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樣的人每週都去live house?

什麼樣的人每週都去live house?

喜歡去live house的人,經常會發現這樣一種情況:總有那麼一群固定的人,穿著奇裝異服天天聚在那聊天,喝酒。

他們不像是專門來看演出的,也不像專門來喝酒的,到地兒就四處打招呼,反而像生活在那的樣子。

什麼樣的人每週都去live house?

是的,對於那些痴迷於音樂的人來說,live house就像他們的家一樣。即便你不會任何樂器,沒有音樂功底,只要對音樂抱有熱情,這裡的人都不會拒絕你。

有的人在這裡瞭解到了一些具象的音樂風格,有的人變成了和酷逼一樣的酷逼,還有的人甚至在那學會一門樂器。

什麼樣的人每週都去live house?

生活在都市的大部分年輕人每天忙著工作,在百忙之中抽出一點時間,在自己搭建的世界裡做自己,這很重要。

在公司聽領導安排工作,結了婚在家裡聽媳婦策劃生活,長輩要指導你人生方向,和同事說話要慎重……年輕人能做自己的時間不多。

與其說那些人喜歡live house待著,倒不如說他們是喜歡在自由裡待著。當他們蹲在live house門口喝一瓶啤酒,和朋友肆意聊著喜歡的東西,跟著音樂發會兒瘋......

那時候他們才能真正感覺到做自己的快樂。

什麼樣的人每週都去live house?

有人堅持吃外賣,把做飯的時間用來做自己喜歡的事,也有人喜歡熬夜晚睡,透支自己的身體去做想做的事,充盈自己的靈魂。

人是很容易被影響的,也很容易麻木,但是如果說能真正堅持做自己,是很難得同時也是很幸運的。

堅持不在於事情的大小,而在於堅持本身,它能讓你在有限的時間感受到自己無限的存在。

什麼樣的人每週都去live house?

要知道人是無法拒絕真正感興趣的事情的,你可以讓自己暫時放下,但只要一天沒有真正上手去做,它就永遠在你腦海中閃爍,盤旋,週而復始。

為了堅持做喜歡的事情不顧一切,這樣的人從古至今在各個行業層出不窮。

特別是對於年輕人來說,很多時候興趣往往更重要,像大學畢業去美國馬薩諸塞大學讀研,又回北大繼續深造的鞠起。

他在無數的行業裡選擇了音樂,也在堅持音樂的道路上,找到了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

什麼樣的人每週都去live house?

幾乎每週都有作品,並且創作風格豐富多變,像鞠起這樣的音樂人,你可以說是真正喜歡這份事業,並且把它放在了心中。

2003年自學吉他並寫出第一首歌,2007連發3張自制專輯,直到2010年受邀成為水木年華天津見面會演出嘉賓之後,之後便開始連續蟬聯豆瓣音樂人收聽冠軍,豆瓣阿比鹿音樂獎年度流行音樂人,和年度創作得主。

然而看似學業有成,又這麼順風順水變成音樂人的他,在音樂事業上並不是一帆風順的。

什麼樣的人每週都去live house?

和所有的家庭一樣,鞠起的父母一開始,希望他找一份穩定的工作,不希望他浪費青春。

不讓鞠起做音樂,無非是怕他以後過得不好,但隨著他的堅持和時代改變,家人的觀念也開始改變了。

現在中國的音樂行業,在像滾石一系列的唱片公司,以及千千音樂等平臺的努力帶動下,已經拓寬了很多,音樂在民眾心裡的重要性,被推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談起鞠起對職業規劃的看法,他很堅定,“一件我自己喜歡,並且能做好的事情,就是最合適的職業了。”

什麼樣的人每週都去live house?

談起鞠起的創作心得,他說這多虧了自己身處在一個慢時空裡。

看著每片樹葉相似卻截然不同的紋路,沙堆上每粒細沙的精緻之美,他把自己捕捉到的微小情緒,被人忽略的情緒加入到了自己的音樂裡。

他希望時間更慢一點,因為在他放慢的時間裡能看到更細膩的東西,那是一種比平常更深沉的意義。

現在鞠起30歲了,發行了真正意義上的第一張專輯,想要鑄就經典的他,還不著急。

如果說鞠起的堅持,是一種陽光正向的努力,那麼同樣是作為音樂人的達西,他的堅持更像是一種劍走偏鋒的歇斯底里。

這個會讓你誤認為是“偶像派”的九零後大男孩,自己包攬了個人首張專輯的全部詞曲創作。

什麼樣的人每週都去live house?

達西的真名叫做高翔,小時候是名副其實的搗蛋鬼,他也常常因此被父母暴打,親戚鄰居都拿他有點沒辦法。童年的經歷,讓他或多或少覺得被冠上了壞孩子的影子。

達西他下課後經常去工廠,拿掃把當作麥克風給工人們唱歌。由於大家都很喜歡他的歌,讓他覺得自己不再是一個一無是處的壞孩子了。

從那以後,他決定一定要從事音樂行業的工作,便成了現在的達西。

什麼樣的人每週都去live house?

就這樣,他參加了藝考,考上了川音。在大學期間,他執著地沉迷於音樂,寫詞作曲,愛上了京劇、河南梆子、川西號子,喜歡上了各種樂器。

大二的時候,他參加“星動亞洲”的選秀。雖然沒有取得很好的成績,但這次比賽讓他更加堅定走原創音樂的道路。在做偶像和做音樂之間,他最終選擇做一名踏踏實實的幕後音樂人。

大學期間他甚至克服重重困難,開了一間錄音棚。

什麼樣的人每週都去live house?

大四時他參加了滾石原創歌手大賽。後來,他一路拿下冠軍,簽約了滾石,成為了滾石旗下的歌手,從幕後又走到了臺前。

有人對當下華語原創音樂的現狀感到失望,但達西卻對華語原創音樂的未來充滿希望。

目前原創音樂不論是政策支持,還是人才成長都在慢慢增長,特別是那些為中國音樂市場做貢獻的唱片公司,他相信原創音樂是未來會有更大的空間。並且他也需要為之奮鬥。

越來越多的音樂人想要輸出自己的觀點和想法了,原創音樂正在成為目前音樂市場的大趨勢。而其中很多實力強勁的音樂人正在走向時代舞臺的正中央。

像用專輯《希遊記》獲得最佳國語金曲獎的孫盛希。通過網絡發跡,全能性的音樂創作才子陳零九,全能性的電子創作音樂人邱比。搖滾新秀,全能唱作人馬文。以及永遠長不大的小男孩樂團。

這些年輕人都在堅持把自己對音樂的理解,來向大家展示每個微觀世界的精彩和不同。

什麼樣的人每週都去live house?

什麼樣的人每週都去live house?

安迪沃霍爾曾說過,在未來,每個人都有15秒鐘的成名時間。

是的,網絡世界縮減了真實世界的距離。但那些在幕後為音樂市場搭建平臺,推廣的企業也功不可沒。

成立快40週年的滾石唱片,近些年發起了許多發掘和扶植新人的計劃。像多次舉辦的原創歌手大賽,原創樂隊大賽等,他們渴求著中國在音樂板塊上的人才。

滾石唱片的段鍾潭先生接受專訪時說,“我們唱片業有句話就是新人像新鮮的血液一樣,這個工業如果沒有持續的新人出來,就等於缺血”。

為了給好的音樂人才更多的展示機會,和更大空間,滾石唱片x千千音樂,將發起多組新生代音樂人的巡迴live音樂表演。

不管你是好搖滾那口的理想主義者,還是喜歡華語唱作的知性青年,又或是喜歡電子現場的潮流青年...... 11月22日-廣州,11月23日-北京,12月14日-成都,12月15日-上海,不要錯過這四場讓人耳目一新的現場演出。

什麼樣的人每週都去live house?

視頻策劃:fascinating金

視覺:iffi_digger

什麼樣的人每週都去live house?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