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註定是要征服太空的,那麼現在有能力製造星際戰艦嗎?

眾所周知,未來一定是會有星際戰艦的,畢竟人類註定是要征服太空,而不是最終完結在地球上的

在《三體》等多部科幻小說、《星際迷航》、《星球大戰》、《分歧者》系列等諸多世界知名的科幻電影中都出現過太空戰艦的身影。

人類註定是要征服太空的,那麼現在有能力製造星際戰艦嗎?

回想一下三體艦隊中的“水滴”(三體的先頭部隊探測器),即使其體積比地球艦隊的兩千艘戰艦中的每一艘都要小得多,但這些“先頭部隊”還是僅僅靠小小的寥寥幾顆“水滴”摧毀了全部兩千艘戰艦。

再看看《銀河護衛隊》裡新星的戰機整整齊齊地組成了一張網,阻擋了克里大型戰艦相當一段時間。這其中的視覺效果讓人聯想無限

人類註定是要征服太空的,那麼現在有能力製造星際戰艦嗎?

星際戰艦是用於行星之間的星際戰爭武器。

目的一:在行星之間進行長距離遠程投送兵力以及摧毀敵方的星球防禦體系,從而達到佔領以及控制殖民星或者敵對星球。

目的二:摧毀敵方的星際戰艦,以達到對部分星域或全部星域的佔領。

目的三:對無武裝的艦船進行護航。

星際戰艦總體來說就是對人類來講就是一個太空交通工具

人類註定是要征服太空的,那麼現在有能力製造星際戰艦嗎?

人類有能力製造星際戰艦嗎?

如果人類無法開發外太空的資源,並且將外太空的資源有效的運用起來,那麼人類永遠無法制造出星際戰艦。因為,光靠目前地球上的資源,實際上並不足以支撐人類建造一艘巨型的星際戰艦。

如果我們將星際戰艦比作航空母艦,那麼現在美國的航天飛機可能就相當於一輛貨車的水平。而貨車與航空母艦,可是天淵之別啊。一輛貨車頂多也就十幾萬的造價,可一艘航空母艦可是達到上百億的造價,相差可是十萬倍。

人類註定是要征服太空的,那麼現在有能力製造星際戰艦嗎?

然而,時至今天人類也才只有美國這個頭號大國有這個能力建造航天飛機,而且還得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才能實現。

製造星際戰艦首先需要發達的航天技術,也就是說你這個航天器最起碼得飛到外太空去。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在軌運行的航天器就是國際空間站它的重量達到了400多噸,但也只能容納多名宇航員長期駐留,也只是環繞著地球飛行,這和幻想中的宇宙戰艦相差十萬八千里。

還有一點很關鍵的,就是宇宙空間航行,現在最快的人造飛行器是歐洲航天發射的環繞太陽運行的航天器,它的運行速度為每秒70多公里,距離我們最近的恆星星系至少也有幾光年,我們最快的航天器速度也才光速的幾千分之一,這樣的速度怎麼可能去實現穿越星際,更別提去“地球2.0”移民了。

人類註定是要征服太空的,那麼現在有能力製造星際戰艦嗎?

以人類現有的航天技術遠遠達不到這個目標。

人類在今後幾十年內可能會實現暢遊太陽系,登陸火星和月球都將會是家常便飯,但飛船不可能做到幾千甚至上萬噸的水平,幾噸重的飛船現在都需要幾百噸的火箭運送,一次發射成本十幾億,這還是在發射次數非常有限的情況下。人類目前無論是動力,材料,還是指揮控制通信都無法做到這一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