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工作16年,被裁只用10分鐘,不怕突然失業的人都做對了什麼

01 華為工作16年,被裁只用10分鐘

你以為的穩定,都暗藏危機

前段時間,有網友在職場論壇裡看到了下面這條帖子:

華為工作16年,被裁只用10分鐘,不怕突然失業的人都做對了什麼

來自網絡

這名員工在華為工作16年,被裁只用了10分鐘。撇開能力、年齡這些因素,把公司當成家本身就是個極大的錯誤。

公司當然不是家,不可能成為你職業生涯上的終身依傍。

前段時間,《小歡喜》引發了各年齡層觀眾的熱議,其中黃磊飾演的方圓的故事,更是直戳中年職場人的心。

方圓原來是一家公司的元老,也是一個部門負責人。後來公司併購,他原以為要升職了,結果卻等來了被辭退的通知。

華為工作16年,被裁只用10分鐘,不怕突然失業的人都做對了什麼

方圓說:“咱老老實實做人,你說我認認真真工作,我這事業不成功,我怎麼就這麼倒黴。”

身在職場,人處中年,論精力和體力比不上年輕人,能力跟年齡差距不成正比,拿得工資還要比年輕人高很多,不裁你裁誰?

職場的殘酷在於,不看你的善良,不看你的勤奮,只看你的性價比。

你以為的穩定,其實都暗藏危機。

所以這兩年,開始斜槓生涯的人,越來越多了。副業已經成了剛需。

華為工作16年,被裁只用10分鐘,不怕突然失業的人都做對了什麼

根據某招聘網站發佈的研究報告顯示,43.9%白領當下有副業剛需。在95後、90後、80後、70後中,有副業剛需的佔比分別為39.1%、43.5%、47.0%、47.0%。

02 副業,優化收入結構,渡過失業危機

有錢不一定幸福,但是成年人的底氣和安全感都是錢給的。

之前網上有個段子說:不要大聲責罵年輕人,他們會立刻辭職的。但是你可以往死裡罵那些中年人,尤其是有車有房有娃的那些。

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揹著房貸車貸,付著奶粉錢,不敢病,不敢辭職,更不敢失業。

很殘酷,但也很現實。因為這份工作是你唯一的收入來源,你沒有反抗的資本和餘地。

收入結構越單一,對一份工作的倚重程度就越大。萬一行業不景氣、公司倒閉,或者中年被裁,對整個家庭來說,都是重災。

諾貝爾經濟學獎的得主、美國經濟學家詹姆斯·託賓曾說過:不要把所有的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這句話放在投資上說的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道理,資產需要配置,投資需要適當分散。

用在收入結構上也是一樣的道理,發展副業,多渠道變現。即使其中一個籃子被打翻,我們還有“備用雞蛋”。

華為工作16年,被裁只用10分鐘,不怕突然失業的人都做對了什麼

37歲年薪40萬,突然被裁。這是作者楊小米朋友的故事。

她這位朋友曾是一家企業的人事總監,年薪40萬。今年年初,公司優化,她被勸退,只好拿著N+1的補償離開了公司。

為什麼工作出色依然會被裁掉?

這位朋友回答:“我的工作,只需一半工資,提拔部門一個同事都能做。公司人員一直都很穩定,各方面很成熟了,我發揮的空間很小。現在公司面臨轉型,肯定要優化我們這群工資高的人,性價比不高。”

但是好在她這位朋友,在工作的時間就已經開發了自己的培訓副業。所以即使離開了這一家公司,依然有事業支撐,不會陷入失業的窘境。

手機巨頭諾基亞說垮就垮,跨國公司甲骨文說撤就撤,華為清退34歲以上的工程師,國企工作23年一夜下崗......

著名主持人張泉靈說:時代拋棄你時,連一聲招呼都不打。

我們無法確定什麼時候會被拋棄,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不斷修煉自己跳船的能力,同時通過副業加道保險。

03 四個路徑開啟副業,發展斜槓力。

根據智聯招聘《2019職場人年中盤點報告》數據顯示:約有8.2%的職場人擁有副業收入。

在有副業收入的白領群體中,微商、撰稿、設計等是當前的主流方向。

所有副業中,微商的佔比最高,佔比為26.8%。微商的利潤可觀,且易上手,工作相對自由靈活,備受職場人青睞。

以設計、撰稿為副業的人數僅次於微商,佔比超過10%。這類工作對於時間和空間的要求也比較低,而且需求量大,普通人經過一定的訓練也能上手,也是職場人比較中意的斜槓工作類型。

作為普通人,我們該怎樣開啟自己的副業呢?

(1) 從專業技能出發

如果你已經具備某種專業能力,比如設計、PPT、繪畫等,在主業之外,可以繼續利用這種能力發展副業。在兼職網站接活兒、培訓、通過平臺出售課程等。

比如,自媒體作者粥左羅在創業邦工作的同時,跟插座學院合作,這裡邊共通的是寫作能力。這段經歷後來為他贏得了插座學院副總裁,年薪50W的跳槽機會。

華為工作16年,被裁只用10分鐘,不怕突然失業的人都做對了什麼

(2) 從你掌握的資源出發

這種資源可以是客戶資源、人脈資源、貨源等等。

我一個朋友是從事美業的,所以手上有很多愛美女性的客戶資源,利用這一精準目標群體,她後來跟美容院合作,做代理,回報頗豐。

還有的人有貨源渠道,通過倒賣賺取差價。比如閒魚,很多人以為只能在上面買賣二手物品,但是有的人通過在閒魚轉賣,一個月能賺到幾千塊。貨源從哪裡找?有的是自己的渠道,有的是直接在1688上拿貨,可以一件代發。

(3)從興趣愛好出發

有的人主業老師,週末是瑜伽教練;有的人主業是美工,週末是化妝師;有的人主業是會計,下班後兼職寫作…

這類副業需要你對愛好和特長有一定的熟練度,或者如果不熟練的情況下,也能付出時間和精力去提升,而不是半吊子水平。

華為工作16年,被裁只用10分鐘,不怕突然失業的人都做對了什麼

(4)從高價值領域切入

有的人分析了自己一圈,發現好像沒有什麼一技之長,也沒有什麼特別的資源,那怎麼辦?閒著嗎?

我的建議是直接從高價值的領域切入,就是能讓你的能力迭代、收入無上限的領域,比如寫作、銷售等。不要純粹為了賺錢去從事不費腦力的工作,比如刷單。

可能一開始這種副業是沒有回報的,但是一旦你能入場,堅持並用心,後期回報會很大。

有的人兼職寫作,頭兩三個月一點兒起色也沒有,一毛錢沒掙著,但是經過一段時間的積累,或許在第四個月就有了突破。

04 左手主業,右手副業,該怎麼平衡?

對於副業,不乏有人做著做著,副業收入都趕超主業,最後轉正的。比如,十點讀書的創始人林少。

2012年,白天他在一家外企做設計,晚上和愛人在微博上更文,那時還沒有“十點讀書”,叫“每日好書推薦”。後來,他辭掉工作,副業變主業,現在林少已是一家擁有超過4000萬用戶的互聯網傳播公司掌門人。

但是,對於我們大多數普通人,需要副業保駕護航,首先得把主業保住。

如果你是剛進入職場的新人,或者能力還不足以勝任當下的工作,那應該把絕大多數精力放在發展主業上,讓自己先在職場站穩腳跟。

如果你已經具備了勝任當下工作的能力,但是不打算在這個行業深耕,或者你的工作沒有發展空間,那就傾斜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在副業上。

不管哪份事業,都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成做大的,看到結果前,需要持續的付出。

最後總結一下:

  1. 搞副業,優化收入結構,渡過失業危機。
  2. 副業的開展途徑有四個:自身專業能力、擁有資源、興趣愛好、高價值區。
  3. 主、副業平衡:主業穩紮穩打、副業不斷提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