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核事业第一人:一己之力推动物理学发展,却欠他诺贝尔奖

说起中国最牛的科学家,大家可能都会想起钱学森。钱学森被美国称为“一个人抵五个师”并阻止他回国的故事,几乎家喻户晓。

中国核事业第一人:一己之力推动物理学发展,却欠他诺贝尔奖

钱学森

但事实上,在中国近代,也有一个科学大牛,曾被美国认为“一个人抵十个师”,甚至追到日本,都要把他拦阻回来,他就是杨振宁、钱三强、钱伟长、邓稼先等知名科学家的老师:赵忠尧。

1902年,赵忠尧出生在浙江省诸暨县。18岁,赵忠尧进入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毕业后,在叶企孙的带领下,成为了清华物理系最早的五名教师之一,并在两年后,得到了去美国加州理工深造的机会。

赵忠尧学习进修的时候,导师是曾经获得192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著名物理学家:密立根教授。

中国核事业第一人:一己之力推动物理学发展,却欠他诺贝尔奖

密立根

做这个教授的学生,几乎是当时很多学生,梦寐以求的事。事实上,只要你按照密立根教授的议题和方法走,你就很容易取得研究成果,并且顺利毕业。

可能是出自对赵忠尧的喜爱或其他原因,这位教授很善意的给了赵忠尧一个非常好的选题,是一个利用光学干涉仪测量相关数据的研究。但是赵忠尧很快就拒绝了,并向密立根教授提出了难度更高的选题的请求。

因为在他看来,赴美深造,不仅仅是为了顺利从这里毕业,而是要学习更多的技术,报效祖国。

第二次,密立根在考虑良久后,给赵忠尧分配了一个“硬γ射线通过物质时的吸收系数”的选题。然而赵忠尧还是表示“难度不够,需要考虑一下。

”尽管密立根当时生气的表示“这个题目也很难,你要是不做,就不做好了。”但事后还是和赵忠尧解释,他是想要赵忠尧通过测量数据,来验证刚问世的克莱因-仁科公式的正确性。赵忠尧这才答应了这一选题。

后来,密立根跟别人打趣说,赵忠尧这个人“不知道天高地厚”。

但出人意料的是,这个选题,赵忠尧不仅完成的非常出色,甚至还得出了一个非常伟大的物理发现。

他的实验测量了水、铝、铜、锌、锡等等吸收体对于硬 γ 射线的吸收系数。当对测量结果总结计算时,他发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硬γ射线通过轻元素时的散射是符合克莱因-仁科公式的。而当硬γ射线通过重元素,比如铅时,所得的吸收系数比公式计算的结果大了约40%。

反复确认后,赵忠尧马上将这个实验结果写成论文,并在1929年年底,发给了密立根教授。 在得到了密立根教授的确认后,将论文发表在美国的《国家科学院院报》。

而在后期的实验中,赵忠尧发现:

伴随着硬γ射线在重元素中的反常吸收,存在一种从未见过的特殊辐射现象。

硬伽马射线通过重金属时,会产生成对的正反物质,然后两者迅速消失,并演变成光子。这被称为湮灭现象,是人类第一次观察到湮没现象。

这个结果极为重要,这意味着:赵忠尧第一次观测到了反物质,第一个观察到了正反物质湮灭。这是一个完全足以获得诺贝尔奖的成果。

​他的发现意义是伟大的,最早证实了正电子的存在。很多人认为如果没有他在发现正负电子湮没所作出的巨大贡献,就不可能有正负电子对撞机,也就没有今天的物理研究。

中国核事业第一人:一己之力推动物理学发展,却欠他诺贝尔奖

然而,直到1936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公布时,他们才赫然发现,获奖的并不是首先发现正电子的赵忠尧,而是晚他两年发现的安德逊。

这一结果,直到半个世纪的诺贝尔奖评审结果解密,才被解开了神秘面纱。

原来,当时赵忠尧的实验结果,受到了当时两位著名科学家的质疑,这两位科学家在重复了赵忠尧的实验过程后,却得到了和赵忠尧完全相反的结果。显然大家更愿意相信权威,因此,赵忠尧的实验结果,就这样被忽略了。

实际上,这两位科学家会得出相互矛盾的结果,完全是因为当时他们仪器和方法问题。而安德逊自己也承认,自己的研究是受赵忠尧的实验启发的。

曾任诺贝尔物理学奖评委主任的艾克斯朋,也在大半个世纪后评论说,这是一个“没法再弥补的疏漏”。

即使是这样,赵忠尧却丝毫不把这件事情放在心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叶铭汉后来回忆说:

“赵老师认为,一个人在国外做出成绩,

对于提高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

对于国家的富强,作用不大。

只有在国内建立核科学的实验基地,

才能在国内开展研究工作,培养人才。

为此,他认为个人作出牺牲是值得的。

九一八事变后,赵忠尧回国了。在清华大学物理系担任教授,开设了中国第一个核物理课程,中国第一个核物理实验室,还教出了钱三强、何泽慧、王大珩等学生。

1946年,美国在太平洋比基尼小岛试爆原子弹,作为被邀请的观察员之一,赵忠尧敏锐的在这次试爆中,看出了门道,并毅然决然的返回加州理工,设法了解核物理的最新进展,并设法购买核物理研究的设备。

中国核事业第一人:一己之力推动物理学发展,却欠他诺贝尔奖

赵忠尧(前排左一)准备登上驱逐舰观看原子弹试爆

当时中央研究院批下来的经费是12万美元,购买基本的科学设备,尤其是核物理研究必备的加速器。然而12万美元,相对于当时一台完整的加速器40万美元的价格,无异于是天方夜谭。

赵忠尧在意识到这个问题后,果断的放弃了直接购买这一条路,而是选择自行组装。为此,赵忠尧放弃了核物理的研究,而是开始进行静电加速器的研制。

事实上,这条路并不好走,甚至可以说,相当坎坷。为了节省经费,赵忠尧每天都是喝水就面包,四处奔波寻找价格合适的工厂,甚至在多个实验室义务工作,只为换来一些零星的器材。

1950年,赵忠尧在美国科学家的帮助下,事先将30多台的仪器运送回国,尽管也被联邦调查局扣留了几台关键设备,但总算有惊无险。

1950年8月,赵忠尧随同钱学森等100多名学者,一同登船回国。这里相信大家都知道,钱学森因为莫须有的理由,被带走扣押,而赵忠尧却因为搜不出什么证据,而被放行。可是,美国放行赵忠尧没多久,他们就后悔了,意识到:

钱学森一人可抵五个师,但是,与诺奖失之交臂的赵忠尧,到底可抵几个师,没人算得清。


当船经过日本横滨,赵忠尧也因为莫须有的罪名,被抓紧了日本监狱。美国如此的举动,终是引起世界舆论的关注,各个科学家纷纷谴责美国这种行为。迫于无奈,在被关押了两个月后,赵忠尧最终还是回到阔别多年的祖国。

回国后,赵忠尧迅速投入了中国的核事业当中。

他将带回来的器材和零件,组建了中国第一台70万电子伏的质子静电加速器。这个加速器,间接提速促成了9年后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试爆成功。

而一直到2000年,他的加速器才完全“退役”。

中国核事业第一人:一己之力推动物理学发展,却欠他诺贝尔奖

中国工程院院士叶铭汉后来回忆说:

“赵老师认为,一个人在国外做出成绩,

对于提高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

对于国家的富强,作用不大。

只有在国内建立核科学的实验基地,

才能在国内开展研究工作,培养人才。

观望我国现在的教育趋势,其实也是越来越重视,科学文化水平的发展。

中国核事业第一人:一己之力推动物理学发展,却欠他诺贝尔奖

从上图我们可见科学课的地位大大提升,成为了和语文、数学同等重要的“基础课程”。

然而,当孩子们一遇到枯燥的公式、定理、概念,很容易使他们对科学的好奇心受到抑制,产生畏难心理。因此,我们更多的可以从孩子的兴趣出发,用各种趣味问题,引导孩子进行思考,学习,反而可以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万物有科学》就是这样一套既包含丰富专业的知识点,又生动有趣,拯救孩子于枯燥科学概念中的科学启蒙读物。

中国核事业第一人:一己之力推动物理学发展,却欠他诺贝尔奖

《万物有科学》全套共8册,分别是——

物理

《力学喜欢捉迷藏》

《机械和能量有办法》

《声光电磁热总动员》

地理

《地理带你去探险》

化学

《元素兄弟大比拼》

《化学是个魔术师》

天文

《太空总是闲不住》

身体

《身体悄悄告诉你》

中国核事业第一人:一己之力推动物理学发展,却欠他诺贝尔奖

这套书围绕科学主题中的物理、化学、地理、天文、人体,介绍了五大类别的科学知识,涵盖了光、电、元素。。。11个科学主题——

中国核事业第一人:一己之力推动物理学发展,却欠他诺贝尔奖

涉及800多个孩子学习中需要掌握的科学知识点——

中国核事业第一人:一己之力推动物理学发展,却欠他诺贝尔奖

整套书参照教育部颁布的《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编写:

中国核事业第一人:一己之力推动物理学发展,却欠他诺贝尔奖

《万物有科学》之《力学喜欢捉迷藏》 覆盖知识点

而且它的可读周期特别长,从孩子准备进入小学开始,一直到毕业,都可以覆盖到。

中国核事业第一人:一己之力推动物理学发展,却欠他诺贝尔奖

全套书的内容设计合理,每册书都按照由易到难来安排,深浅适中,所以适读年龄很广,像学龄前的孩子可以亲子共读,6~12岁的孩子可以独立阅读。

比如物理《力学喜欢捉迷藏》中——

中国核事业第一人:一己之力推动物理学发展,却欠他诺贝尔奖

第一个故事“竹蜻蜓飞上天了”讲的物理概念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中国核事业第一人:一己之力推动物理学发展,却欠他诺贝尔奖

在滑冰的时候,小鲁一不小心撞倒了阿布,“啪”好疼啊!结果两个人朝着相反的方向滑了很远——

中国核事业第一人:一己之力推动物理学发展,却欠他诺贝尔奖


这个故事用好朋友相撞摔倒的例子,很浅显易懂的展示物理原理——在力学的世界里,力总是成对出现的,就像是两个好朋友,一个叫作用力,另一个叫反作用力。

粗心的小鲁撞倒了阿布,给了他一个作用力,同时自己也受到了反作用力的推动,所以两个人都被撞得滑出了很远。

书中从咱们的生活实际出发,比如原来软滑嫩白的豆腐竟然也是胶体,小故事里不但讲述了美味豆腐的制作由来,还普及关于豆腐的历史——

中国核事业第一人:一己之力推动物理学发展,却欠他诺贝尔奖

进而又给孩子拓展知识,其实,咱们生活中处处都存在胶体,固体的豆腐、果冻是胶体;液体牛奶、豆浆、墨水是胶体;气体烟和雾竟然也是胶体,就比如天空中的那朵云——

中国核事业第一人:一己之力推动物理学发展,却欠他诺贝尔奖

不相信吗?咱们可以通过一个有趣的化学现象丁达尔效应来验证一下。

由此,《万物有科学》教给孩子一个好办法——如果用红外线笔去照射“胶体”,就可以看到里面出现一条光路,如果不是胶体,就没有光路哦,这就是听起来感觉很难懂的“丁达尔效应”了。

中国核事业第一人:一己之力推动物理学发展,却欠他诺贝尔奖

孩子读完这套书,正好可以和初中物理、化学、地理、生物。。。科目衔接,提前把基础打牢固,将来学习这些科目时,也能轻松应对。

《万物有科学》虽然是涉及学科的科普书,但一点也不枯燥,每个章节内容都包含故事、概念、游戏或实验、知识拓展四个版块,孩子可以边玩边学,毫无压力地长知识。

中国核事业第一人:一己之力推动物理学发展,却欠他诺贝尔奖

全套书 把一个个重要的概念、公式、知识点,全都变成了好玩的故事。

而每本书中的每个章节的知识点,都是以故事的形式讲述。

中国核事业第一人:一己之力推动物理学发展,却欠他诺贝尔奖

书中每个故事都不长,但结构清晰,逻辑性很强,几分钟就能读完。每天读懂一个科学故事,几个月积累下来,小学阶段要掌握的相关概念和知识,就牢牢印在孩子脑子里了。


另外,故事配有形象生动的图例,有近600幅,细致地给孩子剖析原理,让孩子一眼就能看懂科学。

比如,月食现象——

中国核事业第一人:一己之力推动物理学发展,却欠他诺贝尔奖

摩擦生电的原理——

中国核事业第一人:一己之力推动物理学发展,却欠他诺贝尔奖

而每个故事中穿插的概念知识“小贴士”,故事结尾的“肯博士说”,作为拓展补充,尽可能地让科学内容更加丰富、充实,让孩子获得更多的收获。

中国核事业第一人:一己之力推动物理学发展,却欠他诺贝尔奖

随处可见的概念知识“小贴士”

书中精心设计的趣味游戏、小实验,都与本章节知识点相结合,旨在让孩子们掌握知识点的同时,能快乐读书,轻松学习。

中国核事业第一人:一己之力推动物理学发展,却欠他诺贝尔奖

小实验

为了贴合孩子们的学习需求,保证书中知识点的专业准确,《万物有科学》邀请了清华大学物理系副教授季帅华审校——

中国核事业第一人:一己之力推动物理学发展,却欠他诺贝尔奖

清华大学物理系副教授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博士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后

美国IBM T.J. Watson研究中心博士后

而且,每本书的作者都是相关专业领域的精英,更有地质博物馆、国家天文台、人大附中等专家老师权威审定!

为故事内容的准确性、严谨性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中国核事业第一人:一己之力推动物理学发展,却欠他诺贝尔奖

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下各个分册:

1.《力学喜欢捉迷藏》——物理1

中国核事业第一人:一己之力推动物理学发展,却欠他诺贝尔奖


这本书用有趣的故事介绍了物理力学中常见的一些力,包括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弹力、摩擦力、万有引力、重力、液体浮力、液体表面张力等15个物理概念。

中国核事业第一人:一己之力推动物理学发展,却欠他诺贝尔奖

2.《机械和能量有办法》——物理2

中国核事业第一人:一己之力推动物理学发展,却欠他诺贝尔奖

这本书用有趣的故事介绍了物理中各种各样的机械、能量,以及能量的转化,包括动能和势能、能量转化、功、杠杆、轮轴、滑轮等15个物理概念。

中国核事业第一人:一己之力推动物理学发展,却欠他诺贝尔奖

3.《声光电磁热总动员》——物理3

中国核事业第一人:一己之力推动物理学发展,却欠他诺贝尔奖

这本书用有趣的故事介绍了声、光、电、磁、热,包括声音的产生、声速、光的直线传播、小孔成像、磁场、磁力、电流、热传递等15个物理概念。

中国核事业第一人:一己之力推动物理学发展,却欠他诺贝尔奖

4.《元素兄弟大比拼》——化学1

中国核事业第一人:一己之力推动物理学发展,却欠他诺贝尔奖

这本书用有趣的故事介绍了化学世界中的各种元素,包括原子的构成、二氧化碳、氦气、氢气、银、铜、铁等15个化学概念。

中国核事业第一人:一己之力推动物理学发展,却欠他诺贝尔奖

5.《化学是个魔术师》——化学2

中国核事业第一人:一己之力推动物理学发展,却欠他诺贝尔奖

这本书用有趣的故事介绍了我们身边常见的化学现象,包括结晶、酸雨的形成、沉淀、发酵现象、酯化现象、金属生锈等15个化学概念。

中国核事业第一人:一己之力推动物理学发展,却欠他诺贝尔奖

6.《地理带你去发现》——地理

中国核事业第一人:一己之力推动物理学发展,却欠他诺贝尔奖

这本书用有趣的故事介绍了和地理相关的知识,包括地球形状、大气层、气候、经纬度、时区、地貌形态、海洋等15个地理概念。

中国核事业第一人:一己之力推动物理学发展,却欠他诺贝尔奖

7.《太空总是闲不住》——天文

中国核事业第一人:一己之力推动物理学发展,却欠他诺贝尔奖

这本书用有趣的故事介绍了和太空相关的知识,包括宇宙大爆炸、太阳系、银河系、月球、卫星、彗星、黑洞等15个天文概念。

中国核事业第一人:一己之力推动物理学发展,却欠他诺贝尔奖

8.《身体悄悄告诉你》——身体

中国核事业第一人:一己之力推动物理学发展,却欠他诺贝尔奖

这本书用有趣的故事介绍了和身体相关的知识,包括染色体、DNA、循环系统、呼吸系统、骨骼、感觉、精子和卵子、新陈代谢等15个人体概念。

团购信息

团购名称:万物有科学

适合年龄:4岁+

包括:物理1、物理2、物理3、化学1、化学2、地理、天文、身体 共八册

团购价格:原价260元,团购价:129元,立省131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