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憤怒、煩躁、焦慮不安時,請試一試這個方法,已收藏

當你憤怒、煩躁、焦慮不安時,請試一試這個方法,已收藏

閆明老師是中國著名領導力、管理專家

閆明:TMCC國際認證高級管理教練導師、清華、人大、北大EMBA特聘客座教授、新加坡博維管理諮詢首席管理導師

緩解焦慮法則:動治寒、靜治熱;寒則動、靜則熱 乾貨

一、動治寒、靜治熱;寒則動、靜則熱

動治寒:‘動’指行動,當天氣很寒冷時,你要不停地蹦一蹦、跳一跳,你就不會感覺那麼寒冷了。人的內心變化也是一樣的,當你心寒失落時(這種情況,一般的反應是不想動,什麼也不想幹!),這時你更要勇敢面對、不斷的行動,這樣才能消除你內心的恐懼,並提升自己的自信心。其實當你真正去面對所恐懼的東西時,也沒有想象的那麼可怕了,這也告訴我們,你害怕什麼,就去面對什麼,因為真正值得我們的恐懼只有恐懼本身;

靜治熱:‘靜’指內心,如果你去澡堂洗澡,池子裡的水很熱,這時你千萬不要亂動,因為你越動就越熱,反之,你靜下來心不亂,反而能在熱水裡待得時間久一些。在心理上,當你煩躁不安時,要學會讓自己的內心靜下來(唯止能止眾止),當你想通一些事情,你的內心才會變得闊達無礙,行動起來也會更有效率(不盲目)。

心寒時,多行動;躁動時,要回歸本心,摒棄欲心雜念,不急不躁。

當你憤怒、煩躁、焦慮不安時,請試一試這個方法,已收藏

閆明老師是中國著名領導力、管理專家

二、不欲以靜,天下將自定

人類綿延不絕、可以說慾望是生命的動力。這裡的‘不欲’是指人不要有多餘的慾望,否則多餘的慾望將消耗掉你剩餘的人生,專心致志的做好本職的工作,你的生活與事業自然會得到安定與發展。

人的慾望太多,一旦得不到,就會產生挫敗感,進而影響人情緒的波動。所以自我情緒管理的源頭是‘不欲’,人有所不求才能有所取,‘無求’之人才能遇事寵辱不驚、從容淡定。無慾則靜。付出不圖回報,但必有回報,只要你持續不斷的付出,必定有著更大的驚喜在等著您。

人的心理需求平衡,慾望過多則心煩意亂,沒有一點上進心則缺少動力,你所需要做的就是把握你的心,不要讓多餘的不著邊際的欲心雜念擾亂你生命的腳步。

懂得安靜,才能與世界產生共鳴。

當你憤怒、煩躁、焦慮不安時,請試一試這個方法,已收藏

閆明老師是中國著名領導力、管理專家

三、一次只做一件事情

給大家講一個故事:從前有一個行者問一個老和尚,你在得道之前是做什麼的?老和尚說:“我在得道之前,主要做三件事:砍柴、挑水和做飯。”行者接著問道:“那你得道之後又是做什麼的?”老和尚說:“得道之後,我做的事情依然是三件事情:砍柴、挑水和做飯,最大的不同之處是我在得道之前,砍柴的時候經常想著挑水的事情,挑水的時候經常想著做飯的事情,而我得道之後,砍柴就是砍柴、挑水就是挑水、做飯就是做飯。”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當下事為無上,當下人為無上人,當下法為無上法,一次只做一件事情,把我們當下的事情好其實就是高效的。從我們工作的角度看,一次只做一件事情,看似慢其實是快,與其你把十件事情都做到六十分,不如把一件事情做到一百分來的更有價值,而且還避免了重複返工的無謂消耗。

運用之妙,存乎一心!

關於自我情緒管理,情緒就是人對環境的一種反應。當然這種環境也包括我們自己內心的變化,思維的習慣等也是一種環境。環境包括兩個方面其一:外部的環境(外因);其二:對待事物的態度也是一種環境(內因),內因和外因是相互作用的。擴大範圍,看得見的,看不見的,內在的、外在的,任何的變動,都會使我們有一種反應,而這種反映就叫做情緒。反映無所謂好壞,情緒只是一種信息的反饋。情緒管理,就是讓我們把這種情緒的反應控制在理性思考的範圍之內,不要過度解讀,過度反應,過度深陷其中而忽略了問題本身。

“唯止能止眾止”,止就是靜心,是定,是專一,不要有多餘的欲心雜念,你的內心才能得到卸下包袱,輕鬆上陣。(本文閆明老師原創,勿侵權,需要對接合作《閆明老師課程》的培訓機構,請私信)

當你憤怒、煩躁、焦慮不安時,請試一試這個方法,已收藏

閆明老師是中國著名領導力、管理專家

精選推薦:心理行為學:如何取信於人,贏得人心 (乾貨)

精選推薦:管理需要權謀,但權謀不是管理 精闢

精選推薦:乾貨管理:管是樹威,理是立信,威可執行,信可主動(收藏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