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一個女生開始不頻繁發朋友圈,不再分享自己的生活,代表了什麼?

訴言莫千


當女生開始不怎麼發朋友圈,原因其實有幾個:

朋友圈是否對你展示

有部分人,在添加新朋友時會關掉朋友圈,不給對方展示。

朋友圈算是一個私密的動態圈,有自己的日常生活,喜怒哀樂都會發在朋友圈。

有些人不喜歡把私底下自己的一面展示給一個陌生人,所以對他關閉朋友圈的展示對自己來講較有安全感

內容僅供部分人看

我想很多人會遇到這樣的問題。

今天被老闆罵了,在朋友圈吐槽一下,屏蔽所有同事。

我曾經為了發一條動態,要花4-5分鐘把不相干的人摘出來屏蔽掉,發個朋友圈我容易嗎。

現在的人,有2個微信號很正常,工作和私人分開,但是也會遇到想發動態但又不願意展示給同事和家人的,所以又得開始分組,屏蔽。

所以如果對方在自己屏蔽聯繫人的名單裡,看不到朋友圈是很正常的。

朋友圈展示時間設置

微信近幾年一直在更新,現在微信後臺可以設置4種展示時間:

全部公開、近半年、近一個月和近3天的可視時間

如果是對方設置了3天的展示時間,在沒有天天關注對方朋友圈的情況下,感覺很久沒看到對方發動態了也可以理解,你只是錯過了3天。


微商廣告太多

近幾年,朋友圈越來越多的人開始了第二副業,在朋友圈大量宣傳自己的農產品,大額淘寶返利產品,旅遊產品等,真實的生活圈子的故事分享開始減少。因為都是家人親戚朋友,屏蔽了也不好。


新鮮感已過

和QQ一樣,最開始使用微信的時候,每天遇到了開心的事情就想要發朋友圈分享,每個點贊和評論都是對自己關注的認可。

但是自己的生活圈子如果固定之後,就會沒有新鮮的內容可發。

工作忙,沒時間發動態

白天上班,晚上加班,這種忙碌的生活節奏一旦適應之後,就會變得麻木,空閒時間打把遊戲已經是最安逸的事情了,微信開始變成一個簡單的工作傳喚機。


封閉自己的感情

有這麼一群人,不願意和家人朋友交流,對生活沒有抱很大的期望,甚至開始有點消極面對。

看到別人過的比自己好,但是自己又沒有能力比得過,感覺後半輩子也就這樣了,所以發朋友圈也完全沒有意義。不想看他人的動態,也不想自己被他人看見。

不喜歡發

有一群人,一到旅遊旺季,朋友圈就會出現各種擺拍的遊客照,美食照,羨煞一群加班狗。

還有一群人在朋友圈動不動就在朋友圈撒狗糧,各種恩愛秀,虐哭單身狗。

但是也有一群人,既不曬美圖也不撒狗糧,過得照樣比誰都好,比起發朋友圈,她們更喜歡關注於當下,用心感受生活的酸甜苦辣。因為他們覺得,微信並不能記錄所有的美好,圖片拍了再多,回去之後也還是要挑挑揀揀,拼圖、P圖半小時,但是旅途中的那些美好到底記錄了多少呢。


枳實


朋友圈並不是生活的全部,很多時候我們都開始不發朋友圈了,假裝不被人瞭解,因為什麼也不發,當然也就無懈可擊。\r

可如果一個人突然不發朋友圈了,一定是有原因的:朋友圈的本意是與你喜歡的人更近一些,但是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對朋友圈產生厭煩。\r

無非是有些人成了微商,有些人成天曬娃,有人花式秀恩愛,有人高調炫富,還有的人不顧及別人的感受各種自拍,於是有人拉黑,有人屏敞,有人四處吐槽。\r

我們常常把自已的心事發在朋友圈,有時候其實不是為了讓朋友來評論點贊,而是單純地想把心裡的東西表達出來,把生活的點點滴滴記錄下來,因為無人訴說,無人可說,所以才會用朋友圈來當作心情的表達出口。\r

..........

可若是一個常常發朋友圈的人,突然有一天變得安靜,說明他一定經歷了一些事情,或好或壞。\r

也許他是長時間獨自生活,而有了喜歡的人之後,因為有人能夠談心,快樂的時候能夠有人分享,難過的時候有人能夠傾聽,朋友圈自然就變得不再重要,因為沒有什麼比得上身邊有個知心的人更加暖心的事情了。\r

除了喜,還有一種憂愁,無人訴說,也無法訴說,有時候我們發朋友圈只是為了給一個人看,而這個人無疑在我們心裡佔據著一個重要的位置,而當這個人讓你感覺到傷心絕望,讓你心如死灰之後,那些挫折固然會讓人成長,讓人平靜,也會讓人不再期盼。\r

心累了,也就不想再表達什麼了,因為覺昨有些話因為說了也沒人人懂,何必說出來讓人覺得自已驕情,讓人來看笑話。\r

如果你發覺身邊有人突然不發朋友圈,記得送去一些關心,如果你自已鬱悶,記得用一些方式發洩出來,別都悶在心裡,生活沒有什麼過不去的,總有一天,那些你不敢回頭看的回憶,會被你笑著說出口。\r





那個鹹魚兒


如果女生從一開始的頻繁發朋友圈,後來突然安靜下來,一般會有這麼幾種情況。

第一,更加成熟了,一個成熟的人是不太會展示自己的生活和心情的。當然了,一個人成熟是有一個時間,有一個過程的,一般是這樣,但有一些“成熟”卻是“頓悟”式的,可能會突然發生思想轉變,覺得發朋友圈,分享生活是一件沒有多大意思的事情,快樂與幸福只是自己內心的事兒。

第二,她戀愛了,心思被另一個人主導了,而他們又有很直接的聯繫和溝通渠道。如果一個女生戀愛了,那麼起先會通過朋友圈啊微博啊,表現出來。有時候有些圖文和心情是給特定的某個人說的,別人看到看不到,她也不在乎,她有可能在等某一個人,她在乎的人能夠給她做出評論,和她互動。但如果戀愛關係深了之後,她們會有直接的聯繫渠道,這時候反而會忽略朋友圈。

第三,可能某個關鍵人物,對於她的網絡生活作出了干預,不讓她發了。女生髮朋友圈難免會發一些生活動態+自拍照片。如果她的男友或什麼人反對她發照片,反對她跟別的人互助,她也有可能就發得少了。生活中有這樣的男友,對女朋友比較控制,認為女朋友展示自己的生活和身材、笑容會引起別的男人的注意。

第四,可能失戀了或者發生其他較大變故了。朋友圈就像另一個面孔一樣,心情好的時候比較愛打理,如果遇到什麼事兒,心情不好了,就不太愛打理了,沒心思了呀。


小男孩影視劇


我覺得可以把這種行為看作是一種心理成長!

頻繁發朋友圈帶著一種“求關注”的潛意識

我們人類是一種帶著社會屬性的動物,並不是孤立存在的。朋友圈也好,還是以前的QQ空間動態、微博動態,都是我們的社交展示。你回想一下自己會在什麼時候發朋友圈動態,會在遇見新鮮事、心情低落、自己有生活感悟的時候拍照發朋友圈,發完朋友圈你會幹什麼呀?你會時不時的看看手機,自己收穫了多少贊,思考如何回覆朋友的評論。大部分人的心態是收到的贊越多越開心,因為贊你的人多,你會覺得認可你的人或者關心你的人多。頻繁的發朋友圈,意味著求關注的行為特別強烈,特別希望大家關注你。側面反映著女孩子心理得空虛寂寞和不成熟。

不再分享自己的生活,更多的意味著感悟到生活的真諦,找到了生活的樂趣

生活中無非就是財米油鹽醬醋茶,一開始頻繁的發朋友圈在剛開始會有很多人關注啊、點贊啊、評論啊,久而久之大家也就習慣了你這個人的動態,畢竟朋友的時間資源也是有限的,不可能都會給你評論和互動。有一天發現自己不再是朋友圈的中心,並不是所有人都記得她發過什麼的時候,才發現自己並不是聚光燈下的那個人,就不再分享自己生活。


心理醫生張若虛


我一個女同學,單身,獨居。每天都發朋友圈,有的時候一兩條,有的時候發十多條。什麼樣類型的都有,有的是短短兩句心情,有的是拍風景,有轉發公號的文章,偶爾也有幾張自拍……同學穿著很樸素,總是很低調,笑容也很少。

後來我發現她不知什麼原因很少發朋友圈了,有時過了好幾天才見她發一條,也只是轉發的公眾號文章。

有一次在另外一個同學的手機裡看到她近來的照片,臉上化了精緻的妝,身上穿著最新流行款式的衣裳,臉上少有的笑容燦爛,看上去自信了不少。一問,才知道原來她戀愛了,男友很愛她,對她很好。

她還是那麼低調,與別人的秀恩愛不同,她從來不在朋友圈發跟男友有關的東西,連原來愛發朋友圈的習慣都改變了。

當身邊有了跟自己分享生活傾聽自己的人,又何必再把自己的心情發到朋友圈給別人看呢。

沒事就愛發朋友圈的人,大多很孤獨,因為心事無人訴說,只能通過發朋友圈來表達了。

但也有一種,就是身邊不缺朋友也不缺愛情,但就是什麼都往朋友圈發,也不管發出的內容合不合適,反正就像個大喇叭似的,生怕別人不知道自己或自己身邊的人某時某刻在幹嘛,然後在後面發表一下感想吧啦吧啦,也不問問別人願不願意出現在她的朋友圈裡。

我身邊就有一個這樣的朋友,什麼都往朋友圈裡發,不僅發自己的還發別人的。小到今天中午吃的什麼,誰誰換了個髮型還順帶吐個槽,大到某年某月跟男友來了場浪漫的約會等等,只有你想不到的,沒有她發不出來的。

後來她有幾次發的東西總是被身邊的槓精拿來懟,可能是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她朋友圈漸漸發的沒那麼勤了,也不再什麼都往裡面發了。

本來朋友圈只是跟別人分享自己生活狀態的工具,如果你發的東西冒犯到別人,別人難免會有意見。所以通過這件事也可以讓有的人學會成長,讓她懂得話不能亂說,朋友圈不能亂髮。

我覺得我們不能完全活在朋友圈裡,也不能完全相信別人發在朋友圈裡發東西。

比如有的人喜歡用朋友圈裝13,特別是一些虛榮心很強的人,要麼發一張自己站在豪車面前的自拍,要麼發自己在國外旅遊的照片。其實豪車是別人的,所謂的國外旅遊也是假的,其實那會說不定還宅在家裡。

有些不法分子就是利用人們的虛榮心進行網絡詐騙,在朋友圈裡把自己打造成高富帥,而實際上他是矮挫窮,以此來欺騙懵懂無知小姑娘的感情甚至更多。

朋友圈的內容並不能代表什麼,但還是有很多人熱衷於發朋友圈和刷朋友圈,這已然變成當代人的一種潮流,有的人甚至拿朋友圈的點贊量來標榜自己的好人脈。

朋友圈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但心的距離彷彿越來越遠了。



二姐伊人


朋友圈的動態代表了一個人的狀態,如果一個女生突然不再經常更新朋友圈的內容的話,只有這三種原因:

一、陷在人生低谷之中,只想靜靜

我一個朋友半個月之前剛離了婚,那段時間因為這件事弄得心情很不好,她和老公結婚十多年,卻被一個第三者手足,最終走到了這一步。

她懊惱、難過又不心甘,似有一肚子的話說,可最後,她卻什麼也不想說,以前經常在朋友圈發自拍,發生活點滴的她,這個時候卻沒有任何動力再去更新。

因為對於陷在人生低俗的人來說,大部分的人是躲在角落默默流淚,獨自療傷,誰也不想把自己的失敗公之於眾,然後被別人當成一場戲來觀看或揣摩。

自然而然的,朋友圈就發得少了。

二、處於順利期,眼中只有目標

那些忙於工作和事業的人,是沒有多少時間去更新什麼朋友圈的,因為他們的焦點不在這上面。

久而久之,也就懶得去發什麼圈了,自己生活過得充實又豐富,也不用依託發朋友圈刷什麼存在感,一切都順其自然,好好做手頭上的事就行了。

三、找到了比朋友圈更好玩的去處。

微信現在雖然覆蓋了生活的很多方面,但不代表是唯一,再加上這些年微商把朋友圈搞得烏煙瘴氣,許多人也不太想刷朋友圈了。

而且,除了微信之外,越來越多的APP在搶佔著人們的眼球,比如短視頻平臺抖音、快手什麼的,還有功能性更專注的,比如靈鴿,又能交友還能做兼職。

玩法的多樣來源於選擇性的多樣,當朋友圈只是可選項之一的時候,自然會有人選擇其它的娛樂工具。


涅槃情感樹洞


前兩年過個生日,有個情緒,做一餐美食,看一篇文章,都會發一發朋友圈嘚瑟一下,今年好像不怎麼想發也不怎麼想看了。我想我是因為人到中年,不得不應對更多的別離,不得不迴避難捨的渴望,不得不拒絕貪婪的誘惑,不得不理解歲月的憂傷,在這“不得不”中又多了一份無助的彷徨,不敢跟年輕人比勇敢,不敢跟老年人比閱歷,唯一能做的就是用神秘莫測的微笑來武裝自己,既像冷漠的孤傲,又像智慧的嘲諷。漸漸的,覺得這世上所有,自知就好,看透了就淡然了。





流蘇白


真正成熟的人,不會發朋友圈,這是很私人的事情。

沒有必要把開心或不開心的事展現給別人。

成熟的人懂得沉澱,懂得控制自己的感情。

發給在乎你的人看,他會為你擔心,發給不在乎你的人看,只不過是茶餘飯後的談資。

不議論別人,不指責別人,看淡是非,自然就不會發朋友圈了。

我曾遇到一個男生,他說家人介紹的朋友,這麼久不發朋友圈,每天兩點一線,他覺得女生有問題。

我覺得發朋友圈是很私人的事,為什麼有人總喜歡管別人發不發朋友圈,管好自己,比什麼都好。



燦燦賞風景


代表她成長了。

之前,我很喜歡發朋友圈,就是很隨意的記錄,比如記錄今天吃了什麼,今天去了哪些地方,甚至會將一些情緒在朋友圈內宣洩。

那時候,我把朋友圈想的很簡單,我們活得隨意瀟灑,根本不在乎別人的眼光和看法。

可當一點點長大了,步入社會,有了更多的圈子,我發現朋友圈不僅僅是一個隨筆記錄那麼簡單了,更成了別人瞭解我的一個窗口。

慢慢的,因為這些原因,我開始謹言慎行,會斟酌朋友圈的每個消息。

一,有了顧慮

因為成長了,就會考慮的多了,有所顧慮。

現在發個自拍,我會想,別人會不會覺得我很煩?會不會覺得美顏太過?

發一個加班的狀態,會想,別人會不會認為我在給領導邀功?會不會覺得我不能吃苦?

一想到這些顧慮,擔心別人的看法,所以就乾脆不發朋友圈了,事多不如少一事兒。

其實,從原來的鋒芒畢露,到現在的隱藏情緒,這也是成長的表現。

二,變得忙碌

上學的時候,總覺得賺錢很遙遠,當長大後真正進入社會,才知道賺錢的不易。

工作,賺錢,各種現實的問題在壓榨著我們的時間,很多時候有了空閒時間,就想好好的休息一下,懶得去發朋友圈了。

成長是什麼?就是慢慢懂得生活的不易,懂得自己肩上的責任很重。

三,開始明白生活的真諦

有的人,朋友圈活得光鮮亮麗,現實生活中卻過得特別慘。

為了獲得別人羨慕的眼光,很多人會精心打造自己的朋友圈,現實卻一塌糊塗。

朋友圈始終不是真實的,現在更多人將精力放到真實生活中,去體會生活的美好,也算是一種成長了。

不管怎樣,希望我們將朋友圈只看作生活的一部分,用心去體會生活中更多點點滴滴的美好。





德廉美


你好,我是緩緩,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我想當一個女生開始不頻繁發朋友圈,不再分享自己的生活的時候,主要原因還是因為現在朋友圈太複雜了。

我就是這樣,以前經常在朋友圈分享自己的生活,但是現在工作後就很少發了,其實原因有三點:



工作以後,微信加了領導同事,加了各種和工作相關的好友,微信也慢慢變成處理工作的工具,我是個喜歡把工作和生活區分的人。


如果頻繁發朋友圈的話,一來是怕領導對我印象不好;二來沒有自己的隱私,你做了什麼事同事都知道,有時候看到還會調侃;三來就是工作忙起來,也沒時間發朋友圈了。

微信好友不再是單純的好友,有的同事其實並不熟,但是因為工作原因又需要用微信溝通,因為不熟的人多了起來,不願意把自己的生活情況分享給不熟的人看,所以乾脆不發。


而且現在微信微商越來越多,一刷朋友圈出現7.8條都是微商信息,所以連打開朋友圈的慾望也少了,更別提發朋友圈了,因為覺得就算自己發了可能也沒人看。


曾經發朋友圈被吐槽過


想必每個人的微信裡總有那麼幾個喜歡懟人的損友,他們就相當於槓精的存在,總喜歡對別人的朋友圈內容評頭論足,讓你很尷尬。


我就是曾經有遇到這樣的情況,有一次,我和朋友難得聚會,所以就拍了好多照片,心情好就想把和好友的合照分享到朋友圈。

結果當我發出去後,就有一個我自認為關係不是很好的朋友,在我那條朋友圈內容下評論了,說你怎麼胖了以前怎麼樣怎麼樣。


本來美好的心情瞬間被打擊,沒有哪個女孩子願意聽到你胖了這種話,更何況還是在朋友圈這種公開場合,畢竟我和他的共同好友都是可以看到的。


其實這還不算什麼,最讓人很鬱悶的就是你分享一句詩意的圖文,他還會來說一句,偽文藝,久而久之,只想把這個人屏蔽。


所以說,如果你哪天發現一個女生以前經常發朋友圈,突然不發了,那她除了是忙工作那就是把你屏蔽了,屏蔽你,不讓你看到她的朋友圈,是不想讓你走入她的生活,就那麼簡單。


發現新的社交平臺


現在社交平臺越來越多,而很多人都是在朋友圈裝死,在微博、頭條上蹦迪,人都有很多面,在不同平臺上扮演不一樣的角色。


微信有家人有熟人,在熟人面前我們要顧忌自己的以往的形象,但是在微博頭條等平臺,都是陌生人,我們可以暢所欲言,不用擔心自己說了什麼會在生活中被人當面教育。

有時候在頭條上,你發表的觀點還能得到和你有感同身受的陌生人的贊同,即使你發表的觀點,陌生人看到後不贊同,但是也無你無關,並不會給自己帶來不快。


現在的微信雖然推出“標籤”、“分組可見”、“僅看xx天”的功能,但是幾百號人要一一標註,也很累的,而且也很容易出現閃失,萬一哪天發朋友圈手滑設置錯了,那就尷尬了,索性還不如不發。


結語


朋友圈就像古時候的一條街坊,有的人在說書,有的人在曬娃,有的人在秀恩愛,有的人在“開商圈”,有的人吃瓜。


說到底,不發朋友圈不代表不看朋友圈,朋友圈只是自己某一形象的一個宣傳平臺。


我們對待不同的人有不一樣的信任水平,不同的信任水平決定了我們對其自我表露水平。


當女生開始不在朋友圈分享自己的生活時,並不是她不想分享,有可能她只是不願意分享給你看。


也有可能是她長大了,已經過了急於在朋友圈證明自己存在的年紀,慢慢學會隱藏自己的情緒,不再隨意把自己的情緒分享到朋友圈讓別人評頭論足。


作者:緩緩,一個外表強悍,資質一般,一樣活得心安理得,堅強平安的女子,在這快節奏的都市生活裡,如果你喜歡我的文字,那就關注@聽緩緩說,啥事我們緩緩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