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無比真誠的舞臺:交流交心為交融,大師大作為大家

 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甫一落幕,全球文化在上海的激盪交融,持續迴響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一個月來,往來上海演藝大世界、文化大碼頭的中外藝術家、觀眾、遊客在這裡,因藝術交融,成為一家。

  藝術節後天將落幕,今起,本報推出藝術節總結”天下藝家“系列,以“舞臺”“梯臺”“看臺”“後臺”“平臺”等五篇,回眸國際一流高品質節目、因藝術節扶青計劃而脫穎的青年群體、與觀眾”零距離“的藝術天空活動、為保障藝術節順暢舉行的幕後工作者,藝術節努力搭建的平臺,正在讓更多不同國家、不同膚色的人,攜手奏響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新樂章。

一個無比真誠的舞臺:交流交心為交融,大師大作為大家

  流連上海,有景,有情,更有藝,有韻。一場藝術的盛會,一個人民的節日,第21屆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倏爾一秋,走過豐收的季節,意猶未盡。

  金色的日子裡,在上海,遇見世界;遍全球,譜寫中國。燈光亮起,帷幕啟開,人影交疊,精彩紛呈的舞臺上,是藝術的聲音,是百姓的食糧,亦是城市的脈搏。

一個無比真誠的舞臺:交流交心為交融,大師大作為大家

圖說:新版京劇《大唐貴妃》上演 官方圖

  舞臺,現原汁原味。如果你和貝多芬的品位相似,最喜歡莫扎特欽定版的《魔笛》,那麼今年的藝術節一定會讓你甘甜如飴。意大利斯卡拉歌劇院在業內被戲稱為“當仁不讓的正宮”,他們是當今藝術圈保守流的執牛耳者。對於傳統經典劇目創新、改良式的“作妖”,在斯卡拉歌劇院是不可想象的。這不是意大利人第一次來上海,但今年斯卡拉250人全團駕到,外加超過25個集裝箱的家當,卻是破天荒的第一回。為了100%復刻莫扎特時期的音樂,斯卡拉歌劇院甚至帶來了自己的古樂團。莫扎特時期的樂器包括單簧管、長笛,與現代吹管樂器造型不同,自然發聲也有所不同。有了古樂團的伴奏,上海觀眾穿越回18世紀,品鑑莫扎特藝術生命最初與最後的兩部作品。莫扎特寫給妻子康絲丹彩的信裡曾說:“我剛從歌劇院回來,今晚照樣爆滿。像詠歎調《知道愛情的男人》以及第一幕銀鈴的場面,跟往日一樣安可了……”上海的舞臺,致敬大師的同時,豈不是昨日重現了。

一個無比真誠的舞臺:交流交心為交融,大師大作為大家

圖說:斯卡拉帶來莫扎特喜歌劇《魔笛》 新民晚報記者 郭新洋 攝

  舞臺,現進取創新。少林武僧不玩功夫,卻炫耀起非凡舞技。從初時嵩山少林寺沒有燈光效果的彙報演出,到五湖四海的滿堂喝彩,黃家好持一本《舞經》,一跳11年。2019年秋日的上海舞臺上,《舞經》又一次史無前例:19位少林武僧與一位專業舞者的交融;僧服之外,換上黑色西裝的他們在等身高的木箱之間閃轉騰挪。誕生11年,在全球33個國家演出200多場,觀眾超過25萬人,終於,這個秋日裡,比利時編舞家徹卡歐創排的《舞經》登上上海國際舞蹈中心的舞臺,這也是其開演以來首度來訪,且亞洲僅此一站。舞蹈與武術的糅合,是傳統精神的當代呈現。

一個無比真誠的舞臺:交流交心為交融,大師大作為大家

圖說:《舞經》讓舞蹈與武術糅合 官方圖

  舞臺,現中國力量。真正有生命的藝術作品無不傳遞能量,引人思考。在藝術節的舞臺上,我們看見崢嶸歲月裡誰人擎起中國的希望。《戰上海》以雜技語彙完成了一段有筋骨、有血肉、有溫度的上海往事。海派雜技對紅色文藝作品的首次探索中,憑獨特的藝術形式重現波瀾壯闊的戰爭場面。藝術,引導我們瞭解歷史,記住壯士,緬懷英雄。

一個無比真誠的舞臺:交流交心為交融,大師大作為大家

圖說:開幕演出雜技劇《戰上海》 新民晚報記者 郭新洋 攝

  第21屆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的舞臺之約,已是餘額不足。不過一月,匆匆,太匆匆。42臺96場參演劇(節)目中,全球首演7臺,亞洲首演6臺,上海原創8臺,值得回味的太多太多。超越時間與空間,上海裝下了世界,世界也認識了上海,見識了中國。無論是經典,還是新作,無論是頂尖藝術家,還是無名群演,共同譜繪了上海亞洲演藝之都的光芒萬丈。甚至,未來已來。明年藝術節的舞臺已經揭開了神秘面紗。美國著名戲劇大師羅伯特·威爾遜將帶來音樂劇《不可能的黑鬱金香》,該作品以絲綢之路為主題,由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和上海話劇藝術中心及上海戲劇學院聯合委約,計劃於明年藝術節期間全球首演。

一個無比真誠的舞臺:交流交心為交融,大師大作為大家

圖說:羅伯特·威爾遜為上海打造委約新作《不可能的黑鬱金香》 官方圖

  這是一個無比真誠的舞臺,交流,交心,且深知藝術的終極智慧——大師,大作,原是為大家。(新民晚報記者 華心怡)

馬上評|藝術之窗


  窗,多有象徵意義。

  關上窗,是對視,是揣摩。推開窗,是互鑑,是觸摸。在很多人心中,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便是這樣一扇充滿精神力量的窗戶。

  被譽為世界第四大男高音的阿根廷著名歌唱家何塞·庫拉,多次來到上海。獨唱音樂會,歌聲傾城。流動的,不僅是旋律,也是中西相融的藝術往來。在歐洲的藝術殿堂裡,庫拉看到許多潛心深造的中國身影,但西方藝術界對中國的瞭解,卻遠遠不夠。“50年、100年後,最終的贏家是中國。”

一個無比真誠的舞臺:交流交心為交融,大師大作為大家

圖說:何塞·庫拉在外灘 新民晚報記者 郭新洋 攝

  被委約參加明年藝術節的美國戲劇大師羅伯特·威爾遜,已是第四次與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合作。“在這個舞臺上,不僅給了觀眾看世界的機會,也給藝術家接觸到世界的機會。這裡,通向世界。”威爾遜的委約作品《不可能的黑鬱金香》講述中國故事。這裡,何嘗不是走近中國。

  窗裡,是中國。窗外,是世界。多種元素交匯,多種語言對話,多種情境更迭,看得見,更摸得著。窗戶打開了,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的底色是五彩斑斕,爭奇鬥豔。我們的,你們的;傳統的,創新的;現實的,魔幻的,以藝術為名,開出豔麗的海上花。生逢其時,何其有幸,只願,這扇藝術之窗,更透亮,更敞開。(華心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