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婚之夜發現嫁給低能兒,她當場撕破丈夫的臉,第二天毅然返回家中

新婚之夜發現嫁給低能兒,她當場撕破丈夫的臉,第二天毅然返回家中

敢向封建婚姻說不,敢打破女子桎梏,甚至敢在槍口之下向強權敵人抗議,這位勇毅的女性,就是曾經的北京女師大校長,楊蔭榆。那個被魯迅痛罵"獨裁"的女人。

魯迅先生在所著《記念劉和珍君》裡,狠狠批評了楊蔭榆的教學方式,這篇文章流傳甚廣。楊蔭榆也因此給世人留下了一個極為差勁的印象。

她依仗自己的權力壓制學生的政治訴求,不允許學生上街遊行,強迫學生待在學堂,壓抑了學生的真實精神需要。

不過從這件事情的另一面看,她這樣的行為也不至於遺臭萬年。她是中國第一個打破禁錮做上校長的女子,她拒絕學生上街參加活動,不過是囿於西方的教育理念。

新婚之夜發現嫁給低能兒,她當場撕破丈夫的臉,第二天毅然返回家中

影視劇形象

她的教育理念與當時社會主流是格格不入的,她堅持學生應該認真學習,不應該成為政治的工具。如果我們站在上帝視角來看,她這樣做也是出於愛護學生的目的。

但是她卻沒有看到整個社會發展的潮流。在自己的國家處於水深火熱中時,如果依然盲目的堅持死板的教育理念,學生們若是全然不顧國仇家恨,安心的坐在課堂中,那麼他們日後的成長也必定不會讓人矚目。

在大家的激烈反對之下,楊蔭榆被迫辭職。

我相信我們大多數人對她的瞭解也就到此為止了,如果以此來評判她的個人品質,那她確實可以算得上是阻礙學生思想發展的一大反派角色,但是所有的事情都要辯證發展的看待。

新婚之夜發現嫁給低能兒,她當場撕破丈夫的臉,第二天毅然返回家中

楊蔭榆並不是一個傳染封建固執的女子,她出生在晚清,身邊都是老舊的習俗,沒有自主權的女孩子根本無從決定自己的婚姻和人生。

幸運的是,她趕上了女子上學堂讀書的潮流,卻沒能擺脫掉父母安排下的包辦婚姻。楊家父母憑藉家族門第給女兒許了一門親事,對方家室顯赫。

此時楊家的女眷都為楊蔭榆感到憤憤不平,尤其是她的嫂子,文學家楊絳女士的母親,她為了這個小姑子曾去找婆婆論理,可惜她人微言輕,無濟於事。

新婚之夜,十七歲的楊蔭榆才發現,自己的夫婿是個口歪眼斜的傻子,一個十足的低能兒。她氣憤之餘,當場抓破了對方的臉,大鬧一場,第二天直接回了孃家。

楊絳曾經這樣回憶自己的三姑姑:“她掙脫了封建家庭的栓桔,就不屑做什麼賢妻良母。她好像忘了自己是女人,對戀愛和結婚全不在唸。她跳出家庭,就一心投身社會,指望有所作。”

新婚之夜發現嫁給低能兒,她當場撕破丈夫的臉,第二天毅然返回家中

年少的楊蔭榆掙脫了封建婚姻枷鎖後沒了去處,心疼她的嫂子理解她不容易,主動出錢幫助她在附近找了個好學校。

後來她出國留學,再到當上北師校長,最後免職回到蘇州,中間曲折都沒能擊垮她的脊樑。

在回到蘇州之後,她依舊沒有改變愛護小輩的本色,經常憑藉自己流利的日語與敵人交涉,營救被迫害抓捕的學生。

一日,她繼續與日本兵不依不饒理論,對方忍無可忍拿槍逼她出門,在此情形下她依舊姿態挺拔,拒絕卑躬屈膝討好敵人。殘暴的日本兵氣憤難當,向她連開數槍,另一個又把她拋入小河中。就這樣,一個不卑不亢的奇女子離去了。

直到傍晚,才有一個大膽的木工師傅,偷偷下河把她的屍體撈上來,收殮進一口薄薄的木頭棺材。

新婚之夜發現嫁給低能兒,她當場撕破丈夫的臉,第二天毅然返回家中

影視劇形象

楊蔭榆作為一個長輩教育者來說,她是夠格的,就連魯迅的愛人許廣平也承認:“她的德政,零碎聽來,就是辦事認真、樸實。論資格, 總算夠當校長的了。”只是可惜一時錯誤,掩蓋了一生正直傲骨。


分享到:


相關文章: