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城”威尼斯為何頻被淹?西媒:不都是太陽月亮惹的禍

西媒稱,威尼斯每年都會漲潮,因此這座城市的建築構造基本上都類似於“水上高腳屋”。然而,近年來這一現象愈發頻繁,後果也越來越嚴重。

據埃菲社11月14日報道,11月12日至13日,威尼斯全市80%的面積遭到洪水侵襲,最高水位達到187釐米,逼近有記錄以來的最高水位,即1966年的194釐米。讓我們先來了解下威尼斯的洪水。

什麼是高水位?

對威尼斯而言,“高水位”是指海平面超過80釐米,這時城內警笛聲響起,因為洪水很快就將淹沒局部地區。

但必須說明的是,海平面是從所謂的“城市的歷史零點”的基礎上開始計算的。換言之,這座城市是在該高度的基礎上建造的。

因此如果說洪水達到194釐米,實際上在威尼斯的最低點聖可廣場上就是114釐米深的洪水。

為什麼威尼斯會被水淹?

到目前為止,導致威尼斯洪水氾濫最重要原因就是天文因素,即月球的吸引力,其次是太陽的吸引力。除了月球和太陽的引潮力會導致水位週期性上升和下降,還存在天氣因素,例如大雨和來自亞得里亞海的西洛可風。

然而,最近其他因素也影響到潮汐現象,例如地平面下降和海平面上升。

最重要的是,隨著氣候危機來襲,極端天氣因素更加頻繁地出現。在洪水湧入威尼斯當晚,西洛可風的風速達到每小時100公里。

在威尼斯,當水位在80至109釐米之間時,就意味著出現了持續漲潮;當水位在110至139釐米之間時,則是嚴重洪水;而當水位超過140釐米時,就是特大洪水。假如超過140釐米,城市59%的面積都會被淹。

威尼斯潮汐預報中心的網頁提供了1872年之前威尼斯的歷史水位數據。該中心成立於1983年。

從歷史數據上來看,超過110釐米的嚴重洪水非常罕見,但在過去50至60年中這一趨勢卻逐漸加劇。在1870年至1949年之間,發生過30次水位高於110釐米的漲潮,但僅在最近9年中就發生了76次。

至於超過140釐米的異常嚴重的洪災,數據顯示,截至2000年的120多年中只發生過9次。然而,從2000年到今天的19年間就發生了11次。

是否與氣候變化有關?

官方數據顯示,從1872年到2016年威尼斯的海平面增長了近35釐米,每年約2.5毫米。

根據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的最新報告,到本世紀末,在最糟糕的情況下,海平面可能會增加至1.1米,而這可能會對威尼斯造成災難性的影響。

專家將海平面的上升歸因於南極冰蓋、冰川融化。威尼斯潮汐預報中心指出,由於威尼斯地下水幾乎被抽乾,還必須增加自然和人為原因而導致的地面下沉這個誘因。

專家警告說,最近在威尼斯發生的特大洪水未來很可能每兩年或三年就發生一次,而聖馬克廣場則會常年被洪水淹沒。(編譯/劉麗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