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博英語“爆雷”,預付款消費風險如何規避?

繼長租公寓“爆雷”事件後,10月中旬,運營長達21年、在全國62城擁有近154家店的知名培訓機構韋博英語資金鍊突然斷裂,多地門店關閉,相關負責人“跑路”,留下付費學員安置、欠薪員工安置等一系列問題。而且,浦發銀行、招商銀行等多家金融機構也牽涉其中。此前,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表示,教育培訓機構,包括早教機構破產、倒閉、捲款而逃這類新聞,近年來高頻次出現,輿論將這歸為教育培訓機構的亂象,但這並非教育培訓機構獨有的問題,而是涉及預付款經營模式的所有經營性機構的共同問題。

多家金融機構身陷其中

據報道,韋博英語在國慶假期前後,北京、上海、成都、太原、杭州、蘇州等全國多地分校,以裝修、封樓等名義停課,節後則直接人去樓空,並有大批員工離職。韋博英語課程售賣方出現違約,學員在課程不能繼續進行情況下,要求退還學費,僅上海退款學員就超過8000人,退費款項過億元。如果以全國規模看,款項和涉及學員更多。

近日,《上海金融報》記者來到韋博英語在上海嘉定區塔城路的教學點,發現其大門緊閉,但前臺的兩部電腦仍未搬離。此外,門上還貼有學員公告和公司公告。其中,學員公告稱公司正在持續推進將學員未完成課程轉至其他機構,學員可持相關文件前往指定地點辦理轉學。

10月12日凌晨,韋博英語創始人高衛宇發佈公開信回應風波,承認由於經營失敗,資金鍊斷裂導致了目前局面。不過,關於如何處理學員退費等問題,高衛宇並未在文中提及。

一直以來,教育培訓機構有全額支付和分期付款兩種付款模式。根據央視報道,約有八成的學員採用分期貸款形式參加韋博英語培訓。

據瞭解,涉及韋博英語貸款的有銀行、消費金融公司和互聯網金融公司三類機構,包括招商銀行、廣發銀行、浦發銀行、招聯消費金融、度小滿金融和京東數科等。

據悉,上海金融監管部門已經窗口指導轄區內涉事銀行妥善處置韋博英語學員貸款事宜,未償還造成逾期者信用紀錄暫時不向央行徵信上傳。

近日,有學員指出,已經收到浦發銀行電話通知,可以在短期內既不用還款,更不會逾期上徵信紀錄。

不過,京東數科、度小滿金融等方面的態度卻比較“一本正經”。度小滿金融相關人士表示,用戶如果突遭關店停課,利息不用歸還,但剩餘貸款的本金還需歸還。

金融法治 | 韋博英語“爆雷”,預付款消費風險如何規避?

(供圖:新華社)

預付款模式令人詬病

業內專家認為,韋博英語這類教育機構跑路的源頭主要在於預付款模式,在機構先收費再履行義務的前提下,機構是否履行義務以及如何履行,全憑信譽,加之缺乏嚴厲監管,機構一旦出現問題,隨時都可能攜款跑路。

“預付款模式的全稱是預付款消費模式,指的是消費者向經營者預先支付一定款項辦理預付憑證,並憑預付憑證在未來一定時間內,按照約定多次獲取商品或者服務的一種新型消費方式。簡單來說,就是消費者基於對商家的信賴,預先付費,然後提前消費商家提供的服務和產品。”上海社科院法學研究所研究員塗龍科告訴《上海金融報》記者。

“如果韋博英語的學員選擇貸款,就需要簽署兩份合同。一份是與韋博英語之間的課程合同,另一份是與貸款機構的貸款合同。在貸款合同簽署後,貸款機構會將學員學費一次性付給韋博英語,後期,學員需要定期向貸款機構償還欠款。”韋博英語前教職人員王先生對《上海金融報》記者表示,今年8月份,該機構對每位老師提出了1萬元的指標考核要求,讓老師們勸說更多學員續費,這種情況以往從未出現。

據記者瞭解,近年來不少教育培訓機構紛紛向互聯網金融行業“取經”,讓學員以貸款方式提前繳納費用。這樣,培訓機構可以從貸款平臺那裡拿到整筆資金。而一旦機構“跑路”,學員則要持續揹負分期還貸的壓力。

“我之前在英孚英語購買了‘高效經典’課程,上課時間跨度為2年半,通過中銀消費金融公司貸款30160元,一次性都付給了英孚。”英孚前學員鄧先生告訴《上海金融報》記者。

事實上,預付款模式除了存在於培訓機構外,也存在於租房市場。目前一些長租公寓,也在和第三方金融機構合作,為租客發放租房貸款。具體來看,租客利用個人信用向第三方機構申請貸款,一次性付清整年租金。然而,這筆錢被長租公寓收入囊中後,卻按月、按季等週期支付給房東。這意味著,長租公寓將在一定時間內佔用大量預付款。如果這部分資金得不到有效監管,一旦長租公寓平臺“爆雷”,出現資金鍊斷裂等情況,房東、租客及貸款公司三方都有面臨損失的可能。

“預付費模式看起來對商家和消費者是‘雙贏’,能夠使商家從市場上回籠資金和鎖定客戶。同時,提升消費者消費體驗。但實際上這種模式並非‘明明白白’‘貨真價實’,有的甚至暗藏陷阱,讓消費者陷於被動境地,無法預知商家在經營中的變故和服務中可能出現的問題。一旦遇到欺詐、侵權行為,消費者難以及時挽回損失。”塗龍科表示。

需進一步加大監管力度

針對預付款消費的相關規定明確出現在《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53條:“經營者以預收款方式提供商品或者服務的,應當按照約定提供。未按照約定提供的,應當按照消費者的要求履行約定或者退回預付款;並應當承擔預付款的利息、消費者必須支付的合理費用。”

對於類似韋博英語教育培訓行業的規定,2018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規範校外培訓機構發展的意見》,指出校外培訓機構要嚴格執行國家關於財務與資產管理的規定,收費時段與教學安排應協調一致,不得一次性收取時間跨度超過3個月的費用。

而且,針對教育機構預付款風險問題,許多地方政府部門已經作出了不少努力。上海、揚州、南通等地都設置了風險金制度,細化了教育機構的監管規則。2015年上海市教委、市人社局等9部門聯合印發的《上海市教育培訓機構學雜費收繳和使用管理規定》通知中,明確要求開辦教育培訓機構要在銀行專用賬戶中存入“保障金”,保障在經營出現風險後用戶、員工的權益;新設立教培機構的學習保障資金繳存金額應不少於開辦資金的10%,且經營一年以上的不少於上一年度學雜費收入總額的10%,最低不得少於10萬元。

塗龍科認為:“預付款模式以消費者對商家授信為基礎,商業信用十分重要。政府監管部門可以聯合相關行業協會、有資質的信用評估機構等多方力量,提高培訓行業的准入門檻。在准予註冊之前對其註冊資金、經營規模、經營資質、信用記錄等進行嚴格審查,為消費者提供判斷依據。另外,貸款機構在提供貸款時,應嚴格審查培訓機構資金;對採取預付款消費模式的培訓機構可收取一定保證金。”

“預付式消費一直是維權熱點,目前又大量出現預付式消費與金融信貸捆綁疊加侵害消費者權益的問題,導致消費者享受不到服務的同時,還需繼續償還金融貸款,消費者權益受到嚴重損害。監管部門應進一步出臺有關降低預付款風險的相關規定,規範金融信貸在這一領域的使用。同時,建立第三方監管制度和保證金擔保制度等,強化企業誠信管理。”北京市盈科律師事務所刑事法律事務部主任高同武對《上海金融報》記者表示。

消費者如何維權

面對培訓機構“爆雷”,學員該如何防範風險?又有哪些途徑可以維護自身權益?

“預付款模式下教育培訓機構‘跑路’,基本可歸類為幾種情形:一是經營不善。隨著培訓租金和人力成本不斷提升,機構無力提供後續培訓。二是挪用資金投資失敗。教育培訓行業現金流充沛,因此成為挪用資金的高發領域,一旦投資失敗,後續培訓就會失去資金支持,可能涉嫌挪用資金罪。三是非法集資。部分培訓機構一開始就以收取預付款後‘跑路’為目標,沒有實際開展教育培訓經營的計劃,可能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或集資詐騙罪。”高同武建議消費者,出現第一種情形,應及時向消費者協會投訴或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出現後幾種情形,需及時向公安機關報案,追究其刑事責任。

“學員要樹立維權意識,提高維權能力。一方面,選擇規模較大、口碑較好、經營狀況不錯的培訓機構。在和機構簽訂正式書面合同時,要仔細閱讀合同條款,注意是否存在限制性規定等。另一方面,儘量避免一次性投入過多資金,注意保留合同、發票等證據。”塗龍科進一步指出,一旦培訓機構“爆雷”,學員要及時向消費者協會或工商部門投訴,採取措施挽回損失。另外,如果存在韋博英語的相關工作人員明知公司資金斷裂,門店準備關閉,不可能再繼續提供培訓服務,但卻在門店關閉前一段時間拼命忽悠學員交錢學習,然後卷錢跑路的情況,相關人員或涉嫌詐騙罪,可以依據《合同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等規定向法院提起訴訟,維護自身權益。

記者 畢丹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