佩服!二本本科生以共同一作發四大名刊PNAS,每天做14個小時實驗

佩服!二本本科生以共同一作發四大名刊PNAS,每天做14個小時實驗

田廣梅

2018年4月,世界四大名刊之一的PNAS美國科學院院報)雜誌在線發表了題為New class of tranion factors controls flagellar assembly by recruiting RNA polymerase II in Chlamydomonas(衣藻中通過招募RNA聚合酶II控制纖毛組裝新的轉錄因子) 研究論文,研究第一次報道了單細胞真核生物中轉錄調控纖毛相關基因表達的分子機理,還定義了一類全新的轉錄因子,解決了困擾該領域近半個世紀的科學問題。

在這篇論文中,江漢大學的胡長峰教授為通訊作者,李麗麗(教師)、田廣梅(本科生)和彭海(教師)為本文共同第一作者。田廣梅作為本科生,成為該文的共同第一作者。此外,她還就此研究參與申請了8項專利。也因此獲得了直接攻讀北京大學博士研究生錄取資格。這也開創了江漢大學自成立以來,沒有保送資格,本科生以保送方式攻讀頂級名校直博生的先河

佩服!二本本科生以共同一作發四大名刊PNAS,每天做14個小時實驗

其實,這個成績來之不易,也是田廣梅應得的。自大學以來,她每天除了上課和睡覺,其餘時間都待在實驗室。三點一線,幾乎沒有週末和寒暑假,經常早上6點多便去到實驗室,晚上11點多才離開,平均每天在實驗室呆14個小時以上。

能繼續在實驗室裡做科研,是一種幸福

——田廣梅

首開先河

本校首個本科生免試直博北大

每天一大早,穿著白大褂的田廣梅就在北京大學的實驗室裡開始了當天的RNA提取實驗,她熟練地將組織塊放入研缽中,加入少量的液氮後再迅速研磨,重複三次後,將組織樣品放入試劑中,用電動勻漿機充分均漿……

佩服!二本本科生以共同一作發四大名刊PNAS,每天做14個小時實驗

田廣梅

這個熱愛科研的女生從大二開始,便在江漢大學參與到科研中,在衣藻纖毛基因的研究上取得了里程碑式的突破,以共同第一作者在美國科學院院報上發表研究論文,參與申請了8項專利,獲得了免試推薦攻讀北京大學博士生的資格。自上月底在江漢大學參加完畢業典禮後,田廣梅就一頭扎進了北大的實驗室裡。

“衣藻是單細胞真核生物,纖毛是突出於細胞表面的細胞器,存在於人體的大部分細胞中。纖毛缺失可能引發人體一些疾病如多囊腎病、不孕不育症等。”田廣梅是江漢大學2015級生命科學學院園藝專業學生,從大二起就在學校的系統生物學研究院,跟著胡長峰老師課題組研究起了衣藻纖毛。

佩服!二本本科生以共同一作發四大名刊PNAS,每天做14個小時實驗

江漢大學

早在上個世紀60年代,科學家就發現轉錄調控對纖毛的組裝起著決定性的作用,但轉錄調控纖毛組裝的作用機理一直困擾著大家。田廣梅所在的課題組以衣藻為模式生物進行了研究,去年4月,在世界四大名刊之一的PNAS(《美國科學院院報》)雜誌在線發表了研究論文,第一次報道單細胞真核生物中轉錄調控纖毛相關基因表達的分子機理,還定義了一類全新的轉錄因子,解決了困擾本領域近半個世紀的科學問題

在這篇論文中,胡長峰老師為通訊作者,田廣梅作為本科生,與其他兩位老師一起成為該文的共同第一作者。此外,她還就此研究,參與申請了8項專利。由於在本科期間的突出科研成績,在江漢大學系統生物學研究院王衛華等老師推薦、指導下,田廣梅獲得了直接攻讀北京大學博士研究生錄取資格。事實上,江漢大學暫無保送資格,她的直博北大則開啟了先河。

佩服!二本本科生以共同一作發四大名刊PNAS,每天做14個小時實驗

堅定堅持

每天呆在實驗室14小時以上

自從初中接觸到生物學以後,田廣梅便被各種形態各異的細胞生物所吸引,萌生了想要深入瞭解這些生物的想法,大學更是毫不猶豫地走進了實驗室。3年來,她過著三點一線的生活,每天除了上課和睡覺,其餘時間都待在實驗室。她幾乎沒有週末和寒暑假,經常早上6點多便去到實驗室,晚上11點多才離開,平均每天在實驗室呆14個小時以上

佩服!二本本科生以共同一作發四大名刊PNAS,每天做14個小時實驗

為了篩到想要的突變體,田廣梅連續幾個月,每天從早上一直篩到晚上。大二時,有十幾個同年級同學和她一起在實驗室。漸漸的有人放棄了退出了,到了大三還剩下4位同學。到了大四就只剩下她一人。看到同學們紛紛離去,她也曾動搖過,但想起自己的理想,還是選擇了堅持。


在田廣梅看來,做科研就像挖寶藏一樣,可能你走了很久還是一無所獲,但當你成功的那一瞬間是很激動的。“當我做一個實驗失敗了七次時,我也想過放棄,也感到深深地無助。”她坦言,每一次發現一個問題並改正,當完善了所有的細節時,第八次實驗成功後的喜悅,讓她領略到了科研無法言說的美妙。

勤奮刻苦

做一個質樸而有用的人

她很勤奮刻苦,印象最深的就是她總呆在實驗室裡,每天一直呆在最後,很沉著地不停地做著實驗。”江漢大學教授胡長峰是田廣梅的導師,一路見證了她的所有付出。

可能女孩子做科研會很辛苦,但只要是做自己喜歡的事,再枯燥也覺得有意思。”選擇科研,是跟從田廣梅的內心,她始終保持認真嚴謹的學習態度,爭取把課堂效率提到最高。她認為,只有腳踏實地地努力,在做任何事情的時候儘量把效率提高,才能省下更多的時間用到有價值的事情上。在感到疲憊枯燥是,學會調節是很重要的。她經常在出去散心、聽聽音樂來緩解內心的苦悶。

佩服!二本本科生以共同一作發四大名刊PNAS,每天做14個小時實驗

談及到本科生做科研早不早時,她表示,學習知識不存在早晚,本科生開始做科研,一點也不早。“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直到她從江漢大學畢業的前夕,依舊在抽空繼續研究。目前已經在北京大學呆了近一個月,依舊是三點一線,教室,寢室,實驗室,日復一日。“做一個質樸但對社會和國家有作用的人。”她表示,希望自己能夠繼續保持一顆平常心,堅定信念,繼續走好科研之路。

佩服!二本本科生以共同一作發四大名刊PNAS,每天做14個小時實驗

8項專利:

  • 萊茵衣藻RFC1基因在調控衣藻鎘耐受性中應用
  • 萊茵衣藻g3280.t2基因在調控衣藻鎘耐受性中應用
  • 萊茵衣藻KCN4基因在調控衣藻鎘耐受性中應用
  • 萊茵衣藻LRR基因在調控衣藻鎘耐受性中應用
  • 萊茵衣藻TRIP12基因在調控衣藻鎘耐受性中應用
  • 萊茵衣藻Cre03.g157400.t1.2基因在調控衣藻鎘耐受性中應用
  • 萊茵衣藻Cre01.g046237.t1.1基因在調控衣藻鎘耐受性中應用
  • 萊茵衣藻VMPL1基因在調控衣藻鎘耐受性中應用

Q:很早就進了實驗室,你從上手到熟練操作是經歷了怎樣的過程?

A:因為經驗不足,開始進去的時候肯定不會上手做實驗的,先跟著老師和其他的一些師兄師姐學習,先把大概的實驗體系和步驟都看會並且融會貫通,一般實驗都有三到四個獨立重複,老師會先做一到兩個,等做到最後一個的時候可以跟老師說自己想嘗試一下,畢竟做重複實驗對正式實驗來說是不影響的,可以用它來練練手,等到實驗做到非常漂亮了就可以跟老師提出想做獨立地實驗或者相關項目,如果不好意思直接跟老師說的話也可以直接跟師兄師姐說,他們都會幫忙轉達我們的意思。

Q: 你的實驗室項目是跨專業的,難度很大,你是怎樣克服了呢?

A:首先做科研得自己感興趣才會投身到裡面去。跨專業不怕,只要你有這個想法並且願意去做這個事,不要認為自己是跨專業就比別人差,自己的內心得過這個坎,不管是否跨專業你都可以克服。換句話說,只要大家動手做,都可以做好,因為科研是一個長期的過程,要肯花時間,畢竟是長期積累的過程。

Q: 當你做科研時,勞累或者煩惱的時候會怎麼做呢?

A:我覺得光靠放鬆是不能解決問題的,第一重要的是調整心態,否則一切的放鬆其實都沒有很大的意義,短期的有用不能解決長期的問題。等平靜下來以後再想這個實驗是為什麼做不出來,想清楚了再去做。把這個瓶頸放一放,不讓自己的心理壓力過大,否則只會適得其反,在此基礎上再加上自己的放鬆方式,比如我喜歡唱歌,當然,其他略帶發洩性質一類的也都可以。

獨家申博歷程,一字一句皆忠告!



Q: 直博生是你早已定好的目標還是說是後來才一步步地定下來的?

A:大學四年說慢也慢,說快也快,一開始是肯定沒有想到有這種機會的,但我大一剛進校我就開始做實驗,因為我清楚自己四年以後需要做什麼,我想在科研上面有一個自己的小成就,所以我剛開始想的就是按照常規的流程,做實驗和考研。但是等到大三發表了文章,北大那邊又正好關注到了,就開始去申請了。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整個申請過程花了大半年。你需要把目前的一些小目標訂好,在小目標一個個完成以後再一步步的定一個大目標,畢竟一口吃不成一個大胖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