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上評丨Tony老師的“總監”頭銜,不能全由理髮店說了算

你永遠不知道剪刀手Tony老師能帶來什麼驚喜(嚇)。剛繞過他們花式推銷會員卡的坑,萬萬沒想到,Tony老師又“升職加薪”了。不過,升的是他的職,加的是你要掏的錢。

據報道,北京的孟先生和杜先生,原來剪一次頭髮分別要39元和20元,現在卻要118元和60元——這還是半價後的價格。而且,是在剪完頭髮後才知道漲價的。

這讓我心裡有一絲僥倖。因為上週末,我也剛剛剪了頭髮。那是一間小店,只有一名Tony老師。顯然,他是員工和各種領導頭銜一肩挑。良心的是,明碼標價,全程也沒有推銷與反推銷的口水戰。

一對比,就能明白新聞裡幾位當事人鬱悶的原因了。市場條件下,人們不是不能接受漲價,而是不能接受被套路,在稀裡糊塗中被漲價。要知道,一些人對價格的敏感度,本就高於對服務的要求。理髮店有義務在剪髮前,告知理髮師的級別和“身價”,讓人知曉和有得選。先剪後漲,說輕了,是不厚道、不誠信;說重了,已涉嫌虛假宣傳了。

當然,更關鍵的問題在於,這些“總監”“店長”是怎麼來的?有多大含金量?總監Tony就一定比普通理髮師水平更高嗎?這些問題的實質,是總監們值不值得讓消費者掏更多錢購買其服務。

實際上,理髮師名目繁多的助理、首席、總監、督導、店長等頭銜,多是理髮店自己定的,相當隨意,有消費者就見過“5個人的理髮店有3個設計總監”。

按理說,理髮店自行認定理發師的等級,沒毛病。但問題是,不同級別的理髮師,直接決定消費者理髮的價格。消費者可以不關心理發師級別,但肯定關心自己的錢包。起碼,理髮師等級的決定權,不能全被理髮店壟斷,消費者的喜好、選擇和評價,應當成為其級別認定的考量因素之一。

此外,包括我在內的很多人可能不知道,我國對美髮師職業有統一的技能等級標準,分為初級技工、中級技工、高級技工、技師、高級技師。但現實中,真按標準來的卻很少。究其原因,從表面上看,可能是這套關於級別的稱謂太“土”,遠不如“總監”“導師”們時尚洋氣;從現實來說,是真要按標準操作不容易,先要考證,包括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組織的理論考試,還有實踐考試。

但更深層的考慮恐怕在於,一旦嚴格按規矩來,更多信息暴露在陽光下,理髮店就失去了對各級別理髮師的“自主定價權”,也就喪失了“靈活操作”的灰暗空間。獲得更多信息和選擇權的消費者在博弈中,擁有更多議價權。一增一間之間,勢必會將理髮店的一部分蛋糕分到消費者盤子裡——儘管這本就是屬於消費者的。

這些年,服務升級是大勢所趨。但升級的前提是,按既定規則和市場規律來。現實中,發生在理髮店裡的糾紛很多,多數都是因原則被套路取代而起。這些糾紛或許瑣碎,但發生在理髮這種公眾的剛需領域,切實影響人們的體驗。是時候重申規則的價值了。該公開透明的,要讓消費者知道;該讓消費者選擇的,要提供可以選擇的按鈕。這不像對Tony老師們總剪不對消費者想要的髮型的調侃,而是事關消費者正當權益的嚴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