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別“自殺式”陪娃寫作業,家長先花20分鐘做這6件事

在媽媽們中流傳最廣的一句話就是:我上輩子到底造了什麼孽,這輩子才要陪孩子寫作業!

其實陪伴孩子寫作業並不需要耗費多大的精力,只要讓孩子養成好的學習習慣,就不需要我們操心了。而小學階段是孩子養成學習習慣的“黃金時期”,一旦錯過就很難彌補。

很多家長都會問:回家後孩子究竟該先幹什麼,該養成什麼樣的習慣呢?我們要怎麼幫助孩子呢?

今天給大家準備了寫作業六部曲,希望我們可以和孩子一起努力,培養學習的好習慣。

告別“自殺式”陪娃寫作業,家長先花20分鐘做這6件事

一、學習之前先熱身

孩子回到家後先換好衣服、拖鞋,換好衣服後就要去洗手。在寫作業前去衛生間,解決自己的問題,擦掉臉上、身上的汗等。

回家後先不要急急忙忙寫作業,先做好這些準備工作。

一方面讓孩子在準備的時候有空閒,可以歇一歇;另一方面,無形中給孩子一個提示“該準備的都準備好了,等會不要寫一會兒就找藉口去洗手間”。

二、擺好文具再學習

先把今天寫作業需要用的文具擺放整齊,最好是按照使用率依次擺放,例如數學、語文書和練習本方一側,其他書籍放另一側。

這樣寫作業前就會準備好,孩子也不會出現寫作業的時候東翻西找的現象。

一個會整理自己物品的孩子,他的思維也會有條理性,有條理性的孩子一般學習都會不錯。將所需要的書本、文具擺放好再學習,給學習增添了儀式感。

告別“自殺式”陪娃寫作業,家長先花20分鐘做這6件事

三、作業前要先複習

寫作業前應該先將今天學過的複習一遍,不復習就寫作業,會很慢。作業可能是完成了,但是,並沒有學會,並沒有融會貫通。

看得挺忙乎,沒有踩到點子上。瞎忙乎。心思的重點在作業上,而不是在學習上。本末倒置。

一定要先把知識,從課本里記到腦子裡,然後再去寫作業。

四、理順作業思路

要想好先寫什麼,再寫什麼,把哪門科目放到前頭,哪科放在最後。一定要理清學習的順序和花費在不同科目上的時間。

如果發現孩子回家後先寫“抄英語單詞”這種簡單的作業,一定要讓孩子更改學習順序。

正確的做法是:先完成中等難度的作業,再完成高等難度的作業,最後寫簡單作業。

即先寫試卷之類的需要思考的作業,然後開始背誦課文,最後再抄寫單詞。

為什麼呢?

因為孩子剛開始寫作業的時候沒有完全進入狀態,先寫簡單的作業容易讓孩子過於放鬆;先寫較難的作業會讓孩子感到有壓力。 等到學習進入狀態,再進行較難的作業,例如背誦課文等;等最後孩子感到疲累了,再寫抄寫單詞這種不需要動腦子的作業。

告別“自殺式”陪娃寫作業,家長先花20分鐘做這6件事

五、不做孩子作業的監工

我們千萬不要盯著孩子做作業,一旦發現有問題,或字寫錯、寫歪了,一邊幫著孩子塗擦,一邊批評、埋怨。

因為這個時候,家長再怎麼說教,他是聽不進去的,也是改不過來的。

建議做法:首先過問一下有多少家庭作業,然後叫孩子自己去做,我們輕手輕腳地做自己的事,不輕意打擾孩子,等他做完了再檢查。

六、不要替代孩子思考

孩子的學習能力有限,需要大人的誘導和培養,不是所有的孩子都不需家長點撥不會做的習題或“爬坡”難題,家長作出相應的輔導和點拔,是必要也是必須的。

當孩子遇見難題向我們求助時,我們先讓讓孩子自己反覆讀題。

許多題目並不難,只是孩子缺乏耐心閱讀原題,往往只看了一遍就想放棄,這是一種消極的心理暗示。

孩子不會做的題,大人堅持讓他“再讀一遍”、“再讀一遍”……不輕意告訴他,這種鼓勵式的讀題法是能夠“逼”出孩子主動學習的興趣,從而獲得自信。

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否養成好的學習習慣極其重要。

孩子有好的習慣,堅持下去提高成績就是小菜一碟,所以我們要陪伴孩子一起養成這六個好習慣,讓孩子體會到自主學習的樂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