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影視翻拍劇,往往原著小說都是二流貨色

大家知道,我們看到的大多數電視劇,基本上都是改編自某個小說。這一點,從咱們國家上世紀6、70年代開始的,改編自金古梁武俠小說的各種武俠劇,到這些年改編自各種網絡小說的玄幻劇,基本都沒有什麼變化。

經過這麼多年的影視化改編,我們發現了一條規律。那就是

越是牛逼的原著小說,越是不好改編成好的影視劇;反而本來就是二流小說的,更適合改編,更容易出彩。

所以,成功的影視改編作品,口碑超過了原著,往往都是原本不太著名的小說。

可能有些人不同意,那咱們就舉例說明好了。

我覺得,在影視劇改編方面,從一個二流小說改編成一流電視劇的,最典型的案例,就是二月河歷史小說。

尤其是陳道明和斯琴高娃主演的《康熙王朝》,可謂咱們國家歷史正劇最經典的電視劇之一。

拍得大氣磅礴,氣勢很足,完美表現了一代帝王康熙形象,經典之極。

最好的影視翻拍劇,往往原著小說都是二流貨色

這部電視劇在豆瓣的評分高達9.1分,絕對是經典中的經典。

最好的影視翻拍劇,往往原著小說都是二流貨色

在90年代到世紀之交,央視拍攝了一系列這種帝王歷史大劇,比如反映漢武大帝歷史的《漢武大帝》,比如反映大唐盛世的《貞觀之治》.......都非常經典。

最好的影視翻拍劇,往往原著小說都是二流貨色

但我覺得最有名的,恐怕就是這個《康熙王朝》了。

這其中,那首主題歌《向天再借五百年》,可能起到了很大的作業,這首歌真是簡直了啊。

看鐵蹄錚錚踏遍萬里河山  

我站在風口浪尖  

緊握住日月旋轉  

願煙火人間安得太平美滿  

我真的還想再活五百年

最好的影視翻拍劇,往往原著小說都是二流貨色

我當年看了電視劇覺得驚為天人啊。這拍得真是鐵馬冰河,江山無限,熱血沸騰啊。

我是先看了電視劇,然後因為電視劇再回過頭去看二月河原著小說《康熙大帝》,真是寫得溫吞水,一點氣勢都沒有。

最好的影視翻拍劇,往往原著小說都是二流貨色

-

怎麼說呢,這部小說寫得,完全沒有電視劇那種氣勢,完全沒有那種感覺,反正就是看得特別失望。最後小說根本就沒有看完。

大家有興趣的可以去比較一下,對比一下。

那麼,為什麼《康熙王朝》原著小說怎麼樣,電視劇卻能拍得這麼成功呢?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電視劇創作可以在小說基礎上發揮,越是二流小說,電視劇發揮餘地越大。

首先第一個,電視劇創作可以更好改進劇本故事。

說到《康熙王朝》電視劇的成功,不能不提編劇朱蘇進。

最好的影視翻拍劇,往往原著小說都是二流貨色

我看他的水平比二月河高多了。大家去看看他親自寫的小說《我的兄弟叫順溜》並親自改編編劇拍成了電視劇,王寶強主演的。

最好的影視翻拍劇,往往原著小說都是二流貨色

二月河其它小說,《雍正王朝》也是一樣。

最好的影視翻拍劇,往往原著小說都是二流貨色

還有一個例子,《霸王別姬》用的是李碧華的原著小說,但是也寫得挺糟糕。後來經過編劇蘆葦的改編,增加了很多情節。

最後這些新增的內容,又在李碧華再版小說中加了進去。這就足以說明編劇改編的成功了。

總的來說,很多這樣二流小說,因為本身有一定缺陷,在改編的時候編劇發揮的空間更大一些,所以容易出經典。

這種二流小說改編成一流影視劇的例子,在我國影視劇歷史上比比皆是。最近的例子是《琅琊榜》原著小說改編成的同名電視劇。

我同樣是先看看的電視劇《琅琊榜》,然後再去看的網絡小說。

最好的影視翻拍劇,往往原著小說都是二流貨色

電視劇看得津津有味,但是原著小說,我依然沒有看下去。

在看《琅琊榜》電視劇的時候,我最感動的就是梅長蘇的心理變化,胡歌的表演非常好,各種表情、情緒能夠讓我很好地體驗人物的悲喜,但是看小說的時候我完全沒有這種感覺。

同樣的,我看電視劇《康熙王朝》的時候,被陳道明的霸氣演出所折服,但是小說中完全無法體驗到這種情緒。

所以這就涉及到影視劇和小說這2種不同的藝術載體的區別了。影視劇是作為一種影像化的畫面;小說是文字,需要用文字來給讀者展現一個全新的世界。

好的影視劇改編就是完全發揮出了畫面感的優勢,正如《康熙王朝》裡陳道明飾演的康熙,《琅琊榜》裡胡歌飾演的梅長蘇,他們的情緒變化我們可以清楚看到,可以沉浸在他們的表演給我們帶來的那種戲劇化氛圍,體驗人物的悲喜,感同身受。

這就是電視劇畫面的魅力了。一個優秀演員的表演,能夠給我們留下深刻印象,本來這個二流小說中的人物我們並沒有什麼感覺,但是因為演員的表演,就有了完全不同的藝術效果。

胡歌之於《琅琊榜》,張國榮飾演的程蝶衣之於《霸王別姬》,陳道明飾演的康熙之於二月河原著小說,都是如此。

還有很多的例子。比如孫儷飾演的甄嬛也非常成功,但是原著小說也沒有這種感覺。

這都是影視劇改編的優勢所在。

那麼,是不是小說相比影視劇就沒有優勢了呢?並非如此。

要知道,影視劇的畫面是有侷限性的,最大的侷限就是你必須要有畫面,那麼有的東西是畫面無法拍攝出來的。

有的時候,文字具有更大的發揮空間,可以帶我們進入更加寬闊的世界。特別是就那麼一句話,所能表達出的情緒,是畫面無法體現的。

比如詩歌,往往只要幾句就可以給人很強烈的震撼,文字的力量並不一定遜色於畫面。

比如我讀金庸的《倚天屠龍記》裡面,開頭說郭襄尋找楊過多年補得,就一句““花開花落,花落花開。少年子弟江湖老,紅顏少女的鬢邊終於也見到了白髮”。寫盡了那種歲月滄桑的感慨,這是影視劇鏡頭無法表現出來的感覺。

既然提到金庸小說,我還要說一下,金庸小說有太多的東西,是電視劇根本拍不出來的內容。

尤其是裡面的高手對決,有三層意味都是電視劇拍不出來。

第一是金庸武俠小說各種眼花繚亂的招式,相信每一個讀者閱讀時候的體驗非常爽,但是這些招式電視劇根本沒法拍,你用特效也沒法拍。

第二是高手對決時候的氣氛渲染和烘托,也是電視劇沒法拍出來的。我舉個例子,金庸在聚賢莊的大戰,和少林寺的大戰,這2個場面,各種版本的《天龍八部》都拍過,但是讀者自己回想一下,會不會都覺得那種對決的氛圍,還是小說讀起來更爽?

第三是高手對決時候,人物的那種霸氣,也是小說原文更加爽。還是拿喬峰來說,黃日華版本的喬峰已經是讀者非常滿意的形象了,但是總覺得還是沒有達到書中那種氣魄。

最好的影視翻拍劇,往往原著小說都是二流貨色

通過對比金庸小說和二月河的小說的影視改編,我們就可以看出一流小說和二流小說的區別所在。一流小說能寫出電視劇根本拍不出來的那種感覺,更好發揮文字的魅力,寫出影視劇畫面無法表現的境界;二流小說本身的故事可能不錯,但由於平庸的文字本來不出彩,這個時候影視劇改編更容易提煉原著小說的潛力。

這就是一流小說和二流小說的區別所在了。

那些原著非常經典的小說,因為太好,影視劇改編往往就沒有了發揮的餘地,因為不敢瞎改編啊,只有老老實實按照原著拍,才能讓讀者滿意。比如央視版的《紅樓夢》這樣的,就是老老實實按照原著拍,基本沒改,這才行。

但是你老老實實按照原著拍的話,觀眾在看小說的時候那種震撼感以及先入為主了,你怎麼拍都沒法達到讀者內心那種感覺了。

所以啊,偉大的影視劇往往改編自二流小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