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思科技“翻身”難甩“蘋果概念股”標籤

本報記者 周昊 廣州報道

消費電子行業的低迷期依舊在持續,但上游領域部分細分龍頭似乎已經走出了遲滯的泥潭。日前,視窗防護玻璃龍頭藍思科技(300433.SZ)公佈了三季度財報,創下了單季度盈利12.65億元的歷史新高。

這家被冠以“手機玻璃第一股”的公司,在2015年上市時,因股價暴漲,市值直逼千億,令其掌舵者周群飛在當年問鼎“中國女首富”。後來,藍思科技業績受挫,周群飛的身家也隨之縮水。

在早先發布的2019年半年報中,藍思科技首次出現半年報虧損。如今,短短3個月間,藍思科技用一份亮眼的成績單抹去了外界的種種質疑;但其努力想要脫鉤的“蘋果概念股”標籤,卻在這份財報發佈之後被烙印得更深。

藍思科技方面向《中國經營報》記者表示,2019年初公司確定了聚焦主業、降本增效的經營策略,同時還繼續深化智能製造體系建設,持續完善提升工藝技改和自動化水平;隨著下半年市場逐漸回暖,公司的盈利能力得到顯著改善。

謀求“瘦身”

“公司要‘瘦身’減負”,在經歷了2018年一整年的低迷之後,藍思科技董事長周群飛在今年5月的股東大會上為公司定下了2019年的發展方向。

2018年,藍思科技實現營收277億元,同比增長16.94%,但當年淨利潤卻同比下滑68%,只有6.37億元。市場表現平平,公司市值亦難以撐起當初的千億高位,一年半間,藍思科技股價最多時曾蒸發掉700多億元,周群飛的女首富寶座也隨之讓位。今年5月,周群飛對外表示,公司的虧損來源主要出現在金屬業務,但玻璃主業非常良性,預計在今年下半年業績會好轉。

藍思科技急於“瘦身”,一方面源於近年來公司產能擴張過快,另一方面也與金屬結構件市場遇冷有關。

2015年藍思科技上市之初,其固定資產為108億元;但截至今年8月底,其固定資產已經達到236億元,上市僅4年多,固定資產便翻了一番。這期間,藍思科技累計融資達451億元,資金亦主要用於公司產能的擴充。

但消費電子行業快速的迭代卻讓擴充產能的藍思科技承受了不少壓力。以視窗防護玻璃為例,2018年行業還在展望2.5D玻璃的市場應用前景,但到了2019年初,下游的需求卻已經聚焦在3D玻璃之上。2019年四季度,隨著vivo與華為先後發佈了“瀑布屏”產品,玻璃外觀的風向進一步延伸至3.5D玻璃。終端客戶對產品差異化的持續追求,令諸多上游廠商在持續的追新節奏中疲於奔命,導致部分供應鏈龍頭廠商在2019年初進行了一系列的資產減值計提,藍思科技也不例外。

2017年,藍思科技資產減值損失5.02億元,其中,存貨跌價損失為2.98億元;到了2018年,藍思科技計提資產減值7.92億元、資產報廢1.51億元。兩年僅資產減值損失便超過13億元,而整個2018年,藍思科技淨利潤也只有6.37億元。

此外,近年來金屬結構件行業遇冷,也是藍思科技謀求“瘦身”的另一原因。目前,市場上主流的手機均已經採用了美觀度更高的玻璃後蓋,而在手機組裝環節中,前後玻璃的貼合需要金屬中框進行加固。對於藍思科技而言,拓展金屬結構件業務,則能夠更為深入地切入外觀件生產鏈條,向終端廠商供應一體化程度更高的產品。但由於玻璃後蓋的興起對金屬後蓋形成了替代,導致金屬結構件市場競爭壓力劇增。

2016年前後,金屬結構件龍頭廠商毛利率能維持在30%左右;到2018年,毛利率便已經跌破20%。2018年藍思科技金屬結構件業務毛利率為19.79%,與上年相比下滑6.74%,同時營業成本卻增加了18.79%。周群飛也提到,藍思科技的產品戰線很長、客戶很多,但有些產品並非公司所擅長;因此在客戶結構方面要進行優化,專注大客戶,並對小客戶進行有選擇的放棄。

從財報表現看,藍思科技這些調整如今似乎收到了成效。2019年三季度財報顯示,藍思科技單季營收92.36億元,同比增長14.03%;其中,歸母淨利潤為12.65億元,同比增長108.61%,單季盈利創歷史新高;年初至期末扣非淨利潤8.65億元,增長1280.21%;一系列數據大幅超出市場預期。

藍思科技方面向《中國經營報》記者表示,公司三季度充分發揮了產能規模優勢以及交付實力,各主要園區均進入了滿負荷運行的狀態,產品呈現量價齊升的局面,從而促成公司業績同比實現大幅增長。

“褪不掉”的蘋果光環

作為國內主要的“蘋果概念股”之一,藍思科技深受蘋果市場表現影響。2018年蘋果手機銷量只有2.09億部,較2017年下滑2.7%;相對應的,藍思科技當年淨利潤也只有6.37億元,同比下滑68%。這是自上市以來,藍思科技淨利潤最低的一年。

同樣的,今年秋季iPhone11系列的火爆也直接撐起了藍思科技第三季度的業績。在京東統計的“雙十一”榜單上,iPhone11將累計銷量最高的桂冠收入囊中;而蘋果也順利地坐上了品牌銷售額第一的寶座。身處上游的藍思科技三季度營收亦達到92.36億元,歸母淨利潤為12.65億元;單季度營收額幾乎與上半年持平,並一舉將近4億元的扣非淨利潤虧損扭轉為盈利8.65億元。

事實上,藍思科技一直在進行著客戶多元化的佈局,但從目前的情形來看,收效並不明顯。上市之前,蘋果一度為藍思科技貢獻了60%的營收,但截至2018年底,藍思科技第一大客戶銷售佔比依舊有47%。

《中國經營報》記者瞭解到,儘管藍思科技為了市場安全曾進行了客戶多元化佈局,但蘋果為其提供的利潤卻遠遠高於國內廠商,這是由二者不同的產品節奏先天所決定的。以時下應用較多的3D玻璃蓋板為例,其生產需要經過試製——打樣——量產三個階段,其中試製、打樣兩個階段就需耗時兩個月左右,一款產品一般要達到五個月的量產期才能初步實現盈利。

在蘋果單品策略的加持下,藍思科技的對應產線能夠以最大的生產規模壓低成本,而較長的生命週期又可以為公司提供不菲的利潤。但這種模式在國內手機廠商中難以通行。

伴隨著手機市場競爭的加劇,國內廠商目前的推新週期已壓縮至2~3個月,除少量生產線能夠維持較長的下單外,相當一部分產線運營僅數月便需要進行調整,這也讓藍思科技在相應的項目上較難盈利;而為了保持市場佔有率,即便是部分訂單難以盈利,公司出於長遠考慮亦會接單生產。

除生產端外,國內廠商的壓力在研發端亦有所表現。自2017年玻璃後蓋得到應用開始,外觀件潮流在短短兩年內已經由2D玻璃變至3.5D玻璃,平均半年左右行業便有新的需求向上遊提出。2018年藍思科技研發投入14.8億元,而2019年前三季度累計研發投入已經達12.1億元,同比增加5.8%。在市場快速的迭代中,相應的研發新品如果被過早淘汰,藍思科技勢必面臨著研發投入難以回收的風險。

藍思科技方面也向記者表示,公司通過高效的研發投入,持續驅動了智能手機終端外觀的升級換代;在外部市場需求不斷增長的背景下,藍思科技創新研發的新工藝、新技術如瀑布屏、磨砂質感玻璃後蓋、幻影效果玻璃後蓋等新工藝產品已經逐步得到了品牌客戶和市場的認可和採用。隨著5G加速大規模商用,特種玻璃加速取代金屬作為手機後蓋的材料已成為必然趨勢,藍思科技依然會保持適度地研發投入,不斷引領行業的發展趨勢,進一步增強自身的核心競爭力與行業影響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