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炒“盲盒經濟”背後是一場怎樣的資本遊戲?

一夜之間,大家就不再炒鞋,改為炒盲盒了。小小的盒子裡裝著不同樣式的玩偶,在拆封之前永遠不知道里面是什麼。硬核玩家們為它壕擲千金,欲罷不能。有人4個月花20萬、一年花70多萬!盲盒經濟背後隱藏著多家公司操盤。這到底是“炒作”還是“一門生意”?


1、盲盒火爆背後,多家公司入局

盲盒,顧名思義,就是買之前並不知道盒子裡裝的是什麼樣式的玩偶,買之後才可以拆開。

爆炒“盲盒經濟”背後是一場怎樣的資本遊戲?

抽盲盒一時爽,但有可能榨乾你的錢包。調查發現,盲盒玩家甚至可以累計花數十萬元購買心儀的盲盒,而這些玩家背後是大量盲盒公司的誕生。

爆火的盲盒不僅讓眾多創業公司入局,更吸引了投資方的青睞。記者在天眼查中發現,一款叫做盲盒大玩家App背後的公司曾經經營範圍是婚戀平臺,今年7月才開始從事盲盒業務。

另外,創業板上市公司金運激光就參股了擁有盲盒業務的公司玩偶一號。公司相關負責人在回答投資者”為何投資盲盒公司?“的疑問時表示,“玩偶一號公司”將成為公司新的利潤增長點。

爆炒“盲盒經濟”背後是一場怎樣的資本遊戲?

盲盒公司在圈粉,互聯網公司也玩起了盲盒營銷,8月19日,瑞幸咖啡鹿角杯+遇見浩然系列盲盒的上線,短時間內大量的訂單就導致了APP崩潰。

2、抽盲盒一時爽,吸引初次消費

一、核心受眾廣泛,覆蓋青少年及成人群體。根據淘寶數據顯示,一年約有7000萬成年人為自己購買玩具,其中90後佔比約為57%,玩具早已不僅僅是孩子的專屬,成年人對玩具同樣具有較高的需求。盲盒潮玩核心受眾年齡段橫跨10-30歲,具有較為龐大的消費基礎。

爆炒“盲盒經濟”背後是一場怎樣的資本遊戲?

二、價位適中,高顏值刺激衝動消費。盲盒類潮玩通常做工精緻,外形可愛,能夠讓不少消費者“一秒入坑”。消費者購買手辦/模型的消費行為通常建立在對原作的瞭解及喜愛之上,且對產品對原作的還原度有較高要求。在定價上,盲盒類潮玩售價通常在30-80元之間,是大多消費者可以負擔且不需要過多計劃的支出額度,促進了衝動消費的形成。

爆炒“盲盒經濟”背後是一場怎樣的資本遊戲?

三、熱門款、隱藏款提供中獎誘惑。除了常規款外,盲盒產品通常還設有隱藏款產品,以泡泡瑪特為例,隱藏款抽中概率為1/144。熱門盲盒的隱藏款受到追捧,二手交易價格往往大幅高於官方售價。例如原價59元的潘神聖誕系列隱藏款閒魚二手交易價格高達2350元,漲幅約39倍;Molly胡桃夾王子隱藏款二手交易價格達1350元,漲幅約22倍。隱藏款溢價使得盲盒消費行為具有一定的抽獎性質,中獎誘惑是刺激消費者首次購買的原因之一。

3、潮玩產業鏈,先行者泡泡瑪特

潮玩玩具產業逐漸從小作坊模式走向商業化。目前,潮玩產業鏈中參與者眾多,但大多僅涉及少數環節,泡泡瑪特是打通潮玩產業鏈,率先建設潮玩生態的代表企業之一。泡泡瑪特通過與設計師簽約的形式取得獨家代理權,設計師僅負責平面設計環節。其餘環節則由公司負責,實現商業化量產及銷售。這種模式使得潮玩的設計、生產效率大幅提高,銷售渠道鋪設加速,並促進了潮玩社區、潮玩文化的形成。

爆炒“盲盒經濟”背後是一場怎樣的資本遊戲?

IP培育和產品設計是潮玩的核心競爭力,因此獲取優質IP的能力是推出成功產品的關鍵。在獲取IP授權的環節,泡泡瑪特主要是與獨立設計師合作,通過簽約方式獲得設計師授權;52Toys作為IP衍生品製造商則主要與現有動漫、遊戲等IP方合作,推出相應的盲盒產品。少部分具有較強設計能力的公司也會推出自有IP,如Sonny Angel及Be@r Brick。

爆炒“盲盒經濟”背後是一場怎樣的資本遊戲?

生產:委託生產為主,手工製作為輔。

大眾級潮玩產品一般以委託第三方玩具工廠進行生產的模式為主,而更加小眾的玩家級潮玩產品由於消費者更注重稀缺性及藝術家本人的創作價值,因此部分玩家級潮玩會採用藝術家手工生產,或半成品塗裝的形式進行製造。

銷售:泡泡瑪特通過自有渠道銷售,其他渠道包括九木雜物社、酷樂潮玩等。

在銷售環節,泡泡瑪特全部通過自有渠道進行銷售,包括線上及線下渠道。

爆炒“盲盒經濟”背後是一場怎樣的資本遊戲?

線下渠道方面,公司線下渠道分為直營門店與機器人商店(自動販賣機)兩種模式。截至目前,公司線下直營店約100家,機器人商店約300家,覆蓋全國近40座城市,併入駐港臺、歐美、東南亞、澳洲等國家和地區,拓展全球佈局。

4、最高溢價54倍,行情火爆催生黃牛

魚板是一位盲盒愛好者,一個偶然的機會,她在朋友圈看到朋友發Molly的娃娃,覺得很可愛,第二天就拉著朋友一起去逛街“買娃”,這一買就入了坑。

爆炒“盲盒經濟”背後是一場怎樣的資本遊戲?

這些娃娃從59元到79元不等,造型多樣且精緻, 拿在手上有一定分量,“如果買一發就抽到了喜歡的隱藏款,那種感覺特別開心。”魚板介紹,盲盒通常有12個常規造型,一箱12盒,隱藏款的抽中率僅為1/144。

她今年21歲,是典型的盲盒用戶群體的一員。泡泡瑪特將用戶定位為一二線城市,年齡在18-35歲之間,以年輕白領為主,其中女性佔比達到70%以上。

魚板很喜歡泡泡瑪特旗下的玩偶“潘神”和“畢奇”,手裡已經集了100多個,碰到不喜歡的就和別人交換,“100多個在我們圈子裡根本不算多,我見過有的人收集了得有一兩千個。”

爆炒“盲盒經濟”背後是一場怎樣的資本遊戲?

盲盒的火熱,還催生了“買娃”黃牛。這批人加速了隱藏款娃娃的供求不平衡,也讓娃娃的價格水漲船高。

通常黃牛會“端盒”,回去拆開稱每個娃娃的重量,然後去櫃檯把熱門款都抽走,進行售賣。有的黃牛則是每天在店裡蹲點,在“換娃群”裡自曝和店員有私下聯繫,店員會將還沒上的貨先給黃牛挑,等挑完再將剩下的貨上櫃臺。遇到有黃牛的店,魚板直接就走了,因為檯面上剩下的基本都不會是特別好看的娃娃。

魚板介紹,盲盒玩家們的主要交易地是在閒魚、微博、微信群和葩趣APP。隨著娃娃的不斷“倒手”,其價格一路走高。

爆炒“盲盒經濟”背後是一場怎樣的資本遊戲?

在閒魚上交易最熱門的十大盲盒產品中,泡泡瑪特出品的Molly排名第一。過去一年,原價59元到79元不等的Molly娃娃,在閒魚上的交易超過23萬單,均價270元,價格最高的一款漲價39倍。在盲盒愛好者的重度聚集地上海,去年一位30歲的閒魚用戶,通過轉讓盲盒賺了10萬元。

對於這種現象,心理學專欄作家唐映紅表示,從營銷策劃的角度來說,盲盒這種產品設計和傳播方式很容易讓人上癮。盲盒有“成套”的特殊性,玩家為了湊齊一個系列或是收集一些隱藏款,會不斷去購買,增加消費次數。這就和支付寶“集五福”一樣,集齊四個常出現的福字以後,大家會想方設法把剩下那個極少出現的福字也集齊。

5、想要不勞而獲,才是真實的人性

火了好幾天的盲盒,對,就是那個讓北京夫婦4個月花了20萬,讓60歲老頭一年花了70萬的收“智商稅”的玩偶盒子,讓我重新審視了這個賭徒風行的世界。

爆炒“盲盒經濟”背後是一場怎樣的資本遊戲?

日光之下,並無新事。盲盒,不就是娃娃機,抽抽卡,扭扭蛋的翻版嗎?就是這樣一個並不新鮮的套路,依然歡快的收割著並不新鮮的韭菜。

正如所有人都知道,“賭博一時爽,哪有好下場”,但是賭博至今仍是寫在刑法裡的最賺錢的生意之一。

盲盒的鼻祖,日本扭蛋,倒是隻有一小部分和Hottoys有關,主要是因為Hottoys實在技術太棒,要價不低,所以很多用不起,大部分還是低端製造。

爆炒“盲盒經濟”背後是一場怎樣的資本遊戲?

對,盲盒和扭蛋,其實都是低端中的低端。說到低端,那麼這些低端產品是哪裡產的?

朋友,你們聽說過廣東東莞,江蘇崑山和浙江義烏麼?尤其是義烏。

任何覺得盲盒裡的玩偶有任何技術難度的人,建議直接去義烏小商品城去逛一逛,帶著你覺得牛逼的玩偶去,市場裡面的很多老闆是可以拿著你這個玩偶直接給你量產的。

說穿了那些49塊錢69塊錢的盲盒裡面的東西,生產成本有多少其實大家多少該心理有數的,高端一點的,出廠價一般不超過11塊。

建議沉迷盲盒的年輕人買票去義烏好好感受一下輕工業的力量,對你的錢包和腦子都有好處。

6、利用人賭性操作,到底何時崩盤

有人問盲盒什麼時候會崩盤?這個問題其實問的是這種利用人賭性的操作,到底什麼時候會崩盤?

答案是,當超過30%的人意識到這個東西沒有價值,或者說的時候,就會自然消散。

爆炒“盲盒經濟”背後是一場怎樣的資本遊戲?

當年的方便麵和泡泡糖市場是如何崩潰的?

是濟南英雄山文化市場出現了整套卡的的銷售,都是全套全套賣,一套只要十幾塊錢,和真卡完全區分不出來真假(廢話,印個破卡沒有任何技術難度),各種神卡磨砂卡閃光卡要啥有啥。

然後所有狂熱的小朋友們就經歷了人生中第一次投機崩盤。其實我們每個人都被教育過,但就是不長記性。

對比一下盲盒和水滸卡,有什麼區別的?

一樣的拼概率,一樣的沒有門檻,一樣的工業流水線,一樣的早晚爛大街。甚至連韭菜都是同一批人,就是小時候玩兒水滸卡的小屁孩們。但諷刺的是,雖然是同一批人,但是被割韭菜的姿勢也還是有分層的。

7、消除認知偏見,抵抗賭的誘惑

這個世界其實從來都是灰色的,但是我們卻習慣於非黑即白的判定。喜歡說是否,喜歡評價對錯,我們的大腦為了節省能量,非常不善於接受,一件事情是非難分的狀態。再加上經年累月的填鴨式教育,當我們接受一個新觀點的時候,會先傾向於“相信它是對的”,只有少部分具有懷疑精神的人會去用事實求證,大多數人也就直接全盤照著去行動了。這就是為什麼八卦和謠言,比我們想象的容易被傳播。

爆炒“盲盒經濟”背後是一場怎樣的資本遊戲?

而人類孜孜不倦所求的一切真理,不過是從這個世界巨大的不確定性中找到儘可能多的確定性,通過歸納和演繹,推導出事物之間的關聯性。

可以說,人類大腦的進化,是為了創造確定性和秩序。我們喜歡把這個世界想象成一個有秩序的地方,可以預見所有結果的地方,我們非常善於用簡單的模型,去抽象和簡化這個世界。

我們當下,每一分每一秒所做的每一個決策,其實都在和自己對賭。當我們選擇從事一個職業的時候,就在對賭失去其他職業所帶來的收益和機會;當我們選擇和一個人結婚的時候,就在對賭失去和其他人結婚之後所經歷的生活;當我們選擇把錢拿去買股票的時候,就在對賭失去其他投資機會所帶來的回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