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科技大學,一直屹立在國家的希望之上

十月已過,而舉國同歡的餘溫仍在。

華夏大地上沸騰的人群、熾熱的喝彩,使秋季的寒意削減了大半。每座城市、每一個人,都好像電影《我和我的祖國》中那樣,看似微小,卻擁有踏平山海的銳意與勇敢,與國家同呼吸共命運。

北京科技大學,一直屹立在國家的希望之上

電影《我和我的祖國》海報 來自網絡

個人之於國家,是浮萍捲入汪洋;那麼高校之於國家,又是什麼角色?

雄關漫道真如鐵,七十載風雲鉅變。中國第一顆原子彈橫空出世;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一飛沖天;中國粗鋼產量突破一億噸,躍升至世界第一;青藏鐵路全線建成通車,馳騁高原氣貫長虹;北京奧運會盛大而圓滿舉辦;"蛟龍號"在世界最深海溝創下深潛記錄;"嫦娥四號"成功著陸月球背面……"東方神女"不僅無恙,而且創造了"當驚世界殊"的輝煌!

歷史定格,這幀幀畫面的背後都不曾缺少同一個身影——北京科技大學。

北京科技大學,一直屹立在國家的希望之上

肇端鋼鐵,為中華之崛起

海淀區學院路30號,一個看似普通的地址。這裡的泥土,並不比北京其他地方厚重;而這裡的歷史,卻與新中國波瀾壯闊的命運緊密相連。

北京科技大學,一直屹立在國家的希望之上

北京科技大學地址 來自北科大官方搜狐號

新中國成立初期,全國各條建設戰線百廢待興。作為工業生產材料的鋼鐵尤為重要,甚至當時大型鋼鐵企業的生產報表會直接呈報到總理的辦公桌上。

以鋼為綱,或許當下已經很難想象,只有身處那個一窮二白的年代,才能理解一二。

為了迅速培養冶金人才,發展壯大鋼鐵工業,1952年,以天津大學、唐山鐵道學院、山西大學、北京工業學院、西北工學院、清華大學六所著名院校的有關採礦和冶金系科為基礎,中國第一所鋼鐵工業高等學府——北京鋼鐵工業學院成立。

北京科技大學,一直屹立在國家的希望之上

1952年教育部關於成立北京鋼鐵工業學院的文件 來自北科大官方公眾號

在市西北郊古老的滿井邊,這所承載著"鋼鐵強國"夢想的學堂安營落戶。

北京科技大學,一直屹立在國家的希望之上

建校初期的校園 來自北科大官方公眾號

建校之後,劉少奇、周恩來、朱德、鄧小平、沈鈞儒、聶榮臻、彭真等領導同志先後親臨視察。1954年-1958年,周總理三訪校園,在第三次來訪中,隨行視察的西哈努克親王還在這裡留下了對"電渣鍊鋼爐"的深刻印象。

北京科技大學,一直屹立在國家的希望之上

1958年8月,周恩來總理陪同西哈努克親王來校參觀訪問 來自北科大官方公眾號

儘管那口盈而不溢、奔湧不息的滿井早已堙沒在歷史的塵埃裡,但這所巍巍學府卻因潤澤了無數桃李英才,成為真正意義上的"滿井"。

一大批來自海內外的名師巨擘,無數慕名而來的有志青年匯聚於此,從此有了一個共同的身份——北科人。他們以血肉之身軀,舉礦冶之星火,撫百年之國殤。

北京科技大學,一直屹立在國家的希望之上

建校初期的師生 來自北科大官方公眾號

貝茵體切變理論的創始人、中國冶金史研究的開拓者柯俊,就是其中之一。

當聽到祖國的呼喚,已取得英國伯明翰大學終身教職的他拒絕了西方國家提供的優厚條件,毅然歸國,"我來自東方,那裡有成千上萬的人民在飢餓線上掙扎,那裡一噸鋼的作用,遠遠超過一噸鋼在英美的作用。儘管生活條件遠遠比不上英國和美國,但是物質生活並不是唯一,更不是最重要的"。柯俊於1954年調任鋼院教授,次年著手籌建中國第一個金屬物理及金屬物理化學專業,此後再未離開杏壇。

北京科技大學,一直屹立在國家的希望之上

1983年柯俊與金屬物理專業研究生討論問題 來自北科大材子風華搜狐號

柯俊、魏壽昆、肖紀美、徐寶升為代表的治學先師,以一方滿井為起點,為新中國鋼鐵產業起步培養了大量人才,鍛造了世界第一臺弧形連鑄機、第一臺大型電渣爐等大國重器,熔鑄起新中國的一座鋼鐵長廊。

從1949年國家年僅十幾萬噸的鋼鐵產量,到1996年我國粗鋼產量突破1億噸、成為世界第一鋼生產國,奔跑了半個世紀,幾代北科人的夢想終得以實現。

北京科技大學,一直屹立在國家的希望之上

1960年初實驗成功的弧形連續鑄鋼機 來自北科大官方公眾號

篳路藍縷,這所高等學府為新中國的工業崛起盡心竭力。1978年全國科學大會召開,學校24個科研項目獲得了優秀科學技術成果獎。

北京科技大學,一直屹立在國家的希望之上

24個科研項目獲優秀科學技術成果獎 來自北科大官方公眾號

這一年,是改革開放元年,鄧小平同志做出擴大派遣留學生的重要指示。敢為天下先,學校次年便與德國亞琛工業大學簽訂校際合作協定,這是改革開放後中國高校與國外大學建立的第一個合作關係。

北京科技大學,一直屹立在國家的希望之上

學校與亞琛工業大學簽訂合作協議 來自北科大官方公眾號

1988年,學校更名為北京科技大學,踏上向綜合型大學發展的歷史性一步。

北京科技大學,一直屹立在國家的希望之上

1988年更名為北京科技大學 來自北科大官方公眾號

1997年,學校成為國家首批"211工程"建設高校之一。

2017年,學校入選國家首批"雙一流"建設高校之一。

國家70年滄海桑田的時光畫卷中,有北京科技大學67載的潛心奉獻,有無數北科大人薪火相繼的嘔心瀝血。

熔基鍛梁,奉科技以強國

教承冶礦,為中華之崛起;融冶以新,為百年之復興。

愛國奉獻的精神血脈流淌了67年,將北京科技大學與國家命脈緊緊地綁在一起。你會發現,在國家的重大工程中,從未缺少過北科人的默默付出。

北京科技大學,一直屹立在國家的希望之上

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 來自網絡

1960年11月,第一枚遠程地地導彈發射成功。

1964年10月,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

1966年10月,第一次成功發射導彈核武器。

1967年6月,第一顆氫彈空爆試驗成功。

1970年4月,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成功發射。

這些偉大的歷史瞬間,背後都有著鮮為人知的北科故事。

北京科技大學,一直屹立在國家的希望之上

方正知教授,前排右三 來自北科大青年公眾號

1963年被抽調參與中國核武器研製的方正知,負責原子彈、氫彈的爆轟物理實驗,指導核爆炸等離子體X射線能譜測試,參加了首次原子彈、首次氫彈原理國家核試驗,助力實現了原子彈、氫彈的研究突破和武器化。

與家人隔絕的17年,也是方正知隱姓埋名的17年。新中國第一任核司令、時任試驗基地司令員張蘊鈺在《原子天驕今世生——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親歷記》中,特別提到:"他(方正知)是一位有著很高成就的科學家,工作起來精力充沛,作風嚴謹,他的氣質使他更像一個高級熟練工人。他的名字應該記在功臣榜上,讓更多的人記住他。"

北京科技大學,一直屹立在國家的希望之上

楊讓教授負責研製"東方紅一號"殼體材料,獲國防科工委特等獎 來自北科大官方公眾號

像方正知一樣,張興鈐、吳自良、鄒世昌、葛昌純、楊讓等北科的老一代學者,都曾為祖國"兩彈一星"事業背井離鄉、犧牲奉獻。

新故相推,日生不滯。時代的更替催生出巨大挑戰,科技也不斷煥新模樣,而始終以祖國需要為先的北京科技大學,卻從未改變初心。從舊鋼鐵到新材料,從航天入海到人工智能,國家一聲號召,這所高等學府永遠是最早抵達卻也最低調做事的那個。

北京科技大學,一直屹立在國家的希望之上

青藏鐵路線 來自網絡

2006年7月,青藏鐵路全線建成通車。

——北京科技大學劉應書教授率領課題組反覆深入青藏高原,在高海拔變壓吸附製氧技術及應用研究領域取得重大突破,創造了青藏鐵路15萬建設大軍高原病零死亡的世界奇蹟,成果獲得2008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

北京科技大學,一直屹立在國家的希望之上

"蛟龍號"下潛 來自網絡

2012年6月,"蛟龍號"在世界最深海溝——馬裡亞納海溝創造了下潛7062米的中國載人深潛紀錄,也是世界同類作業型潛水器最大下潛深度紀錄。

——北京科技大學礦機專業79級校友劉峰,連續六年出任蛟龍號海試現場總指揮,率隊下潛7062米,打破了世界紀錄,實現了我國載人深潛技術由跟跑、並跑向領跑的重大跨越。

北京科技大學,一直屹立在國家的希望之上

"張衡一號"成功發射升空 來自北科大官方搜狐號

2018年2月,"張衡一號"成功發射升空,標誌著中國成為世界上少數擁有在軌運行高精度地球物理場探測衛星的國家之一。

——北京科技大學韓靜濤教授團隊研製生產的大型空間展開系統(一維彈性伸杆機構)作為主要執行機構進入太空,圓滿承擔了將衛星所攜帶的多個荷載送入衛星外太空的任務。

北京科技大學,一直屹立在國家的希望之上

嫦娥四號月球車外觀設計構型 來自國防科工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

2019年1月,嫦娥四號探測器成功著陸月球背面,實現了人類探測器首次月背軟著陸。

——在國內空白、國外技術壟斷並且無製備工藝等相關文獻公開的背景下,又是韓靜濤教授團隊成功研製生產的捲筒式伸杆機構立了大功——5m長的伸杆溫度在-100℃和+100℃之間交變時,其長度變化不超過2mm。而目前,世界上僅有中國的北京科技大學、美國HUNTER公司、加拿大SPAR公司具備此類機構的研發和製造能力。

……

在競爭激烈的國際舞臺上,北科大已成為一把鋒利之刃,為國"亮劍",聲震四方。

北京科技大學,一直屹立在國家的希望之上

新一代超高強鋼 來自北科大新聞網

2017年,北科大學術團隊研發出基於共格納米析出強化的新一代超高強鋼,相關研究成果發表於Nature,還入選了當年中國科學十大進展。

北京科技大學,一直屹立在國家的希望之上

負熱膨脹體系鐵電研究領域學術圖片 來自北科大新聞網

2018年,北科大在負熱膨脹體系鐵電研究領域獲得的重要成果發表於Science。

北京科技大學,一直屹立在國家的希望之上

李曉剛教授獲得美國國際腐蝕工程師協會2019年W. R. Whitney 獎(全球每年獎勵一位)。

北京科技大學,一直屹立在國家的希望之上

第九屆吳文俊人工智能自然科學獎獲獎名單 來自北科大官方公眾號

2019年,北科大賀威教授團隊牽頭完成的"智能無人系統的控制理論與方法"項目成果獲中國智能科學技術最高獎——第九屆吳文俊人工智能自然科學獎一等獎。

"天宮"、"嫦娥"、"蛟龍"、"北斗"、港珠澳大橋……科技範兒雖然在改變,但北京科技大學"求實鼎新"的精神品質始終如一。

求實鼎新,秉科教以興邦

秉持"鋼鐵強國、科教興邦"的使命,北京科技大學澆灌出這片深厚富饒的文化土壤。

北京科技大學,一直屹立在國家的希望之上

北京科技大學學科評估 來自青塔網

傳承自大師巨擘的學術積澱,科學技術史、材料科學與工程、冶金工程、礦業工程4個全國一級重點學科學術水平蜚聲中外,數目居全國高校第26位,2017年均進入國家世界一流學科建設行列。在第四輪學科評估,冶金工程、科學技術史獲評A+,材料科學與工程獲評A。冶金工程在"軟科世界一流學科"排名中已蟬聯兩年世界第一!

歷史的車輪滾滾而過,將曾經的鋼鐵學院載入綜合實力全面開花的新時代。

今年,北京科技大學位列2020QS世界大學排行榜第462位,進入全國高校前20。

北京科技大學,一直屹立在國家的希望之上

北京科技大學校園 來自北科大新聞網

材料科學、數學、化學、化學工程、電氣與電子工程、機械和航空製造工程、計算機科學與信息系統、物理學和天文學8個學科躋身2019年QS世界大學排行榜前500,上榜學科數排名大陸高校第22;8個學科在大陸高校中排名均在前25。

在最新發布的2019"軟科中國最好學科"排名中,馬克思主義理論、物理學、化學、機械工程等23個學科上榜,數目居全國高校第29位;16個學科居全國高校前25%。

計算機、自動化、通信、機械、環境、測控等14個專業通過認證,進入全球工程教育"第一方陣"。

經管學院通過國際三大商學院認證中的兩個——AMBA(北京第3家通過)和AACSB國際認證(大陸地區第19家,北京第5家),躋身國際高水平商學院之列。

在炙手可熱的AI領域,北科大同樣敢為人先。學校是國內最早開展人工智能研究的高校之一,也是中國人工智能學會發起單位之一。早在上世紀70年代便開始工業機器人研究,於

1980年研製成功中國首臺工業機器人,並穩定應用於工業生產領域,1992年成立機器人研究所,2018年7月成立人工智能研究院,2019年新設了人工智能、機器人工程、大數據管理與應用、新能源科學與工程、環境科學5個專業。同期獲批"人工智能"專業的高校,全國僅35所。

北京科技大學,一直屹立在國家的希望之上

刻有校徽的井蓋 來自北科大官方公眾號

"求實鼎新",不僅是學校的追求,更流淌在北科人的血液裡。

北京科技大學,一直屹立在國家的希望之上

人們不會忘記當時莫斯科會場緊張而肅穆的情景,更忘不了那些向全世界慷慨陳辭為北京申奧立下汗馬功勞的功臣,其中就有兩人畢業於北科大——時任北京市市長劉淇和時任北京奧申委體委主任樓大鵬。

科教興邦,北京科技大學不是說說而已。從這裡走出的20餘萬英才中,大部分已成為國家政治、經濟、科技、教育等領域尤其是冶金、材料行業的棟樑和骨幹。胡正寰、陳國良、李依依、鍾掘等

38位中國科學院、工程院院士,陳德榮、葛紅林、劉明忠、劉振飛等一大批知名企業董事長,50多位北京、上海、成都、南京等城市市長,還為其贏得"市長搖籃"之美譽。有數據統計,在1952-1966年間,平均約440名學生中走出一位副部級以上領導幹部,平均約626名學生中走出一位市長。現今,仍有多名校友在京、粵、晉、鄂等省份擔任省部級領導職務。

剛柔並濟,譜時代之華章

北京科技大學,一直屹立在國家的希望之上

"能源發展"方陣 來自網絡

2009年10月,一群風華正茂的北科青年組成"能源發展"方陣,伴隨音樂和歌聲,走過天安門城樓前。

北京科技大學,一直屹立在國家的希望之上

"希望田野"方陣排練 來自北京週報

十年之後,1166名同樣青春的北科師生組成"希望田野"方陣,以同樣飽滿的精神姿態,熱情洋溢地走過同一條長安街。

歷時三個多月的烈日排練,這所高校為新中國70週年華誕獻上一片壯美的"希望田野"。

青年強,則國強。為了孕育祖國的"希望田野",北京科技大學為多少青蔥幼苗注入了豐饒的養分與能量!

北京科技大學,一直屹立在國家的希望之上

北京科技大學校園 來自北科大官微

學校建設有包括11個國家級、50個省部級科研基地在內的眾多高水平創新平臺,為學子獲取前沿技術、驗證創新思維提供廣闊空間;擁有全球合作伙伴198個,為學子拓展國際視野、提升實踐能力創造舞臺;

集聚了一批包括12位兩院院士在內的高水平導師團隊,為學子指引科學研究、健康成長之路……

北京科技大學,一直屹立在國家的希望之上

北京科技大學腐蝕與防護中心 來自北科大官微

本科生有全程導師制,授課教師、班導師、輔導員、教授導師、導師帶的研究生、導師帶的高年級本科生更提供了"3+3式"服務;轉專業零門檻、不設限,

每年轉專業成功率約80%;與21所高校組成的"學院路教學共同體"開設跨校輔修專業和數百門跨校選修課;獎助學金種類多、覆蓋廣,每年獎勵金額多達770多萬元,其中最高額獎學金2萬元;與德國亞琛工業大學、美國橡樹嶺國家實驗室、英國牛津大學等180多所著名大學和科研機構建立合作,出國交流機會多……

近些年,北科學子整體就業率一直保持在98%以上,深造率在60%左右。今年8月,在教育部公佈的2019年度全國創新創業典型經驗高校評選結果中,學校還成為本年度北京唯一一所、全國50所"全國創新創業典型經驗高校"之一。

北京科技大學,一直屹立在國家的希望之上

北京科技大學體育館 來自北科大官微

不僅學風濃郁、英才雲集,北京科技大學還擁有夜間籃球場、六塊游泳池等一系列羨煞旁人的設施,有奧運場館、入選20世紀建築遺產項目的建築群。近期,更是靠全北京城最浪漫的銀杏燈光大道"刷屏"全網。

北京科技大學,一直屹立在國家的希望之上

銀杏燈光大道 來自北科大官微

無數網友留言,想和暗戀的小哥哥小姐姐並肩走在璀璨星河裡!

當然,在北科大打卡的事情可不止這一件,在井蓋上畫畫、校慶日蹭免費午餐、過柿子文化節……據說,沒有被柿子砸過的北科學子都不能算是真正的"貝殼"(北科學子萌號)。這裡還是著名的"北京不放假大學",小學期、社會實踐、實習,不僅將假期時間安排得明明白白,平時的各類校園活動更是豐富多彩,"貝殼"恨不得每天"升級流量"到48小時,生活充實到爆炸!

北京科技大學,一直屹立在國家的希望之上

國際文化節 來自北科大新聞網

剛柔並濟、包容廣博,北科大校園裡氤氳著獨特的培桃育李之風,正化作一曲江山代有才人出的壯美華章。

北京科技大學,一直屹立在國家的希望之上

鼎 來自網絡

中華文化悠悠千載,若是在燦若星河的珍寶圖騰中擷取一樣作為代表,必然是鼎。問鼎中原、一言九鼎,它是大國重器的鮮明象徵,是萬象恢弘的集中體現。

那厚重的青銅色,在歷史的朔風中化作熒熒流沙,在今朝的晴空下又重新匯聚到這一方校園。

北京科技大學,一直屹立在國家的希望之上

北京科技大學校徽 來自北科大官網

如果說,一所高校在國家從貧窮積弱到繁榮強大的征程中扮演了角色的話,北京科技大學,就是鼎一般的存在。建校67年來引領鋼鐵行業發展,為國家工業化建設作出重大貢獻;率先落實綜合辦學,成為國家育人興才的文化高地。

不僅能孕育大國重器,這所高校本身就是一件"大國重器",至始至終屹立在祖國的希望之上!

注:本文信息、圖片主要來自北京科技大學官網、官微

關注"高校與科研",獲取更多關於大學的新鮮資訊和原創解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