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業股份0人客戶貢獻千萬元收入“吃相”難看信披真實性存疑

建業股份0人客戶貢獻千萬元收入“吃相”難看信披真實性存疑

Photo by congerdesign on Pixabay

《金證研》滬深資本組 無涯/研究員 映蔚 唐裡 洪力/編審

2017-2020年是精細化工2.0時代,2021-2025年將進入3.0時代,2025-2030年則將轉入精細化工4.0時代,中國精細化工產業正在由大國向強國邁進。在此背景之下,浙江建業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建業股份”)順應發展潮流,“躍躍欲試”投身資本市場。

反觀其身後,不僅財務數據前後出現多處“矛盾”,信息披露可信度堪憂;與此同時,多個經銷商大客戶0人貢獻千萬元收入,忽然“玩”註銷或為“空殼”公司等,上述眾多謎團如“遠路人趟水”,建業股份的上市之路或難“一帆風順”。

一、財務數據“打架”頻現,信息披露真實性存疑

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建業股份品牌已在低碳脂肪胺、增塑劑等市場形成了廣泛的影響力。然而2018年,建業股份營收、淨利增速雙雙下滑,其業績增長態勢略顯“疲憊”。

據證監會公開信息,建業股份曾兩次更新招股書,兩版招股書籤署日分別為2018年10月8日(以下簡稱“2018版招股書”)、2019年8月15日(以下簡稱“招股書”)。

據招股書,2016-2018年及2019年上半年,建業股份營業收入分別為15.5億元、18.2億元、18.32億元、8.18億元,2017-2018年同比增長率分別為17.43%、0.64%。

2016-2018年及2019年上半年,建業股份淨利潤分別為5,534.58萬元、16,676.31萬元、19,755.24萬元、7,913.77萬元,2017-2018年同比增長率分別為201.31%、18.46%。

其中,2016年,建業股份母公司營業收入、淨利潤分別為126,301.21萬元、3,985.59萬元。

但據市場監督管理局數據,2016年,建業股份母公司營業收入、淨利潤則分別為126,292.1萬元、2,921.59萬元,即比招股書披露的母公司2016年營收、淨利潤,分別少了9.1萬元、1,064萬元。

除了母公司營收、淨利潤出現數據“打架”,同樣蹊蹺的還有主要能源耗用金額。據2018版招股書,2016-2017年,建業股份電生產耗用量分別為1,000.21萬度、829.35萬度,而耗用金額分別為643.48萬元、580.44萬元。

但據招股書,2016-2017年,建業股份電的生產耗用量卻分別為1,470.49萬度、1,358.23萬度,而耗用金額分別為933.55萬元、921.48萬元。即較之2018版招股書,2016-2017年電的生產耗用量分別多出470.28萬度、528.88萬度,而耗用金額分別多出290.07萬元、341.04萬元。

數據“對不上”的迷雲遠未消散,建業股份的供應商採購金額及客戶銷售金額,也出現前後“矛盾”的現象。

據2018版招股書,2016年,建業股份對第四大供應商OCEAN WIN(HONGKONG)INTERNATIONAL LIMITED(以下簡稱“OCEAN WIN LIMITED”)的採購金額為6,490.46萬元。

但據招股書,2016年,建業股份對OCEAN WIN LIMITED的採購金額卻為6,544.87萬元,即比2018版招股書披露的數據多出54.41萬元。

值得一提的是,據香港政府公司註冊處(ICRIS CSC)公開信息,OCEAN WIN LIMITED成立於2016年1月28日,是一傢俬人股份有限公司。也就是說,其成立當年即“一躍”成為了建業股份的第四大供應商。

據2018版招股書,2016-2017年,建業股份對第二大客戶淄博大潤化工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大潤化工”)的銷售金額分別為2,306.39萬元、2,817.94萬元。

但據招股書,2016-2017年,建業股份對大潤化工的銷售金額卻分別為2,304.75萬元、2,812.27萬元。即對比2018版招股書披露的數據,2016-2017年對大潤化工的銷售金額分別少了1.64萬元、5.67萬元。

值得注意的是,兩版招股書顯示,考慮報告期內建業股份的會計政策變更、更正及合併範圍變化等因素,對上述數據“打架”現象,或未產生影響。

實際上,不僅其披露的大潤化工銷售額數據前後“矛盾”,這位建業股份的“大客戶”背景也存在疑點。

二、0人公司貢獻千萬元收入,多個大客戶或“力不從心”

報告期內,作為建業股份第一大經銷商客戶的大潤化工,員工數量或與其為建業股份貢獻的收入不匹配。

據招股書,2016-2018年及2019年上半年,建業股份對大潤化工的銷售金額分別為2,304.75萬元、2,812.27萬元、3,088.54萬元、1,170.35萬元,同期佔營收的比例分別為1.49%、1.55%、1.69%、1.43%。

但據市場監督管理局數據,2016-2018年,大潤化工的社保繳納人數分別為0人、0人、1人。也就是說,大潤化工員工人數一星半點,卻撐起千萬元收入,可謂是“獨挑大樑”。

與之類似的,還有其他兩大客戶。

據招股書,2017-2018年及2019年上半年,杭州互潤化工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互潤化工”)位列建業股份的前十經銷商客戶名單,建業股份對其的銷售金額分別為986.1萬元、1,288.94萬元、1,420.49萬元,同期佔營收的比例分別為0.54%、0.7%、1.74%。

而據市場監督管理局數據,2016-2018年,互潤化工的社保繳納人數均為1人,也是“1人撐起千萬元收入”的節奏。此外,互潤化工成立於2017年3月27日。這意味著,互潤化工成立當年即“躋身”建業股份前十經銷商客戶名單。而截至2018年底,互潤化工實繳出資額為0元。

同樣地,據招股書,2016-2018年及2019年上半年,上海兆厚化工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兆厚化工”)均位列建業股份的前十經銷商客戶名單,建業股份對其的銷售金額分別為677.29萬元、2,061.19萬元、2,375.15萬元、914.12萬元,同期佔營收的比例分別為0.44%、1.13%、1.3%、1.12%。

但市場監督管理局顯示,2016-2018年,兆厚化工的社保繳納人數分別為0人、0人、2人。此外,兆厚化工成立於2016年7月26日。不難發現,兆厚化工成立當年即“入圍”建業股份前十經銷商客戶名單,也呈“一出道便是巔峰”的態勢。

問題遠未結束。據招股書,2018年及2019年上半年,建業股份對前十大經銷商客戶之一,晉江市大船化工貿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大船化工”)的銷售金額分別為176.27萬元、551.53萬元,同期佔營收的比例分別為0.1%、0.67%。

據市場監督管理局數據,2016-2018年,大船化工的社保繳納人數均為0人。值得一提的是,2015年7月15日,大船化工還曾因未依照規定的期限公示年度報告而被列入經營異常名錄,直到2017年1月17日才被移出。

除此之外,建業股份的“0人”客戶中,紛紛出現成立沒幾年便註銷的奇怪情形。

據招股書,2016-2018年,寧波裕茂塑化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裕茂塑化”)均位列建業股份的前十經銷商客戶名單,建業股份對其銷售金額分別為699.29萬元、1,280.91萬元、393.12萬元。

但據市場監督管理局數據,2016-2018年,裕茂塑化的社保繳納人數均為0人。然而成立於2011年10月10日的裕茂塑化,卻已於2019年5月30日註銷。

據招股書,2016-2018年及2019年上半年,均位列建業股份的前十經銷商客戶名單的寧波鑫隆達塑化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鑫隆達塑化”),建業股份對其的銷售金額分別為1,830.01萬元、1,881.46萬元、1,376.31萬元、344.54萬元,佔各期營收的比例分別為1.18%、1.03%、0.75%、0.42%。

市場監督管理局顯示,2016-2018年,鑫隆達塑化的社保繳納人數均為0人。

令人匪夷所思的是,鑫隆達塑化成立於2015年4月2日,目前卻正在進行簡易註銷公告。

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不僅財務數據頻現“矛盾”,且客戶員工人數寥寥可數卻為其貢獻千萬元業績,“異相”盡顯,此番上市,建業股份或“吃相”難看,未來是否會遭遇投資者的“用腳投票”?《金證研》滬深資本組將繼續保持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