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國如此強大,為何沒有將國土推進到印度洋?網友:真是可惜

眾所周知,我國有著300多萬平方公里的海洋國土,是名副其實的海洋大國。但是,我國的海岸線都在太平洋西岸,海洋運輸需要經過馬六甲海峽,由於馬六甲海峽不掌握在我國手中,它對於我國的國家安全造成了極大地挑戰。假如,中國能夠成為瀕臨印度洋的國家,那麼這一問題會得到極大地緩解。很多網友看到這,會有一個疑問,古代中國作為世界級強國,在東亞地區有著極大地影響力,為何就沒有把國土推進到印度洋呢?

古代中國如此強大,為何沒有將國土推進到印度洋?網友:真是可惜

讓我們來看看印度洋在哪裡。印度洋在我國的西南方向,和西藏隔著一個印度,和雲南隔著一個緬甸。假如,古代中國想要將國土擴展到印度洋,只能從這兩個地區推進。先來看一看古代中國為何不從西藏地區進軍,南下佔據印度,奪取印度洋的出海口。根據歷史記載,西藏正式納入中國的版圖,是在12世紀。這一時期,正處在我國的元朝。當時,成吉思汗率領軍隊向西擴張,已經佔據了整個中亞地區,當成吉思汗南下進軍印度的時候,他碰上了難以解決的問題,就是炎熱和大象。蒙元軍隊來自蒙古高原,習慣了涼爽乾燥的氣候,而印度屬於熱帶地區,長奔而來的元朝軍隊,根本無法適應這種氣候,出現了各種不適。然後,就是印度大象的戰鬥力也是不容小視,元朝軍隊都是騎兵,戰馬根本就無法對抗大象這種龐然大物。成吉思汗面對這種狀況,只好無奈的選擇退兵。而到了明代,中央政府並沒有直接控制西藏,整個西藏地區處於自治狀態,根本不可能南下印度。而到了清朝,印度地區已經成為了英國的殖民地。

古代中國如此強大,為何沒有將國土推進到印度洋?網友:真是可惜

至於從雲南地區擴張,佔據緬甸。在中國歷史上,還真有人這麼幹過,只不過沒有成功。這個想要佔據緬甸的人,是乾隆。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清緬戰爭爆發,乾隆皇帝先後派遣了數十萬軍隊,花費了清朝911萬兩白銀,打了整整十八年,硬是沒有把緬甸打下來。直到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四月,緬甸國王為應付周邊暹羅等國的壓力,主動改善對華關係,派出使節奉表納貢,戰爭才結束。

古代中國如此強大,為何沒有將國土推進到印度洋?網友:真是可惜

可以看出,古代中國並不是不想將疆域擴張到印度洋地區,而是真心辦不到。西藏地區,在中國古代長期自治,直到清王朝才將整個西藏地區的控制力掌握到手中,更往南的印度那就更有心無力了。至於緬甸,清緬戰爭的結局,就已經用現實將這一幻想徹底打碎了。網友們,你們怎麼看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