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量力而為,謙虛好學,到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

從量力而為,謙虛好學,到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

入大廟,每事問。或曰:孰謂鄹人之子,知禮乎?入大廟,每事問。子聞之曰:是禮也。

鄹是孔子的出生地,即鄒。鄹人之子就是孔子。這段講孔子做魯國司寇的時候,參與了代表國家,代表王室的宗廟大典。他進去以後,對每件事都要問清楚,向人請教。走哪裡,坐哪裡,都問人。於是有人笑他說,一般人亂捧,都說孔子了不起,處處懂禮,可是這個“鄹地佬”​進了大廟,什麼都不懂,事事都向人請教。這話被孔子知道了,他說:“這就是禮啊?”以前有提過,出國了,風俗習慣不同,對人家的事,不懂的應該多問。到人家家裡也是一樣,求學問也是一樣,誠懇地向人請教,就是禮的精神,也是做人的道理。

子曰:射不主皮,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

射是古代傳統武功——射箭。周代的軍事是車戰的時代,最重要的武器就是弓箭,武功高低的標準,就看射箭的高明到什麼程度。射箭的標準,在於有沒有射中紅心,而不是有沒有射穿牛皮,有沒有射穿牆。​

這段是說明做人做事,夠不夠道德標準,只問合不合正道,並不苛求他對事功成就的程度。因為沒有機會給他表現,環境不對,時代不對,他也就無從表現,這有什麼辦法?由此,可知對人對事就可以減掉一些苛求了。​

從量力而為,謙虛好學,到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

子貢欲去告朔之餼羊。子曰:賜也!爾愛其羊,我愛其禮。

非常慎重的祭典之一——告朔。每個月初一為朔,十五為望,月暗為晦。以前沒有現在的假日,都是“朔望”休息,也不像現在這樣重視。每月初一主政者要代表國家,向天地祖宗,稟告所作所為,這就是“告朔”。用現在的話說就是發表自己的政見,對誰說呢?天地鬼神。如果對普通人民百姓說,說了可能也不會兌現。如果換作對天地鬼神來說,不兌現的話自己就害怕了,有這種看不見的力量在監視管制。所以告朔這事是很鄭重的。

告朔時一定要殺羊。到春秋戰國時,社會風氣已經開始衰敗,這些禮儀也跟著慢慢衰落變化,所以子貢當時準備去掉告朔時用的餼羊。餼羊是殺了豬羊稍稍蒸一下再擺上供桌,免得腐臭。子貢當時想,祭典拜拜就拜拜,這隻羊可以省下來。孔子說,這主張也對,為了經濟上的節省不用羊也好,為了表示誠懇不用羊也好,不過我不主張去掉,不是為了這隻羊要不要省,而是因為它代表了一種精神。雖然不用象徵性的東西,只要內心誠懇也可以,但象徵的人,真正誠懇的心意發不起來,就必須要有象徵性的東西才能維繫得住,所以你子貢愛這隻羊,而我更重視這禮儀和它的精神內涵。

由這件事我們懂得,在社會上,或政 治上,有時絕對空洞的精神,並不足以維繫一件事物,而必須配合某些實質性的東西才能生效。如口惠而實不至,有時就要失敗了。

子曰:事君盡禮,人以為諂也。

這段話,和上一段連起來,是說做人處事很艱難。一個人有時想做忠臣也很難。對主管,對領導人盡禮,處處盡忠合禮,而旁人會覺得是拍馬屁。當過領導也當過下屬的人,都有這種經驗。如果自己毅力不堅定,見解不周到,受環境影響,只好變了。那該怎麼辦呢?還是以禮為準,也是上面的話“爾愛其羊,我愛其禮”,人格是建立在自己身上。別人儘管不瞭解,只看自己內心真正的誠與不誠。誠正的建立,久後自知。自己的見解與人格的精神,等待時間來考驗,等待時間證明並不是他人說的那麼回事,也就心安理得了。

從量力而為,謙虛好學,到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

定公問: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對曰: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

這個問題,以現在的觀念來說,就與政 治領導術有關了。魯定公所問的,是領導術或領導的方法,而孔子答覆他的,是領導的道德,避開了魯定公所問的方法。換個角度看,這是在駁魯定公。認為用方法——手段——是錯誤的,所謂領導應該是以“德”領導人。從哪可以看出孔子的這個意思呢?就是“君使臣,臣事君”中的“使”。魯定公是個諸侯,以一個“王者”之尊問孔子,孔子當然尊重他。魯定公問,假使一個帝王領導人,該怎樣去指使下面的幹部?相對的,一個忠貞的幹部,對於領導人,又該用什麼方法理事及自處?魯定公問得客氣,很婉轉。而孔子則用兩句話解答了魯定公這兩個對立的問題,“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

孔子答覆魯定公的話中,意思是說,你不要談領導術,一個領導人要求部下能盡忠,首先從自己衷心體諒部下的禮敬做起。禮包括很多,比如仁慈、愛護等等,這也就是說上面對下面的如果盡心,那麼下面對上面自然忠心。

孔子回答魯定公這幾句話其實是針對當時的風氣。在春秋戰國時期,整個社會上下一片混亂,亂到持德者寡,用術者多,所以孔子提倡仁、孝、道德,因為大家都用手段。手段玩多了,其實還不如規規矩矩、誠懇的好,如果真在把誠懇作手段,這個手段還真值得玩,而且是非常高明的手段。只有老實的人最可愛,講道德的人最可愛,最後成功還是屬於真誠的人,這是千古不變的道理。一種社會風氣來了,像颱風一樣,不但下層中層社會受影響,上層也是一樣的。魯定公是領導階級的上層,還是犯了這樣的毛病,孔子就針對他的毛病,開了這個藥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