷再次驗證了娛樂圈這條定律。

如今回憶起多年前的那場風波,陳冠希已經可以站在一個客觀的視角。事情剛剛發生時,陳冠希道歉過,但在過去的十多年裡,他自始至終都只抱歉於事件本身給其他當事人帶來的極大的困擾,以及為年輕人做了壞的榜樣。但對於自己的生活方式,他不覺得錯,更不覺得應該向任何人交代。

陳冠希:從未離開,時時在場

回過頭再看這段改變自己人生軌跡的經歷,陳冠希覺得,那未嘗不是給了他一個機會,一個及時踩剎車自我挽救的機會。事實上,在“那件事”爆發之前,陳冠希的狀態已經不太好。爆紅讓他一下子迷失了自我。陳冠希回憶:“我給娛樂圈洗腦了,覺得我最屌,我最重要。我去拍電影都不看劇本,劇本要看我,你懂我意思嗎?這是什麼態度啊?這個是不好的態度。所以,那個時段之前,我這個人已經不好了,要改變一下。”

陳冠希口中的“改變”不是向眼前的娛樂圈低頭,而是讓自己重新思考,找一條更適合自己的路。離開香港獨立居住在洛杉磯的那些日子,除了努力發展自己的服裝事業,他做慈善,為的是給自己低落的情緒找個療愈的出口。他也嘗試尋找一些拍電影的機會,但“那件事”的餘波讓拍電影困難重重。

陳冠希:從未離開,時時在場

有時候,陳冠希覺得自己很尷尬、很醜,像一個沒人跟他玩的小孩子,被拒之門外。“就算我站出來笑著裝作無所謂,回到家裡痛苦還是存在。我不能去逃避,而是要面對,不然總覺得有人認為我勉強地想回到那個娛樂圈。我告訴自己,要想想下一步要做什麼。我家人也告訴我,不要因為別人就放棄你自己熱愛做的事。”2015年,VICE為陳冠希拍攝了紀錄片《觸手可及》,在片中,他第一次坦露自己想重回娛樂圈的原因——他打心底熱愛電影,想再做回演員。

陳冠希:從未離開,時時在場

但是,那件事對他的影響是毀滅性的。演藝事業幾乎劃上了休止符。08年之後,他再也沒有拍過一部電影。音樂方面也是,儘管他如此熱愛Hip Hop,但所有獲獎、提名記錄全部集中在本世紀初的那幾年。他被憤怒洶湧的民意抹去了。

陳冠希還想拍戲,可他坦言不想再沾染娛樂圈了。
他在微博上只關注了兩個人,一個是自己的潮牌店,一個是老婆秦舒培,他和娛樂圈的明星沒有交集。

可大眾的目光沒有放過他,對娛樂圈來說,陳冠希時時在場。

陳冠希:從未離開,時時在場

這兩年發生在陳冠希身上的大都不是什麼好新聞:罵林志玲、和余文樂battle、炮轟《中國有嘻哈》、和孫笑川的粉絲約架……
他還數次被媒體點名說在正常的採訪環節都會爆粗口。

好像每一次,大眾稍微對他的態度緩和一點,就有這樣的負面新聞出來。

如果要用角色形容,我覺得2008年以前的陳冠希是《千機變》裡的吸血鬼,天真無邪。

他春風得意,又那樣年輕,就算不是個好男孩,也只是有點小壞而已。

陳冠希:從未離開,時時在場

或許,被歲月溫柔了的陳冠希,確實樂此不彼的在普通人的生活中扮演著好丈夫、好爸爸的角色,但是這個斜槓青年還有很多的願望在一點點實現:“做藝術展,做專輯,嘗試很多東西,我的野心還在,我想要好的生活。”

壞小子已然成熟,Bad Boy也已經笑看風雲,但是少年陳冠希卻沒有老去:“我還有那種陳冠希的“火”在裡面,我覺得我到了五六十歲都會有,這個就是我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