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笨,他只是有點懶!這句話的真正含義是什麼?

如今的老師,本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原則,跟家長交流時,說話都會留退路了,儘量不讓家長掉面子。

比如:孩子不笨,他只是有點懶。

家長聽到這句話的時候,可得小心了,老師看似是找出了孩子學習上的本質問題,實際是對家長的提醒。

有點懶的具體表現是作業完不成。

但是完不成作業,是不會嗎?絕對不是,家庭作業相對簡單,孩子只要上課聽講,就能寫完大部分,至於對錯,暫時不管。

反正,孩子就是不做。


孩子不笨,他只是有點懶!這句話的真正含義是什麼?


不會和不做,區別非常大。

如果真的不會,可以繼續教,換個方法把知識點講透徹,可孩子會一點,這才是最麻煩的,因為不能過分指責他。

一旦說了,家長會不開心,萬一鬧大了,教育局介入進來,教師生涯基本玩完。

所以,對於這樣的學生,老師只會說他有點懶,措詞嚴厲一點,是懶得要死。

家長聽了這話,心裡會好受一點,覺得孩子不笨,也不蠢,還有得救。

因此只需根治孩子的懶惰,就萬事大吉。


孩子不笨,他只是有點懶!這句話的真正含義是什麼?


然而,現如今的大環境下,想要徹底讓孩子從懶惰轉變為勤奮學習,沒有非常大的刺激,容易嗎?

這跟由奢入儉難的道理,是一樣的,難於上青天。

況且,孩子能養成惰性,跟家庭教育息息相關,一般來說,這種家庭多是奉行快樂教育,認為孩子們的童年,應該放飛自由。家長們安慰自己,等孩子長大了,自然會改變。

親愛的家長朋友,等孩子長大,就晚了!

啃老族怎麼來的?還不是孩子在家長的溺愛中長大,懶惰滋生到不可自拔,那時候再明白,真的完了!


孩子不笨,他只是有點懶!這句話的真正含義是什麼?


懶惰的孩子,錯過了最佳的學習時間。

有個笑話:說是初中數學課上,彎腰撿了一支筆,從此以後,數學再沒及格。

雖然有點誇張,但也說明了,知識點都是循序漸進的,某個環節沒有弄懂,就會引發十分嚴重的後果。

日積月累,才能積少成多。

尤其是低年級,由於學習內容相對簡單,學習成績極具欺騙性,家長看到自己的孩子考試也能得八十多分,作業不寫,便隨他了。

一旦上了四五年級,學習成績的差異性,會立刻顯現出來。

等到小升初,想著臨時抱佛腳,根本不可能。


孩子不笨,他只是有點懶!這句話的真正含義是什麼?


懶惰的孩子,缺少思考。

思考是學習的本質,除非是智商特別高的天才,否則普通人在學習一事上,真的沒辦法看一眼就融會貫通,只能按部就班。

孩子如果能從小養成勤奮學習的好習慣,他們在學習過程中,一定會主動去思考。

別以為思考沒啥用,考綱中的知識點,早就已經定死了,無論怎麼出題,都是把知識點揉碎了再拼湊。思考多了,面對諸多沒見過的題型,可以馬上想到對策,迎刃而解。

這就是所謂的舉一反三!


孩子不笨,他只是有點懶!這句話的真正含義是什麼?


學習,是學生的工作。

作業,是學生的任務。

工作再努力,任務沒做好,一切白搭。

作為家長,對待孩子的學習和作業,絕不能馬虎,更不能放任。

學習要勤奮認真,作業要及時完成,這是孩子學習成功的基本保障。

希望和家長共勉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