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明園馬首“回家”

11月13日,圓明園十二獸首馬首銅像捐贈儀式在中國國家博物館舉行,漂泊離散百餘年的圓明園馬首銅像終於“回家”。至此,圓明園十二生肖獸首中,鼠首、牛首、虎首、兔首、馬首、猴首、豬首七尊獸首已經迴歸。

圓明園馬首“回家”

馬首

十二獸首誕生

圓明園十二獸首銅像,原為清代圓明園長春園西洋樓建築群海晏堂外十二生肖獸首噴泉的一部分。海晏堂建於1760年(乾隆二十五年),海晏堂得名於 “河清海晏,時和歲豐”。“海晏”一詞意指黃河水流澄清,大海風平浪靜,這句話有比喻天下太平的吉祥涵義。據考證,生肖銅像身軀為石雕穿著袍服的造型,頭部為寫實風格造型。 最初郎世寧打算按照西方的文化傳統進行設計,使用西方的裸替女性神邸形象雕塑,乾隆皇帝覺得與中國人的傳統觀念有極大的衝突,有悖於中國的倫理道德,要重新設計。後來郎世寧協同來自法國的水法設計師蔣友仁設計了十二生肖造型的水力鍾。圓明園十二獸首誕生。

圓明園馬首“回家”

海晏堂復原圖

獸首銅像鑄造完成後,呈“八”字形分列在噴水池兩旁的人身石臺上,每個動物就是一個噴泉機關。每天,十二生肖獸首銅像依次噴水,分別代表全日不同時分。正午時分,十二獸首會同時噴水。所以,這座噴泉也被稱為“水力鍾”。圓明園十二獸首,鑄工精細,神態栩栩如生,就連獸首上的褶皺等細微之處都有細緻體現,毛髮分毫畢現。獸首以精煉紅銅為材料,外表色澤深沉、內蘊精光,歷經百年而不鏽蝕,工藝十分精巧。這十二件圓明園獸首是展現東西方文化交融的藝術品,在國際上有很高的聲譽。

命運多舛

這十二件圓明園獸首命運多舛,經歷了百年風雨。1860年,英法聯軍侵入北京劫掠了圓明園,一把大火令“萬園之園”變為廢墟,這十二尊獸首也流失海外,從人們的視線中消失了很長一段時間。直到2000年春,保利劇院在香港拍得牛首、猴首、虎首。

圓明園馬首“回家”

牛首

2003年初,中華搶救流失海外文物基金會,經過反覆調查,也在美國尋訪到豬首的下落,最終經過多方的努力,憨態可掬的牛首,機靈可愛的猴首,威嚴莊重的虎首,栩栩如生的豬首,迴歸中國,收藏於保利藝術博物館。但是經歷了這些滄桑之後,猴首已經微扁,頭的右側還有一個核桃大小的凹坑。虎首內部原本用來連接噴水管的榫卯,已經殘破,虎鬚也只剩下一小根,豬首的頂部有一處凹坑推測是被槍托重砸造成的,同時虎首和牛首上也都都有不同程度的華痕。2007年,在愛國企業家何鴻燊的幫助下,馬首也成功迴歸中國。

圓明園馬首“回家”

鼠首 兔首

2009年,圓明園十二獸首鼠首和兔首於法國佳士得拍賣公司舉辦的"伊夫聖羅蘭與皮埃爾貝傑"專場拍賣會被蔡銘超拍得,但是他在競投後拒絕付款,導致拍賣取消。最終,法國皮諾家族買下鼠首和兔首。2013年4月,法國的皮諾家族在北京宣佈,決定將中國流失海外的文物圓明園獸首中的鼠首和兔首,無償交還中國。這一事件,也重新激起了中國人對海外文物歸國的關注和熱情,有消息稱,龍首目前保存在臺灣。遺憾的是蛇首,羊首,雞首,狗首,現如今仍舊下落不明。

馬首的“回家”路

2007年8月,國家文物局獲悉圓明園馬首銅像即將在香港蘇富比拍賣有限公司拍賣的音訊,第一時間表達了終止揭露拍賣的堅定態度和促成文物迴歸的傑出意願,香港蘇富比公司對此給予積極配合。9月,何鴻燊先生得知相關情況後,以高度的家國情懷與職責擔任,慨然出資搶救丟失文物,完畢了馬首銅像百餘年的離散流浪。爾後,馬首銅像一直在港澳地區揭露展現,為增進港澳同胞對祖國文明的瞭解、弘揚愛國主義精神發揮了積極作用。

圓明園馬首“回家”

​何鴻燊先生與馬首

在國家文物局的協調下,2019年11月,何鴻燊先生決定將馬首銅像正式捐贈國家文物局,向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和澳門迴歸20週年獻禮。馬首銅像完成捐贈後,將與牛首、猴首、虎首、豬首、鼠首、兔首銅像聚首中國國家博物館,在文化和旅遊部、國家文物局舉辦的《迴歸之路——新中國成立70週年流失文物迴歸成果展》上共同展出至11月27日。

圓明園十二獸首現今何處

牛首銅像,保利集團競拍購得,保利藝術博物館藏

虎首銅像,保利集團競拍購得,保利藝術博物館藏

猴首銅像,保利集團競拍購得,保利藝術博物館藏

豬首銅像,何鴻燊先生捐贈,保利藝術博物館藏

馬首銅像,何鴻燊先生捐贈,圓明園管理處藏

鼠首銅像,弗朗索瓦·皮諾先生捐贈,中國國家博物館藏

兔首銅像,弗朗索瓦·皮諾先生捐贈,中國國家博物館藏

龍首銅像,據傳為中國臺灣私人收藏家收藏

蛇首、羊首、雞首、狗首下落不明

免責聲明:本頭條號部分公開資料來源於互聯網,目的是用於學術交流與討論,並不代表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果您認為我們的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與我們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相關內容。(運營fushiqingcijiu)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