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麗塔變成一樹梨花壓海棠,大師的棺材板壓不住了

突然發現,同樣是糟糕的電影譯名,內地的和香港的,風格不同,

內地版爛得平庸,不思進取,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總動員系列。

洛麗塔變成一樹梨花壓海棠,大師的棺材板壓不住了

香港版爛得別出心裁,出人意料——氣得我用不對形容詞了。

《The Shawshank Redemption》內地版是《肖申克的救贖》,港版是《月黑高飛》——頗有種“月黑殺人夜,風高放火“”的氣勢。


洛麗塔變成一樹梨花壓海棠,大師的棺材板壓不住了

《The King's Speech》,內地版直譯《國王的演講》,港版是《皇上無話兒》。

洛麗塔變成一樹梨花壓海棠,大師的棺材板壓不住了

讀過《金瓶梅》的讀者都應該清楚那話兒是敏感詞,洋溢著少兒不宜的色彩。

皇上無話兒,敢情喬治六世是曹騰一樣的男人。

洛麗塔變成一樹梨花壓海棠,大師的棺材板壓不住了

這些一眼就能看出的爛譯名,網友們都能感受到。

讓人想不到的是,有些故作文雅的譯名,就像國風歌曲,仔細琢磨,很爛。它們就像破銅爛鐵,自以為圖上了黃銅,就讓人以為是真金白銀了。

比如,《洛麗塔》譯為一樹梨花壓海棠,就是惡俗糟糕的譯名

洛麗塔變成一樹梨花壓海棠,大師的棺材板壓不住了

在這裡有必要說一下原著《洛麗塔》。

原作者納博科夫,文學大師,小蘿莉一詞創始人,被庫布里克折磨過的業餘編劇。

小說寫得很棒,屬於很多人都聽說卻很少去讀的經典。

納博科夫改編成電影,也老老實實用原著名《luolita》。

內地版譯名是洛麗塔。

洛麗塔變成一樹梨花壓海棠,大師的棺材板壓不住了

以主萬譯本為例,《洛麗塔》的開頭非常膾炙人口。

洛麗塔是我的生命之光,慾望之火,同時是我的罪惡,我的靈魂。洛——麗——塔;舌尖得由上顎向下移動三次,到第三次再輕輕貼在牙齒上:洛——麗——塔。

事實上,《洛麗塔》應該譯為《蘿莉達》。

讀過書的讀者都會知道,洛麗塔是父母在墨西哥度蜜月時懷上的,墨西哥的官方語言是西班牙語。

洛麗塔的發音不是按照美國口音讀出的,出於西班牙語的發音習慣,“t”音會變成“d”音,洛麗塔成為了洛麗搭。

洛麗塔的父親本身是個愛好賣弄的羅曼語學者,就拿女兒的暱稱做了這樣一個文字遊戲。

洛麗塔變成一樹梨花壓海棠,大師的棺材板壓不住了

儘管內地流行的譯名洛麗塔沒有展現出這種賣弄的小趣味,但也算靠譜。

庫布里克執導的電影,內地譯名就很乖,直接用《洛麗塔》。

等到1997年版,內地的譯名叫“一樹梨花壓海棠”。

洛麗塔變成一樹梨花壓海棠,大師的棺材板壓不住了

才華賣弄得好,引人叫好,才華橫溢,如果賣不好,就貽笑大方了。

97版內地譯名就屬於第二種。

這個譯名的來源,要麼是譯名者讀過蘇東坡的打油詩,要麼直接效仿62版港版譯名。

洛麗塔變成一樹梨花壓海棠,大師的棺材板壓不住了

無論來自哪裡,這個譯名都是有問題的。

先說一樹梨花壓海棠的典故。

北宋詞人張先,耄耋之年金槍不倒 ,80高齡娶18小妾。

作為張先生的學生蘇東坡,為他做了一首詩,

“十八新娘八十郎,蒼蒼白髮對紅妝。鴛鴦被裡成雙夜,一樹梨花壓海棠 ”。

用風趣幽默的方式點名老張,老師老牛吃嫩草。

張先吃嫩草是合乎當時法律程序的。

古時《禮記·內則》:“女子十有五年笄”,及笄已經初步具備結婚的資格。”

而北宋時女子的婚齡年滿14歲,從法律上看,老張“一樹梨花壓海棠”具有合法性。

而在《洛麗塔》的故事中國,亨伯特37歲,對不到13歲的孩子怦然心動,並且帶她私奔。

他是違法的。

《一樹梨花壓海棠》的譯名喪失了戀童癖的味道。

洛麗塔變成一樹梨花壓海棠,大師的棺材板壓不住了

換而言之,這個譯名足夠“雅”,但沒有做到“信”和“達”。向來追求不刊之論的納博科夫,看到這樣的譯名,棺材板是壓不住了的。

或許有人覺得,我太較真——好吧,只要能讓你開心,這個我也承認。

但我覺得有必要保持警惕,尤其是對名著改編的作品名字。

名字是一部作品的魂魄,文學大師的作品對書名非常講究。

舉個例子講,偉大的中篇小說《伊凡伊里奇之死》(強力推薦),看起來名字拗口,賣相也不好。

起這個名字是托爾斯泰的精心安排。

伊凡是俄語中的約翰,在希伯來文中,約翰有上帝和善之意,伊里奇的俄語發音Ill-Itch(病-癢),象徵著凡人生命的病痛與瘙癢。
小說主角伊凡伊里奇,在生命中忍受各種病癢和痛苦,但他依舊可以覺悟,成為善的象徵。

洛麗塔變成一樹梨花壓海棠,大師的棺材板壓不住了

看起來普普通通的名字,提煉出故事的魂魄。

這樣的筆力,魯迅也有。

他寫《藥》,就是在說中國病了。

怎麼體現中國?人物名字有體現,一個吃人血饅頭的華家,一個是被殺的夏家兒子,兩家姓氏代表華夏。

這兩部小說都改編成電影,它們的譯名也很老實,都是用原名。

洛麗塔變成一樹梨花壓海棠,大師的棺材板壓不住了

但並不是每部名著都能保持自己的原名。

比如《飄》的電影版內地譯名就是《亂世佳人》。

這個名字賣相更好,但《飄》更精妙。

“飄“是”“Gone with the Wind”的意譯,如果是直譯,應該是隨風而逝,非常符合亂世之中漂泊不定的蒼涼感。

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無論是 白璧德還是斯嘉麗,他們都會像逝去的舊時光,隨風而逝。

洛麗塔變成一樹梨花壓海棠,大師的棺材板壓不住了

說實在話,如果影片叫《隨風而逝》,估計沒有多少人看,《亂世佳人》就勁爆多了,亂世——有戰爭,佳人代表美女,多有畫面感啊。

電影需要商業滋養,所以起一個吸睛的好名字尤為重要。

比如Waterloo Bridge,直譯就是滑鐵盧橋,內地貢獻出“魂斷藍橋”的神譯名,讓人心服口服。

洛麗塔變成一樹梨花壓海棠,大師的棺材板壓不住了

可惜這樣的神翻譯,就像我口袋裡的錢,總是那麼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